李寅權 侯 玲 李奉芪
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深化與俄蒙合作的思考
李寅權 侯 玲 李奉芪
2015年3月, 國 家“一帶一路”戰略路線圖正式公布,其中明確了“長春建設成中蒙俄經濟走廊節點城市、延吉(長白)建設成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推進吉林省對俄陸海聯運通道合作”等政策,吉林省成為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省份之一。在新的發展背景下,吉林省搶抓機遇,謀篇布局,“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頂層設計進一步強化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以來,吉林省加緊謀劃,先是把長吉圖開發開放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到“借港出海”開辟海外航線,再到吉林省“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實施長吉圖開發開放與對接環渤海雙翼共進,擴大向東向南開放,發展思路不斷清晰和完善。推進長吉圖戰略向東開放,要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爭取中朝圈河至元汀界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繼續實施扎魯比諾萬能海港等項目。發揮好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等平臺作用。對接環渤海向南開放,即加快南部開放大通道建設,推進四平、遼源、鐵嶺、通遼經濟協作區,打造“長平經濟帶”、“白通丹經濟帶”。
吉林省“一帶一路”工作領導小組,加快編制規劃方案,強化頂層設計。下發了《吉林省參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實施方案》、《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中哈〈“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規劃〉的建議》、《吉林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2016-2020年)》、《吉林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2016年工作要點》等文件,簽署了《國家發改委 吉林省政府關于建立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委省協同機制的合作框架協議》,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跨國運輸體系初步形成
——鐵路、公路建設取得較快進展。重點改造和建設了琿春鐵路口岸千萬噸國際換裝站;協調完善了馬哈林諾鐵路口岸查驗設施,實現中俄琿馬鐵路國際聯運常態化運行;推進了“長滿歐”貨運鐵路專線的開通。自去年8月以來,“長滿歐”班列每周雙向對開,形成了長春國際陸港一期與長春綜合保稅區 “長滿歐”貨物與保稅貨物的互動。到2016年8月31日,共承運進出口貨物76批次,計894個標箱,重量5088.13噸,貨值超過5200萬歐元。
——海運通道實現新突破。推動了琿春—扎魯比諾—束草和琿春—扎魯比諾—新瀉航線穩定運營,開通了琿春—扎魯比諾—東海—釜山(敦賀)航線。
——航空通道保持穩定運營。長春至莫斯科的貨運航班成功首航,吉林航空通道正式開通。積極支持琿春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空中航線穩定運營及國際郵路建設,加快推進了國際郵件智能信息化平臺建設。
——港口和物流中心項目進展順利。完成了扎魯比諾港琿春物流中心項目選址、公司注冊、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目前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
(三)與俄、蒙產業合作不斷深化
在農業領域,積極利用黑龍江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建設新友誼農場這一重要對外投資合作項目,通過與黑龍江的合作延伸到與俄羅斯的境外農業合作,實施境外農業綜合開發。吉林省企業在蒙古國建設中蒙現代農牧業國際合作區,并取得了蒙古政府頒發的2.5萬公頃土地使用證。在工業領域,重點推動了一汽、長客、吉林森工、亞泰集團、皓月集團、德大集團等龍頭企業,進入俄羅斯腹地開展合作,積極建設中俄雙向貿易和加工基地,帶動設備產品出口和資源回運,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扶持企業對俄、蒙開展境外投資和能源礦產開發項目,推動電力向俄遠東地區輸出。在服務業領域,不斷開拓跨境加工貿易、旅游、文化、信息交流等新領域合作,積極推動向東通過琿春口岸發展陸海聯運形式擴大與俄羅斯旅游合作,向西通過與內蒙合作開發跨境旅游線路與產品,加強與蒙古國東方省和俄羅斯赤塔州的旅游合作。
(四)對外科技合作日益緊密
吉林教育資源豐富,高校眾多,涵蓋多學科多門類,近年來,不斷發揮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工業大學、東北電力大學等高校院所科技創新作用,依托豐富的科教資源優勢,不斷擴大與“一帶一路”國家科技合作,實現了“項目-基地-人才”相結合的戰略轉變,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對外科技合作新格局。
目前,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數量增至16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增至37個。重點培育建設了中俄科技園、中美食品安全檢測儀器產業合作園、中日(鳥取)動漫產業合作園、中韓(江源)生物產業合作園等10個產業合作園區,組建了吉林省現代中藥國際合作研發中心。積極申請國家科技部項目經費支持,組織實施中俄、中烏、中韓、中日等政府間科技合作,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與科技廳組成代表團與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簽署了1個農業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和4個合作研究協議。成功舉辦了東北亞產業技術論壇、“一帶一路·中俄科技合作北方論壇”等系列國際交流活動。組織參加中國重慶高新技術交易會和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同時,加強科技人才交流與合作,已有多位專家獲得外籍院士稱號。
一是統籌協調力度不夠,合作機制不健全。從省內來看,全省缺乏全方位統籌規劃,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各市州融入“一帶一路”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市與市之間缺乏健全的合作機制,導致各區域間相互獨立,各自為政,政策效率降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的發展步伐。從省外來看,盡管從2010年以來,東北四省通過地區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制度在產業、交通、市場對外開放、文化建設等方面加強了合作交流,進一步推動了東北區域一體化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步伐,但是就“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問題沒有形成長期協作機制,組合出擊力量稍顯不足,仍需進一步提升合作層級。
二是缺乏溝通信息平臺。商會、行業協會等民間組織作用不明顯,缺少具備電子交易、公共信息、口岸通關、金融配套、航運物流、出口退稅等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如一汽集團向一些欠發達國家投資時,由于部分國家政府職能不完善、信息公開度差,企業直接溝通難度大,影響了企業海外業務的拓展。
三是“走出去”企業運營成本高,未形成投資合力。一方面,與黑龍江和遼寧口岸相比,吉林省企業物流成本高出1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負擔。與國外企業相比,我省企業國內貸款期限多在3-5年,融資成本為基本利率上浮10%以上(目前6.6%以上),即使進出口銀行的優惠貸款也要年息3.65%,外國企業在花旗等銀行的15年期貸款融資成本僅為2-4%,而中小企業貸款難。另一方面,我國企業海外投資多是企業個體行為,企業在海外主要是“單打獨斗”,上下游企業缺乏整體配套,沒有形成與國內相關配套企業及服務“一條龍”對外投資格局,甚至有些同行業間在國外開展無序競爭,打價格戰。
四是對外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有待加強。在“一帶一路”新形勢下,盡管吉林省對外科技合作不斷擴大,但是與內蒙和龍江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比如,內蒙古大學等7所高校與俄羅斯的布里亞特共和國立大學等1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機制,互派留學生,共同舉辦學術會議。中俄蒙智庫聯盟更是為三國高端人才交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臺,為三國政府政策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這些都是需要吉林省多學習借鑒的地方。

2016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出八項要求,這是我們今后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是健全東北四省統籌協調合作機制。國家層面,建議國家根據《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統籌協調,盡早出臺具體的實施方案,以便黑吉遼蒙四省與俄羅斯與蒙古國形成長效合作機制,加快推動“中俄蒙經濟走廊”中的分工協作。東北四省共同與國家相關部門溝通,盡可能將對俄、蒙合作的主要項目列入中俄、中蒙政府間會談內容,爭取得到雙方中央政府支持,并建議中央有關部門建立統籌協調部門,發揮東北地區對俄各領域合作的組合拳優勢,切實搞好重大合作項目。省級層面,與俄蒙等國家的相關省市建立友好城市和定期會晤機制,充分發揮現有的東北四省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制度、東北東部區域合作(12+2)圓桌會議等機制作用,盡快建立產業、交通、科技、社會、生態等領域跨區域合作機制,開展多層次、多渠道溝通;推動簽署合作規劃,建設一批合作示范區;建立完善跨省、跨市聯合工作機制,研究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推動“長白經濟帶”、“白通丹經濟帶”建設、“遼源、四平、通遼、鐵嶺經濟協作區”等規劃或實施方案出臺。
二是重點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力支持中蒙俄國際通道建設,制定基礎設施項目推進時間表,優先打通陸地短缺路段和平靜路段,重點推進“兩山鐵路”、扎魯比諾萬能港、濱海二號物流通道走廊、陸海聯運航線常態化運營、中俄高速鐵路公路等項目建設;推進延吉國際空港、琿春、長白、和龍、三合等口岸建設。加快物流集散地建設。協助內陸港開通跨境專列,建立良好內陸港運營機制,組建由重點物流企業、沈陽鐵路局、港口、保稅區等構成的投資運營主體。探索跨區域多式聯運口岸監管的無縫銜接和無障礙流轉。
三是拓展與俄、蒙重點領域合作。吉林省應抓住機遇,認真研究俄羅斯遠東地區和蒙古國市場的信息和政策變化,積極借鑒龍江、內蒙對俄蒙合作發展經驗,進一步加強農業、能源、旅游等領域合作。在農業領域合作方面,依托現有農業合作優勢,爭取在俄羅斯遠東和蒙古地區建設大型合資農場和新型農業園區,開辦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做成現代化農業示范項目,推動吉林省農業產能輸出。在吉林省與俄遠東地區成立由企業、農戶、行業協會組成的農業合作社,創新農業合作模式,實現產供銷一體化,共同開發俄蒙農業市場。在能源資源領域合作方面,繼續推進吉林省與濱海邊疆區煤炭合作開發項目、與蒙古國東方省石油煤礦投資項目。進一步加強吉林省與俄、蒙地區林業、礦業、漁業能源開發,并與俄方企業洽談,共同組建合資公司,聯合開發。在旅游領域合作方面,建立與俄蒙旅游領域、部門之間合作關系,東北四省可以通過創建同一品牌,推出聯動服務,共同進行宣傳、組織、策劃,加大俄、蒙等國游客入境產品開發。
四是加強對外科技人文交流。加強吉林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與俄羅斯科、蒙古學院、高校的合作交流,多渠道引進俄羅斯航天航空、軍工、生物制藥、激光、核電等領域尖端技術。搭建對俄科技合作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加大對長春中俄科技園扶持力度,發揮其新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作用。構建對外科技合作服務體系,由省科技廳成立專門對外科技合作網站,培養和引進復合型科技人才,建立由國內外高校、省直機關、科研教育部門組成的專家庫,定期召開有關中俄、中蒙科技合作的論壇、智庫聯盟,促進信息交流。依托東北亞“黃金紐帶”文化園、長春奧體中心,擴大東北亞各國之間多領域合作。
五是拓展“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資金渠道。爭取亞投行和國家“絲路基金”支持,同時組建省級“絲綢之路”建設基金,用于重點支持企業和項目“走出去”。協商國內實力較強的金融機構,聯合成立“一帶一路”創新發展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通過股權投資、并購和資產證券化等,支持符合吉林省“一帶一路”經濟區規劃的重大產業項目、省內外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項目等。
(作者單位:吉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