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冬梅
我國電子票據業務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及對策
包冬梅
商業匯票作為直接對接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重要支付結算和信貸投放融資工具,對解決企業融資難、促進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一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長期以來,紙質票據的低效率流轉制約了票據市場發展的廣度與深度。2009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建設并投產運行了電子商業匯票系統(ECDS),電子商業匯票(以下簡稱電子票據)應運而生,實現了商業匯票業務全流程電子化處理,標志著票據市場發展進入電子化時代。
電子票據是出票人以數據電文形式制作的,委托付款人見票即付或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電子票據是紙質匯票的繼承和發展,其所體現的票據權利義務關系與紙質銀行承兌匯票是一致的。與紙質票據相比,電子票據具有以數據電文簽發、流轉并以電子簽名取代實體簽章,以網絡傳輸取代人工傳遞,以計算機錄入代替手工書寫,從出票、背書、貼現、兌付全過程電子化,大大提高匯票業務的安全性和時效性,有效地克服了紙票操作風險大的缺點,其對于杜絕偽造、變造票據案件,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結算效率、控制融資風險、促進統一票據市場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電子票據業務自推廣以來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2014年我國全年電子票據累計承兌金額30720億元,同比增長89%,占全部票據比重的13.9%;累計貼現金額15005億元,同比增長134.3%;累計轉貼現金額48069億元,同比增長146.4%,交易金額(貼現、轉貼現)占全部票據的10.4%。
電子票據承兌和交易金額占比顯著提升,表明票據市場正逐步進入電子化時代,但這可能是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從當前情況看,電子票據交易金額占比仍然低于電子票據承兌金額占比,表明電子票據的流通性尚不及紙質票據。紙質票據仍然是當前票據市場流通的主體,電子票據的發展仍然需要突破一些瓶頸。

(一)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現行《票據法》規定,票據在簽發、兌付、貼現等環節所記載事項和簽章必須是書面形式,它是針對紙質票據的票據行為和法律責任所進行的規范。電子票據業務一旦出現糾紛,將導致相關主體的法律地位及權利義務模糊不清,相關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
(二)交易主體少
電子票據轉貼現渠道不暢影響銀行機構推廣業務的主動性。由于行內系統建設等原因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機構等地方性銀行機構無法接入ECDS,這些銀行機構恰為票據轉貼現交易活躍機構。
(三)渠道不暢
與紙質票據相比,辦理電子票據業務還要求客戶自身和交易對手均開通網上銀行和電子票據業務,只有企業自身及其上下游企業同時具備應用電子票據的條件和意愿,企業才可能簽發或接受電子商業匯票。目前,我國電子票據業務區域發展不均衡,行業較為集中,電子票據流轉不暢通,導致企業無法辦理電子商業匯票業務。
(四)意愿不強
電子票據從簽發、流轉各個環節都需要由企業財務人員通過網上銀行自行操作,增加了企業財務成本,提高了操作難度。同時與紙質票據相比,辦理電子票據業務線下需要向銀行提交的紙質材料并未減少。
(五)網上銀行安全不容忽視
近年我國發生多起網上銀行詐騙案等,使電票安全性受到質疑。
(一)完善相關票據制度,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盡快推動《票據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和完善,明確電子票據自簽發、流轉等各環節參與方的法律責任。
(二)加快金融機構自身系統建設,盡快接入電子商業匯票系統增加轉貼現交易主體。
(三)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電子票據業務宣傳和推廣活動,加大各省市、區域業務推動力度,平衡業務發展,緩解電子票據跨區域流通問題。
(四)通過提供模擬系統或遠程指導等方式,讓客戶進一步了解和熟悉電子票據業務操作,逐步提高企業高管、財務人員對這項業務的認知度。
(五)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網上銀行安全防范體制,加強對網上銀行日常業務的監督,嚴厲打擊利用電子票據進行金融犯罪的行為,確保網上銀行業務安全運行。
(作者單位:國家開發銀行內蒙古分行)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