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娜+張穎輝+王海旭+安菲+宋麗娜
一、現代旅游服務業
2012年,國家科技部發布的第70號文件指出,現代服務業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礎上的服務產業。它既包括隨著技術發展而產生的新興服務業態,也包括運用現代技術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和提升。
二、發展現代旅游服務業的瓶頸制約
(一)旅游產品瓶頸
發展現代旅游服務業的旅游產品瓶頸主要體現在旅游產品結構不合理。
一方面表現在傳統旅游產品層次低,類型單一粗放。現代“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對傳統產品的提升不夠;旅游產品的參與性、娛樂性、知識性不夠。對于國內旅游產品,旅游研究專家王興斌在“旅游經濟結構的八大失衡”這篇搜狐博客中提到:“我國國內旅游目前和今后一代又一代的游客仍將以觀光游覽為主。”旅游產品開發以自然風光旅游產品為主,度假旅游產品少之又少,更不用說特種旅游產品了。對于入境旅游產品,雖然國際旅游市場的產品結構已經呈現出以度假為主的倒弓型結構,但我國仍以觀光為主的產品結構很難適應入境游客的需求。
第二方面表現在生產性旅游產品開發不夠。如會展旅游、獎勵旅游、商務旅游等,在旅游產品中的比重還有待提升。以會展旅游為例,我國在國際會展旅游中的地位還比較低,2000年在接待全球國際會議最多國排名中,我國排第37位,主要問題表現在:還沒有建立起符合國際管理的會展旅游市場運作機制,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國際化品牌的會展少,缺乏專業人才,未形成專業化的分工體系等。
第三,從旅游消費結構考慮。我國旅游消費結構不合理的突出表現就是購物和娛樂的比重偏低。以入境旅游為例,我國入境旅游者旅游購物的銷售收入占總體旅游收入的比重一直在20%的水平,旅游者用于“娛”方面的消費非常低,只在5%徘徊。因而,只有進一步加強旅游購物、旅游娛樂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等,才能有效提高旅游產業的附加值,才能體現現代旅游服務業的高層次性。
(二)旅游經營和管理的高技術應用瓶頸
我國旅游信息化建設方面近年來出現了一大批具有相當實力的旅游信息網絡企業,以及在辦公自動化方面顯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表現出眾多問題,表現在信息化整體水平不高、信息化發展的技術基礎還相當薄弱、信息不暢、信息共享性差、信息技術人才短缺等。
以旅行社行業為例,我國旅行社在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信息技術應用的層次較低,大多數旅行社的網站設計粗超、信息不準確、內容更新不及時、以及忽視與網民互動等;信息技術的使用狀況不平衡,大多數中小旅行社發展速度慢、信息溝通不暢;旅行社的聯網系統范圍較小,表現在旅行社與交通業、飯店業、以及旅行社之間的聯網不發達;網絡硬件落后的情況,表現在網絡傳輸速度慢,管理軟件開發滯后、網絡金融服務跟不上,懂旅游專業和網絡技術的符合型人才少。
(三)旅游人才瓶頸
長期以來,旅游業的從業門檻較低,導致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根據中國旅游人才發展研究院范業正發表的題為《中國旅游人才發展現狀與趨勢》主題演講,2009年,全國旅游就業總人數(包括直接就業和間接就業)為7590萬人,旅游直接就業人數1350萬人,大專以上學歷旅游人才272萬人,占全國旅游就業人數總量的20.15%。有專業技術職稱的旅游人才23.5萬,占旅游人才總數的8.6%,初、中、高級職稱旅游人才數的比例為61.9%:26.7%:11.4%。
以酒店業為例,杭州某國際品牌酒店年薪22萬招聘公關經理招了半年多了,還是沒招到合適的人。原因是這個職位的要求很高,不單是要中文、新聞、酒店管理、公共關系等相關專業畢業,還要有1至2年海外留學的背景,在杭州酒店業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具有市場傳媒知識,處理公共關系的能力。
人才結構不合理體現在導游上更為明顯:到2010年我國導游的人數已達到53.85萬人,其中初級導游519212人,中級導游17936人,高級導游1346人,特級導游僅有27人。截至2010年底,全國考取導游證的78.6萬人,持IC卡的導游總數為60萬。本科以上學歷占26.4%。導游隊伍等級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非常突出。
而對于旅游管理者來說,由于我國旅游業起步較國外晚,旅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還沒有形成有效的職能部門,旅游人力資源的規劃、招聘、培訓、激勵、績效考核、薪酬等都沒有很好地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理念,導致管理水平低下,嚴重地限制了旅游人才的開發和利用,更成為現代旅游服務業建設的瓶頸。
根據范業正對中國旅游人才發展的預測,今后將加大對如下人才的需求:(1)旅游企業的經營人才,包括高層管理人才、旅游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高級旅游營銷人才、會員制和俱樂部管理人才;(2)旅游專業技術人才,包括高層次研究人才、旅游專業師資、旅游資源開發的策劃、規劃和設計人才、現代旅游科技人才、高級導游人才、現代旅游咨詢人才(3)旅游服務技能人才,(4)鄉村旅游實用人才。而這幾種旅游人才正是目前我國旅游業發展緊缺的人才,如果不提高現有旅游人才層次,加大對緊缺人才的培養,則很難實現中國旅游業向現代服務業的升級和轉變。
(作者單位:1.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沈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