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虹藝+安然+張亞峰
摘 要:從改革開放至今,在政府的政策與財政支持下,各工業園區陸續建立,在創造了巨額經濟財富的同時,逐漸暴露出很多問題。本文通過總結我國工業園區公共服務供給現狀,并結合工業園區本身特點,以新公共服務理論為基礎,研究并分析影響工業園區政府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的制約因素,在構建服務型政府、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深化體制改革等
方面提出參考建議。 關鍵詞:公共服務供給;工業園區;新公共服務理論;政府
工業園區是指在中央政府或者省市級政府的批準下設立劃定的一塊地區,該地區擁有特有資源環境、地理區位、政策機遇、生產要素等優勢,在初始發展階段,政府會采取特別的管理方式加快實施基礎設施配套和經濟布局,以實現區域的整體開發,培育新經濟成長。我國工業園區在理論上大致可分三種類型 :第一類建成時間長,相比之下運行模式規范;第二類建成一定年限、形成較完整規模;第三類工業園區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勢頭正旺。
一、工業園區公共服務供給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工業園區基本實現“九通一平”,即所處范圍內供水、供電、供暖、通訊等配套設施完善,建成標準運輸交通線路,架設了大范圍的電力輸送網絡,建有供水能力能得到有力保障的供水中心和污水處理廠,同時每個園區都形成一定規模的綠化面積;少數工業園區也已形成了基本的“三縱七橫”的交通道路系統。主導產業的蓬勃發展,導致了大項目對園區經濟的蓬勃發展的促進作用越發加強。重點項目是園區經濟發展的重點,帶動相關項目陸續進行,推動和建立起企業之間、原料與原料、產品之間配套,從而形成較為完善產業鏈條,提高產業聚集程度,使各園區逐步形成了有各自特點的支柱型產業。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大多數工業園區里,設備老化、故障頻發等問題逐漸顯現,產生停電停水、道路塌陷等現象,為園區內的企業以及相關客戶帶來了很大困擾。同時由于經驗不足,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大部分園區在運作過程中機構職能不到位,管理運行體制不規范導致的體制障礙表現尤其明顯。
二、工業園區公共服務供給的制約因素分析
1.政府職能失衡長期具有局限性
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政府的作用是集合人民意志、實現人民訴求、達到公共利益的昀大化,而不是指引、領導社會管理和發展方向。政府的關鍵職能不再是單純提供面向社會的服務,而是與私營部門、非營利組織合作,為公民及社區服務,尋求合理有效的解決辦法。于是,政府的角色轉變為全局協調者、會議的主持者,使利益相關的各代表坐在一起,共同協商討論解決當前存在的公共問題。如今政府扮演的不僅是服務直接提供者,還是調解、中介、裁判。
2.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具有單一性
政府責任的涵蓋面非常廣泛。在新公共服務理論中,政府承擔法律責任、政治責任、道德責任等多種多樣的責任,這就使政府公務人員在執行公務過程中不得不面對各種復雜多樣的因素,例如法律法規、制度條例、社會組織、價值標準、民主規范、公民利益等。
工業園區公共服務主要提供者是政府,工業園區公共服務供給方式也和政府為主體提供的公共服務一樣,具有單一性。政府提供公共服務主要有直接生產或間接生產兩類基本方式。政府直接生產方式是直接通過政府部門向社會提供服務,而政府利用預算安排、政策安排或合約等形式引導私人企業參與公共服務供給,形成了通過政府控制的社會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來提供政府的間接供給。
三、加強工業園區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的對策建議
由于政府在公共服務的供給中起著主導作用,所以實現我國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的前提條件是通過調整政府經濟活動的領域,轉變政府職能,打破行政性壟斷。轉變政府職能,主要體現在政府改變原有對經濟的監管框架,加強宏觀經濟調控,打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建立和完善有序的市場體系,打破部門、行政以及地區的局限,來達到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目的。
1.
實現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曾經指出,要加快改革管理行政體制,建設服務型政府。隨著政府對公共服務和公共服務重視的加強,我國今后一段時間需進一步加強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2. 清晰界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事權和財權。根據使用范圍的不同,公共服務可以分為中央公共服務和地方公共服務兩大類。如果信息不對稱,就會導致中央政府來供給地方公共服務,進而造成公共服務的缺失或者偏差。將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事權和財權的界限劃分清楚,可以有效避免信息混亂等情況的發生,從而有效地配置資源,促進社會福利的昀大化。
顯而易見,工業園區在創造了巨額經濟財富的同時,許多問題逐漸顯現。面對日益多變復雜的國際與國內形勢,建立服務型園區是改革工業園區現有的管理模式的發展方向。在新公共服務理論的指導下,工業園區的管理模式必須拋棄傳統的“官本位”思想,努力構建服務型政府,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能力,建立完善有效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全方位提供真誠、平等、高效的公共服務目標。
參考文獻:
[1][美]戴維 .奧斯本、特德 .蓋布勒.改革政府:企業精神如何改革著政府[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2][美]埃莉諾 .奧斯特羅姆.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M].北京:三聯書店,2010
[3]柳俊峰.我國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模式構建.電子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7
[4]龍新民,江慶.論公共服務概念的現實意義[J].當代財經,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