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欣鑫+駱培+楊文秀
[摘 要]隨著城市化經濟的發展,城市物流配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快速、經濟、準確、可靠地滿足城市居民需求,成為城市物流配送的主要任務。其中,物流快遞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正成為重慶市發展的瓶頸所在。通過城市共同配送,可有效降低人力、物力、資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成本,提升配送信息的溝通度,減少配送車輛的空載率,提升城市配送效率,縮減企業物流成本,并極大地改善城市交通,有效緩解重慶市物流長期出現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關鍵詞]重慶;共同配送;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025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貨運量增加,城市物流正在不斷地發展。人們對城市配送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相應地對其高效地配送效率的要求也隨著增強,因此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也凸顯出來。由于物流業務水平不高,其技術、資源、管理等問題不僅影響了城市配送的發展,也影響了城市的正常經濟和交通秩序,阻礙了城市的發展,因此,積極發展城市配送是促進城市物流發展的有效途徑,而解決目前配送的時效性和經濟性是城市面臨的基本問題。發展城市物流、提高城市配送效率、提出有效的城市共同配送對策成了當務之急。
1 共同配送產生的背景、研究現狀及在重慶市的發展現狀
1.1 共同配送產生的背景
物流共同化是起源于日本的一種物流運作模式,最初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由日本物流運輸企業山王運輸開始實施,以混載運輸的形式出現的。此后,又發展衍化出多種運作模式。[1]其中共同配送是個別物流功能共同化中的一種,共同配送是指在各企業擁有自己的運輸工具和物流配送中心的情況下,根據各自運量大小、與客戶的距離等因素,協商劃分配送區域進行配送。各企業根據合作共同配送的企業區域位置,選擇離客戶最近的物流配送中心,這些配送中心屬于各個企業。2012—2013年商務部、財政部確定了22個共同配送試點城市(廈門、青島、石家莊等)和第二批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城市(重慶、深圳、長沙)。各地以城市共同配送試點為契機,加大商貿物流基礎設施投入、推動物流配送經營模式創新、推廣現代物流技術應用、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城市物流配送體系進一步健全,規劃布局日趨合理,試點取得初步成效。我國已經有部分學者認識到研究城市共同配送的重要性,并出現了一些研究成果。比如,鐘耀廣(2015)認為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問題正成為電子商務與城市發展的瓶頸所在,并提出了需要開展并優化電商環境下的城市共同配送才能真正解決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問題。[2]又如,李南(2015)在對日本物流共同化的內涵和發展模式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借鑒日本在這方面的發展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我國物流共同化的發展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對策與建議。[1]
1.2 共同配送在重慶市的發展現狀
重慶位于我國西部中心,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中心,是常住人口數量在2000萬以上的超大城市。直轄以來,工農業發展迅速,經濟增長較快。重慶擁有經濟產業規模優勢、區位優勢和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但共同配送在重慶的發展才起步,其發展時間不足三年。[3]重慶市政府也看到了共同配送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于2014年12月31日公布了《重慶市城市共同配送工作方案》,要求各部門落實工作重點,完善物流空間布局,采取保障措施,實現總體要求。希望到2020年,城市共同配送體系基本完成,城市電商物流末端共同配送點基本覆蓋,城市共同配送率(含集中配送率和統一配送率)達到30%,都市功能核心區和都市功能拓展區共同配送網點覆蓋率達50%左右、其他區縣(自治區)達到40%左右。[4]
2015年,重慶市按照“集中存儲、統一庫管、按需配送、計劃運輸”的要求,確定重慶公路運輸(集團)有限公司、重慶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重慶誠通物流有限公司3家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展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工作,發展同業異業、聯合運輸、集拼運輸、公交化配送等新型物流組織模式。3家試點企業預計全年可整合上下游合作企業629家,新增共同配送網點190個,共同配送商品總量達到170噸/天。同時,指導重慶日報、重慶時報、奇易網3個試點企業在主城區建設229個城市末端快遞公共取送點。支持遠郊區縣開展末端公共取送點建設試點,實現末端共同配送、網購店取(送)等新模式,解決物流快遞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方便群眾消費。
2 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存在的問題
2.1 配送服務低效,主體間各自為政,難以形成合力
重慶市共同配送涉及商務、公安、交通和郵政等多個部門,決策往往條塊分割、缺乏協調和效率低下,從而導致項目推廣進展緩慢、扶持對象欠缺平衡的情況。此外,出現了配送主體各自為政,難以形成合力的情況。
2.2 信息服務平臺應用效率不高
重慶市平臺建設信息開放不足和未能實現跨地區、跨行業信息共享,能真正“落地”、貫通線上線下信息資源的平臺很少。共同配送信息服務平臺出現信息更新時效較慢、功能應用簡單等弊端。
2.3 基礎設施建設不夠
近年來,城市配送在重慶市得到迅速發展,但城市共同配送總體發展水平仍比較低,經營分散,缺乏物流集散中心;物流布局不合理,配送基礎設施不全;物流技術含量不高,缺乏綜合物流信息平臺;現代化程度低,運作水平和物流效率有待提高。
2.4 貨主企業對物流共同化的理解不足
物流共同化的發展,需要貨主企業之間的高度協作才能實現。而重慶市有很多企業對于現代物流的認識仍然處于啟蒙階段,尤其對物流共同化這種新的發展模式,在知識儲備和應用管理方面仍然遠遠不足。
2.5 物流專業人才欠缺
目前重慶市物流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專業技術人員屈指可數。多數人員均未受過系統化、正規化的物流職業教育,缺少數理分析和統計方面知識。
3 發展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措施建議
3.1 培育市場主體
重慶市政府應重點支持一批實力強、信譽好、品牌優的物流、商貿等企業作為城市共同配送實施主體。加快培育10家左右示范帶動作用較強的大型配送龍頭企業和40家左右配送骨干企業。
3.2 提升物流配送現代化水平
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制定重慶市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倉儲作業、服務規范等共同配送標準,加快推進以托盤標準化為突破口的物流標準化試點,促進相關企業貫徹執行。推行供應商管理庫存(VMI)等模式,引導共同配送企業全程標準化管理,推行企業服務標準,公開建設電商物流末端共同配送體系,支持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5]支持在渝北空港等地建設全市快件分撥中心,鼓勵建設服務西部地區的區域性倉儲配送中心,加快推進全市電商物流一體化共同配送。
3.3 推廣先進配送模式
通過運力投放、通行許可、資金引導等手段,鼓勵商貿、物流等企業轉變運營模式,建立共同配送聯盟,依托第三方物流企業或供應商為多個商貿企業、社區門店、市場入駐商戶等開展共同配送,重點在農產品、日用品、醫藥以及冷鏈、電子商務、快遞等行業開展分片區域共同配送,實現同業異業共同配送,加快提高城市共同配送率。
3.4 大力培養物流共同化專業人才
重慶市政府應該極力支持和鼓勵企業之間、行業之間以及協會之間的合作,來實現現代化物流產業發展的前景,有針對性地籌劃未來的管理工作。物流專業的校內、校外實習和合作應該進一步提升,高校應該高薪聘用有能力的教師授課,設立合理有效的培訓基地,提升學生對物流實踐能力,加強物流技能水平的提高,從而培養更多的一線物流管理人才,特別是培養更多的物流共同化專業人才。
4 結 論
通過分析重慶市城市共同配送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建議,可知通過發展城市共同配送,可使人力、物力、資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并提升配送信息的溝通,減少配送車輛的空載率,提升城市配送效率,實現企業物流成本的降低,在城市交通方面也將有很大的改善,能有效緩解重慶市物流長期出現的“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參考文獻:
[1]李南.日本物流共同化發展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5(10):18-20.
[2]鐘耀廣.優化電商環境下的城市共同配送——基于全國試點城市經驗[J].開放導報,2015(5):51-54.
[3]葉喬,雙海軍,孫瑞者.重慶市城鎮化發展對物流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5(6):52-55.
[4]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重慶市城市共同配送工作方案的通知[J].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報,2015(1):8-10,22.
[5]重慶2020年建成城市共同配送體系[J].領導決策信息,2015(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