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川江+李曉瞞
[摘 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企業擁有充足的流動資金對于企業自身發展的意義變得越來越重要。供應鏈金融是為整個供應鏈上存在資金周轉困難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融資模式,近年來獲得了專家學者們的廣泛關注以及企業界的一致贊評。文章從商業銀行主導下的供應鏈金融著手,分析了供應鏈金融的基本內涵,指出在供應鏈金融下商業銀行選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重要性,并對商業銀行選擇物流供應商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以期為商業銀行更好地選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提供參考。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商業銀行;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影響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049
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不同企業、不同國家以及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之間的比較優勢得到了充分挖掘與強化。在供應鏈得到整合的過程中,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問題不斷被應用和檢驗,資金流問題正漸漸成為制約整個供應鏈發展的關鍵環節,備受人們關注。隨之,供應鏈金融作為物流金融和供應鏈管理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的融資方式應運而生。供應鏈金融是一種集物流運作、商業運作和金融管理于一身的管理行為和過程,它將貿易中的買方、賣方、第三方物流以及金融機構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1]在供應鏈中,企業有優化其財務狀況的需求,但企業自身去進行融資的成本一般高于由銀行主導的融資,因此,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由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成為現階段我國最為普遍的情況。對銀行而言,由于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以及金融業態的多樣化,銀行需要迫切解決利潤來源單一化的局面,就必須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和利潤來源,拓展金融范圍和服務對象,供應鏈金融正是在此背景下走進銀行的視野。
1 供應鏈金融的基本內涵
對于供應鏈金融的基本內涵,站在整個產業鏈條的不同角度對其有不一樣的理解,現階段主要是指金融機構、供應鏈內的核心企業或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所主導下的供應鏈金融。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說,認為供應鏈金融就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站在供應鏈全局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把產業鏈上與其有聯系的企業看成一個整體,根據供應鏈上真實的貿易背景,供應鏈上核心企業與相關融資對象的信用等級,以及未來現金流的直接還款來源,為一個產業供應鏈中的存在資金占用或資金短缺的單個或多個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以促進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產—供—銷”鏈條的穩固和順暢[2],并通過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新興經濟的協作碰撞,構筑買方、賣方、銀行三方互利共存、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實現整個產業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在國內,平安銀行(前身為深圳發展銀行)作為最早涉足并倡導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商業銀行,已由“1+N”自償性貿易融資模式發展到系統性地為整個的供應鏈貿易融資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的融資模式,覆蓋了與上游賣家或下游買家的段落供應鏈;以及民生銀行的“產業鏈金融”、浦發銀行的“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光大銀行的“陽光供應鏈”、華夏銀行的“融資共贏鏈”等極具創新型的供應鏈融資模式。
2 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選擇的重要性
商業銀行實施供應鏈金融主要在于抓住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相互建立合作關系來獲取供應鏈內部資金流具體的流向,以此為整個金融業務提供基礎。在供應鏈金融中,其與傳統信貸模式相比,新增的核心企業和物流企業兩大主體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核心企業作為信用主體,直接決定了整個供應鏈的運行情況;而物流企業則肩負著“監管者”“中間者”“評估者”以及“信息匯集者”的重擔,一方面要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另一方面需為銀行提供質押物的保管、擔保價值評估以及擔保物轉移和變現等中間服務,來確保抵押物的真實價值。[3]
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的進一步整合和創新,其很大程度上有賴于物流企業的壯大成熟,依賴于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專業化服務。在第三方物流與商業銀行的合作中,除了對融資企業的抵押、質押物提供全面的監管外,還將為銀行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務,因此,物流企業也是供應鏈中各方利益關聯者能否實現共贏的關鍵節點。然而,由于國家政策刺激以及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目前物流企業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企業眾多且缺失統一的規范標準,多數物流企業的配運網絡還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統還比較落后,難以滿足銀行對它的實時監管和快速反應的要求。[4]綜上所述,商業銀行應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出發來選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結合參考指標來綜合考慮第三方物流的影響因素,選擇適合于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物流供應商,以此來推進供應鏈金融持續運作。
3 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
目前,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缺乏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且實力薄弱;同時,第三方物流企業對融資企業質押物的價值評估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無法根據市場的敏感性進行實施評估;在質押物的監管中,經常出現監管人員操作不當,貨物進出倉監管不嚴,倉單手續不完善等現象;在信息整理收集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信息處理不及時,拖延情況嚴重等現象。商業銀行對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選擇不當會進一步增加自身的經營風險,影響其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良好開展,商業銀行基于供應鏈金融視角下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考慮以下影響因素。
3.1 成本因素
商業銀行在對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進行選擇時,首先要考慮的影響因素就是成本因素。[5]但是物流供應商所需的價格低并不一定代表提供的服務就好,在如今還缺少規范的第三方物流市場,有些第三方物流會通過壓低報價來獲取合作機會,后期也可能會在物流服務質量、物品交接的及時性等地方達不到要求。因此,商業銀行在選擇供應商時,要對所涉及的服務選擇合理的成本分析方法進行評價,來實現總成本最低。
3.2 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實力
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實力主要有財務能力和交付能力。物流企業財務狀況是否穩定直接影響到合同能否有效實施;交付能力是指物流供應商滿足商業銀行的需求程度,同時對提供的服務質量有保證。對一些實力較弱的供應商,在面對一些不確定因素時就會出現較大的波動,影響到整個產業鏈的連續性;對實力較強的物流供應商而言,在具體的服務中,就能表現出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有較強的抗風險意識。所以,商業銀行在選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時,應以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主。
3.3 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整體服務水平
商業銀行所需要的服務就是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對質押物進行保質保量管理,時刻了解到商業銀行投入資金的流向,確保融資企業把每一筆資金都用到本鏈條上而沒挪為他用。物流供應商整體服務水平表現在倉儲管理能力、處理問題的速度、質押物的評估能力等。
3.4 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發展潛力
發展潛力關系到商業銀行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能否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作為商業銀行一方,銀行肯定希望能與供應商長期合作,彼此達成戰略聯盟,這不僅能降低銀行本身變更供應商所造成的人力和物力損耗,更能造就雙方共贏的局面。在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選擇過程中,商業銀行更傾向于物流供應商能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下去,所以物流企業本身發展潛力也是商業銀行選擇第三方物流的重要影響因素。
3.5 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程度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是企業綜合實力的直接表現。物流企業應運用先進的管理思想和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處理工具,及時獲得整個供應鏈的真實數據,從而實現數據增值;在整個企業全面普及融信息、通信、網絡技術于一體的物流網技術,達到加速供應鏈一體化進程的目標。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只有為商業銀行匯集了整條鏈上的相關企業和產業運作情況,才能在商業銀行選擇供應商的過程中占有一定的份額。
4 結 論
供應鏈金融作為新經濟環境下一種重要的創新模式,正逐漸成為商業銀行、第三方物流企業、核心企業以及供應鏈上的大型企業新的利潤來源領域。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就需要供應鏈金融的主導企業從整個產業鏈角度來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核心企業或者融資對象。由此可見,商業銀行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首先要對鏈條上的核心企業進行全方位的審查,同時要注重對供應鏈金融內的其他交易主體進行嚴格篩選,從而使銀行本身的融資風險達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宋華.供應鏈金融[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李向文,馮茹梅.物流與供應鏈金融[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李浩,黃曉峰.淺談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建議[J].農村金融研究,2014(5):8-12.
[4]李善良.基于供應鏈金融視角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2012(6):130-137.
[5]牛軍鋒.基于不確定性相對熵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選擇方法研究[J].物流技術,2014,33(2):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