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爭輝
[摘 要]我國的跨境電子商務規模在2015年已經達到5.4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增加了35%,占據全年進出口總額的17.6%,且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通關效率低下;國際快件運輸能力不足;電子支付,知識產權意識薄弱以及人才匱乏等。文章在考察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實際發展現狀的同時,根據存在的問題從政府及企業兩個層面提出解決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瓶頸的方法。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知識產權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149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持續走低,貿易活躍度也不斷降低,但與此同時網絡信息技術及快遞業的發達使得信息及物品在全球范圍內的傳輸變得更為迅速和便捷,使得消費者可以通過全球采購來滿足自身的個性化需求,跨境電子商務在這樣的背景下,蓬勃發展起來,據統計,全球跨境電子商務的市場規模在2014年超過1萬億美元,每年的增速保持在30%左右。
1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現狀
從2010年開始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速持續放緩,與此相反的是跨境電子商務的迅速增加,2011年以前年增速甚至一度在40%以上,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2015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市場規模在5.2萬億元人民幣,同2014年比增加35%,持續保持了年30%以上的增速。
2010—201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及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
資料來源:艾瑞咨詢, “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研究報告簡版”,2014.12。
就跨境電子商務占進出口貿易額比例來看,是一個持續升高的趨勢,從2010年的6.3%到2015年17.6%,占比幾乎增加了3倍,說明在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總體規模中,跨境電子商務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而且,根據2016年、2017年的預測數據來看,這一重要性還將不斷加強。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進出口比例呈現不均衡發展的趨勢,艾瑞咨詢的統計顯示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規模遠遠大于進口的規模,2014年整體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規模達到4萬億元,其中出口規模占據了約92.4%,進口僅僅占7.6%。雖然進口規模也在逐年增加,不過增加的幅度較為緩慢,國內對于海外優質商品的需求量很大,進口比例增幅較慢的原因在于跨境電子商務的進口部分容易受到國際物流以及國家政策的影響,比如2016年4月8日的電商新政,就很大程度地影響了海外商品的進口通關,但就長遠來看,進口電商的規模將持續增加。[1]
從我國的跨境電子商務運行模式上來看,B2B的模式占據了絕大部分的份額,2010年占據97.7%,2013年也占據了93.1%,雖然B2C的模式也在不斷地增長,但是增加的幅度較小。由于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及個性化,跨境交易訂單趨向于碎片化和少量化,因此預計今后B2C的模式所占比例會持續增加,到2016年預計會達到整體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的10%。
2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問題
2.1 通關效率問題
跨境電子商務中B2B的模式基本同傳統貿易的模式是一樣的,具有批量大、進貨頻率低的特點,通關也采用傳統的通關方式進行申報通關,但如此一來,跨境電商所要求的時效性便得不到保證。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商品可以郵遞、快件或者一般貨物運輸方式出入境。由于跨境電商對于時效性的要求很高,又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點,進出口商品往往采用郵遞或快件的方式申報進出口,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這幾年都呈爆炸增長的態勢,每天跨境貨物的郵遞與退換的數量都在急速增加,之前的通關監管模式已經很難適應如今的形勢,這對我國的通關效率提出了很大的挑戰。[2]
2.2 物流問題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同時,相關的國際物流發展卻并不能滿足跨境電商的需求。由于跨境電商具有訂單量小,頻度高和對時效性要求高等特點,對跨境物流的選擇要兼顧成本、速度、安全性的同時還要能提供運輸過程中的實時追蹤。目前就國內的情況來看,跨境電商可以選擇的物流公司只有UPS、FedEx、DHL、郵政EMS以及順豐速遞等幾個為數不多的公司,符合跨境電商特點的物流配送模式還在不斷的探索中。[3]
2.3 電子支付問題
我國跨境電商一般會根據支付平臺的覆蓋面、付款成功率以及支付費率三個方面去綜合考慮進而選擇選用哪一個支付平臺。在我國國內較為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如:支付寶、財付通等在國外的應用卻并不普及,為了更好地參與到國際電子商務中去,我國的跨境電商往往會選擇諸如:PayPal、CD、World First等歐美企業的支付平臺,但因為歐美地區同中國在服務體制以及法律協議上的不同,支付體系相比中國的金融支付體系區別也比較大,當資金在這兩個體系中流轉時,也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成本,對于支付費率,由于中國電商企業在支付領域的話語權偏弱,一般占據整體利潤2%~3%這一較高的比例。同樣由于我國電商企業在國際支付領域沒有更多的話語權,在跨境電商出現糾紛時資金的安全性往往得不到保障。例如2015年2月由于美國一些企業對中國電商產品提出知識產權的訴訟,海外第三方支付平臺在并未調查事件原因的情況下,先行凍結了中國商家在該平臺的資金,給我國的跨境電商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2.4 專業人才匱乏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同時,凸顯綜合電商人才匱乏的問題,作為電子商務的相關專業人才需要具備對網絡營銷的綜合能力,這里的綜合能力除了包括對銷售產品的全面把握之外,還要具有對網絡使用以及建設的基本技能;對網絡營銷模式的高度理解;對物流對接的管理能力;對售后服務方案的確立及實施等多項綜合能力。而跨境電子商務由于交易范圍超越了兩個國家的國境,對綜合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備以上的素能之外,還要了解通關的相關事宜以及關稅的相關規定,還要具備基本的外語能力,而同時具備這些綜合能力的人才極其稀缺,這也從一定層面上制約著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出口。
2.5 知識產權問題
跨境電子商務的參與門檻比較低,企業和個人可以非常便利地參與到跨境電子商務中去,中國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每年通過跨境電商出口的商品很大一部分是諸如婚紗、禮服類的紡織品和飾品工藝品等具有低價優勢的小商品,生產這些商品的中小企業在傳統外貿時期就很少考慮專利等知識產權問題,產品設計、外觀更多的是依靠仿造去完成,如今這些商品通過網絡全球售賣時,所面臨的監管和知識產權風險會大大增加。如:2014年3月,美國一個婚紗與禮服行業組織狀告中國近1100家網站向美國銷售假冒商品案,原告勝訴。法院下令關閉這些網站并凍結它們的銀行賬戶。知識產權的監管,僅靠電商平臺的監督是不夠的,需要政府、企業與平臺三方的積極配合。
3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策略
3.1 政府層面
為了便于通關效率的提升,2016年3月頒布的新政規定跨境電商商品按照一般貨物通關,并在5月暫時中止了提供通關單的要求,這有利于海關對跨境電商的進出口貨物進行統一的監管和清關。為了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海關應進一步提高通關的信息化,建立與海關聯網的跨境電子商務服務綜合平臺,徹底實現進出口快件報關和通關的信息化,促進相關單證的無紙化信息處理,電商平臺、檢驗檢疫、海關等各個環節和部門的信息應該能在綜合平臺上充分共享,以此來降低通關所需要的時間和成本,提高效率。對于在跨境電商試點城市的海關已經獲得的諸如“集中申報”“保稅進口”等通關相關的成功經驗應盡快推廣至其他城市海關,根據實際情況確立統一的快捷申報制度,提高我國海關整體的通關效率。[4]
人民幣還不是全球通用的國際貨幣,因此跨境電商在進行結匯時會有很大的不便,作為對跨境電商的支持政策,在結算環節,應該為我國的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一定的政策優惠,同時運用國家影響力,積極促進我國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在國際上的應用。也可以同其他國家的貨幣金融部門簽訂相關的協議,使我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盡快與國外的支付平臺相互對接,在擴大人民幣影響力的同時,確保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全球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為了規范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地發展,我國應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電商平臺的準入、交易的流程、售后服務等眾多環節,同時提高侵權的賠償標準,加強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同跨境電商平臺的連接,建立知識產權的預警和咨詢機制。也可引入社會第三方服務組織,對跨境電商企業進行必要的培訓和規范,加強跨境電商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管理的能力。
從社會以及高校兩個層面加強綜合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在社會層面可依靠大的電商平臺,從政策層面提供支持,引導建立電商學校,培養實用型的跨境電商人才。同時在高校內鼓勵高校建立包括電子商務、網絡營銷、語言文化、國際物流、跨國管理等專業相結合的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以及人才培訓基地,引導高校同跨境電商企業相結合,培養具有理論同實踐結合能力的操作型人才。[5]
3.2 企業層面
對于我國的生產性企業來說,在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質量上不斷提升,不斷地學習和了解知識產權的內涵,了解國際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樹立自己的國際品牌是解決跨境電商中知識產權糾紛的根本方法。在確保不侵犯別國企業產權的同時也要積極了解國際專利和商標的申報方法和保護措施,使自己的產品不在國際上受到侵權。除此之外,作為跨境電商平臺也要對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法加以研究,給進駐平臺的企業提供相應的業務咨詢,在確保進駐企業不會受到損失的情況下,也提升了平臺自身的國際信譽度,打造國際更為高端的跨境電商平臺。
就目前的跨境電商運行狀況來看,想要進一步地發展必須規劃構建完善的跨境物流體系,構建海內外的倉儲中心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不管是作為生產企業方還是跨境電商平臺企業或是物流企業來說,任何一方單獨去建立都會面臨資金的壓力以及市場的風險。因此可以采用跨境電商平臺同物流企業相結合的方式,在國內外港口的保稅區內,分別建立倉儲配送中心,由電商平臺企業匯集快遞配送包裹量,由物流企業負責具體的集貨配送業務,通過跨境電商強大的物流量,來保證物流企業的業務流量,而同時跨境電商平臺也可對物流企業的物流服務做出監管,確保商品投遞的安全性和時效性。這樣的物流運輸聯盟可以是多家跨境電商共同加盟以及多家物流企業共同加盟,這樣積聚一定量的快件數量,可以采用“集體申報”的模式,加快快件的通關效率,使得物流的時效性更容易保證。[6]
我國對跨境電子商務監管的職責主要由政府職能部門承擔,由于市場的瞬息萬變以及具體業務模式的快速發展,出現監管成本高及監管準確度、及時性低等情況,因此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可以確立政府及產業聯合會共同監督管理的二元模式,成立全國范圍內具有權威性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協會,政府可以通過定期同協會的溝通,及時準確地把握跨境電子商務的實時狀況,并從宏觀上對跨境電商的發展做出準確的把控。
同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的成立也有利于我國從整體上對電商企業平臺以及生產企業進行服務支持和指導,確立行業標準,整體提升跨境電商的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艾瑞咨詢.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研究報告簡版[R].2014.
[2]李海蓮,陳榮紅.跨境電子商務通關制度的國際比較及其完善路徑研究[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5(3):112-120.
[3]張濱,劉小軍,陶章.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現狀及運作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5(1):51-56.
[4]來有為,王開前.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形態、障礙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中國與全球化,2014(5):68-74.
[5]張燕平,覃聰.中國跨境電子商務模式及發展對策——基于和傳統國際貿易的比較分析[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31(3):42-45.
[6]孟祥銘,湯倩慧.中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7(2):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