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智慧 (南京工業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 211816)
基于西藏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草藥包裝設計
盧智慧(南京工業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211816)
“一支草露”是一套以西藏傳統草藥為設計對象,以塑造草藥品牌為設計目的,包含包裝盒、手拎袋、招貼、折頁等在內的系列包裝設計。該設計主要通過手繪結合軟件調色的方法創作出主要圖形,同時結合盒形設計,對傳統草藥材進行視覺形象的推廣,提高傳統草藥的品牌認知度。
視覺傳達設計;包裝設計;草藥;一支草露
由于當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多數人在就醫的時候會首先選擇看西醫,許多一些非處方性的西藥因為獲得方便,見效快,劑量易掌握,以及品牌廣告效應而得到推廣普及,而傳統中醫療法和中藥材的價值因不具有以上特點易被人忽略。
中藥按加工工藝可分為中成藥、中草藥材兩類,中成藥的使用方式與西藥類似,種類品牌繁多,包裝設計良莠不齊;而中草藥材的包裝普遍不受重視,其包裝視覺元素難以符合大眾審美的要求,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與藥材的獲取、加工、服用方式有關。一般來說,患者大多憑處方按療程抓藥,藥方配伍比例完全根據病情需要,運用比較靈活,很多時候,同一種藥材應付相同的癥候,其用量及配比會因患者各自的素質特點而不同,藥效也會不同甚至相反。受此影響,中草藥材的包裝往往比較隨意,大多以廉價紙袋和塑料袋隨機包裝,這種包裝雖然十分方便,但由于過于簡易又或因密封不嚴,導致藥材變質,影響了患者對藥材的信任感。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草藥材的價值,筆者擬通過對中草藥材包裝的設計,從視覺上喚起大眾消費者的關注,以此塑造中草藥材的品牌價值和文化形象。
近年來,西藏的傳統草藥隨著西藏旅游的開發而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受到普遍的關注,游客或作為好奇或作為治病都會購買一些草藥,但由于長期以來,藏民一直采用家庭作坊式的方法加工藥材,不僅速度慢,產量少,而且普遍缺乏品牌質感,結果造成草藥市場知名度較低,影響了推廣效率。有鑒于此,本套包裝擬以西藏代表性草藥為設計對象,以塑造草藥品牌價值為設計目的。將品牌定名為“一支草露”,“一”指“獨一無二”,“草”,指草藥;“露”為露水,意指純凈精華。“一支草露”意為從生長于高海拔、大溫差、強日光環境的西藏草藥中,擇取獨一無二精華的部分奉獻世人。
在西藏考察期間,筆者深切地感受到西藏空氣的純凈,大自然濃烈的色彩,湛藍的天空和湖泊、白雪皚皚的雪山、土黃色的地質土壤、火紅的太陽構成了西藏獨特的地理風貌和主色調,如同藏民豪爽的性格一樣,艷麗而響亮。
西藏的地理環境培育了許多性狀和功效獨特的藥材,而哪些適合作為包裝的對象?筆者的思路是,雖然西藏有著獨特的地理風土人情,但其文化并非獨立存在,藏漢文化關系歷史悠久,具有極強的互融性。因此,應選擇既能反映西藏風土,又在視覺色彩上具有內涵,同時還在漢文化中有較強認同感的藥材作為包裝的對象,這樣才有可能在今后的營銷中占據心理上的優勢。根據這個思路,筆者翻閱《本草綱目》尋找關于西藏草藥的記載,通過研究分析,確定了四味藥材,分別是深紅色的藏紅花,象征著太陽;開土黃小花的紅景天,象征著土壤;淡紫色的藏雪蓮象征著雪山;開藍色小花的藏茵陳,象征著湖泊。初步的設計思想是以這四種藥材為包裝主要圖形,采用手繪結合軟件后期調色的方法,傳遞藥材的地域特點,同時以高原雪山為原型設計出系列輔助圖形,配合主要圖形使用。
本套包裝主要以實用盒型設計為主,包括各種規格的紙袋、紙盒、手袋以及衍生產品,如招貼、折頁、明信片、書簽、吊牌等,希望通過設計,創造西藏傳統草藥的品牌價值,擴大其知名度。
藏族傳統圖形元素大多具有宗教含義,構圖講究對稱,經常采用解構重構的方法,表現風格偏具體形象化,比如“藏八寶圖”“五妙欲供圖”,就是兩個對不同風格對象進行解構再重構成一個全新事物的案例。“一支草露”的標志參考吸取了藏族傳統圖形的內涵與形式,設計成一種圖形與文字相結合的風格(見圖1)。圖形中的雪峰是對珠穆朗瑪峰的簡筆抽象地表達,兩邊向下延伸的飄帶是經幡,經幡在山頂、河邊、路旁或寺廟等地隨處可見,上面都印有佛經,懸掛經幡是西藏的一種宗教習俗,人們認為風吹經幡,如同大自然誦讀經文一樣具有深意,經幡有五種顏色,標志中使用的是白幡,象征著白云,通過簡練的線描巧妙地和雪峰聯系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形,白云、雪峰也在同時向消費者暗示了藥材的地域內涵。三角形之下是標識的英文“FROM THE WORLD’S LAST PIECE OF PURE LAND”意為“生于世界最后一片凈土”,暗示草藥材生長于極寒、高壓、無污染的環境,擁有無可替代的純凈養分。
“一支草露”漢字標準字設計來源于筆者對拉薩大昭寺飛檐疊棟的外觀的感悟,將建筑的斗拱、柱、梁、枋的輪廓和結構抽取解構出來,經過提煉得來的筆劃再次重構為漢字,體現了漢藏書法交融的視覺寫意效果。下方是藏文標準字,藏文由漢語“一支草露”翻譯而來,采用的是藏文書寫體中的“有頭字”字體,“有頭字”相當于漢字書法中的楷書,用于印刷、雕刻、公文等正式場合,字體呈方形,視覺效果醒目大方,適用于推廣設計。
標識的結構采用的是藏族傳統圖形常見的對稱結構,標準色選用黑色。為了配合不同內容的包裝,標識還有藍、紫、綠三種輔助色,滿足標識在多種背景下的適應性。
為了讓包裝從視覺上引起關注,體現包裝的藝術內涵和個性風格,筆者采用了當前比較流行的前期水彩手繪,后期PHOTOSHOP筆刷調色的方法繪制藥材。藥材的素描構圖是對實物寫生與照片的綜合,整體造型為優美勻稱的S形,而寫有藥材名稱的書法標牌,被隨意地插入枝葉中,利用枝葉遮掩和自由穿插,為畫面增加了許多自然生機,畫面背景采用的是線描雪山圖作為輔助圖形,輔助圖形的顏色與藥材的顏色保持一致。這種構圖模式延續在系列包裝的各個盒形上。
包裝盒按照用途,可分成市售普通白色包裝袋(見圖2),以及抓方煎藥用的牛皮紙包裝(見圖3)。而作為收藏或饋贈用的木盒包裝(見圖4),反映了追求意境的設計思想,并不著重訴求包裝的色彩效果,其函套使用的是線描雪山圖的輔助圖形,大尺寸標志居中,目的是加強遠觀視覺效果,突出產品的品牌特征,而木盒內的分包裝風格與函套保持一致,寥寥幾個書法字顯得寧靜而簡素,與市售包裝風格既有區別又保持了風格的統一。
考慮到成本和受眾,散稱試用的自封袋(見圖5),只使用印有品牌標志的標簽封口,目的是對一部分消費量較小的客戶直接傳遞品牌形象,培養品牌認知度。
手拎袋分兩種類型,第一種紙袋為白色,用于饋贈收藏中的攜帶,尺寸按照木盒大小來設計,因此設計風格也與木盒一致,使用了雪山輔助圖形加品牌標志的方法。第二種為黃色,圖案選用的是藏茵陳,但實際印刷應包括四種藥材圖案,內裝凈重200克的黃色牛皮紙盒兩盒。兩種手拎袋反映了不同的用途,且色彩既區別又統一(見圖6)。
招貼數量為四張,尺寸為40厘米x60厘米,畫面采用與市售白色包裝袋一致的藥材手繪圖形,為了與包裝袋有所區別,筆者在空白處添加了與藥材相關的局部線描圖,如花、枝、莖、根等,豐富畫面內容,使視覺上具有層次感。
手繪加軟件調色是該包裝視覺元素的設計特色,其衍生品設計也延續了這一風格。折頁設計(見圖4),分正反兩面,正面每兩頁為一組,模式為一頁圖形,一頁說明性文字,共八頁,圖形頁采用了四種藥材的手繪圖形,文字頁采用局部線描圖配合文字說明,其內容來自《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五卷的介紹,例如藏紅花“番紅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國,即彼地紅藍花也……”紅景天“本經上品,祛邪惡氣,補諸不足,是已知補益藥中所罕見……”藏茵陳“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名茵陳……”藏雪蓮“大寒之地積雪,春夏不散,雪間有草,類荷花獨莖,婷婷雪間可愛……”反面運用了連續、大面積的雪山輔助圖形和品牌標志,整個折頁看起來比較清新素雅。
明信片則運用了中藥的局部線描圖,背面可以貼郵票,可以把它寄送送給親人朋友。書簽做法和明信片相似,也是利用了中藥的局部線描圖。而吊牌設計,雖然尺寸很小,卻相當于產品的名片,是連接商品與消費者之間的紐帶,突出標志的方法對塑造品牌形象,傳遞品牌文化有著積極作用。
包裝設計要準確把握包裝對象的內涵進行創意設計,進而起到促銷和宣傳產品文化的作用。“一支草露”中草藥包裝設計的視覺元素采用的是手繪結合軟件調色的方法,配合實用盒形設計,創造出一種精致的地域風格。
設計的不足之處在于,由于筆者對西藏藥材的調研細致度不足,包裝的實用性有待加強,比如市售包裝的標重缺乏實際考量,包裝紙的選擇上沒有反映出西藏居民的用紙習慣和特色,更重要的是,由于一開始設計定位于實用和普通銷售,對品牌文化的構思略顯單薄,造成了衍生產品的品種較少以及傳統特色的不足。這些不周之處將會在以后的改進設計中得到完善。
[1](美)凱倫·程,張安宇譯.字體設計的規范與藝術[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
[2]陳衛民.論紙盒包裝的形式與功能[J].包裝工程,2007(11).
[3]楊宗魁.包裝造型設計[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4]李立群.商品包裝裝潢設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盧智慧,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
2014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批準號14YJC76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