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電子設計競賽的特點出發,針對參賽學生在競賽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提出創新實驗室的建設方案與管理措施,促進實踐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改革。
【關鍵詞】電子設計 創新實驗室 創新能力 開放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C-0039-02
一、競賽與創新實驗室的關系
電子設計競賽是面向高校大學生的群體性科技活動,其目的在于推動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進行電子設計制作的能力,特別是在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培養方面起到積極引導和推進作用。創新實驗室通過對實驗時間、實驗內容、實驗對象的開放,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對實踐學習的興趣,為創新培養人才提供了條件。
(一)競賽的目的
競賽是綜合素質的體現,通過競賽直接或間接促進了學生對單片機、FPGA技術、嵌入式技術、C語言編程等教學內容的理解。通過競賽,各高校加大了對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尤其是加大了對開放性創新實驗室的建設力度,為優秀學生的創新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客觀條件。通過競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競賽推動了師資隊伍的建設。電子設計競賽命題范圍廣、涉及知識點多,鼓勵新技術、新器件的應用,還著重考查學生動手實踐設計能力,調試排障的能力。這就要求指導教師必須有更寬的知識面和更豐富的實踐經驗。
(二)競賽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我校參加競賽的選手大多都是大二,甚至是大一的學生。他們的專業課程開設嚴重滯后。大二學生參賽時尚未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和單片機技術兩門競賽必定涉及的課程。往常都是靠競賽前的突擊培訓,強化練習,由他們自主提前自學掌握。這樣一來,學生專業知識缺乏,沒有系統性。
2.綜合能力不夠強。學生不能準確把握競賽題意,無法提出合理方案,不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系統電路進行周密分析,對在樣機調試中出現的問題很難準確判斷故障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電路掌握不扎實,基本技能訓練不足,團隊間、隊員間交流甚少。
3.資料查閱能力不足。學生在選題后,不能盡快找到所需的相關資料,往往只會翻閱教科書或完全依賴百度搜索,對查閱的參考電路生搬硬套、東拼西湊,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消化吸收,不能針對實際項目進行改進、優化。反映出學生脫離了工程實踐,沒有技術積累。
4.實踐技能不強。在競賽過程中,不能正確設計實驗數據表格,不會分析數據的正確與否。在焊接裝配過程中,操作不熟練,溫度把控不準,焊接質量不高,不會預防靜電擊穿,電路布局、布線不規范,電路調試與故障查找、排除等方面能力不強。這都說明平時的實驗課內容驗證性過多,設計性、綜合性過少。學生的設計能力和綜合能力未得到應有的開發和提高。
5.設計報告質量不高。在設計內容、格式方面存在不足,文檔編輯不規范,方案論述不嚴謹,系統結構缺乏邏輯性,電路設計缺少理論分析。這些反映出我們的實踐教學忽略了實驗報告書寫這一重要環節。
6.新器件、新技術應用能力較差。對于性能指標優越的新技術、新器件,學生缺乏了解和掌握,知識儲備不足。比如今年的區電子設計競賽指定用一片LCD1314數字電感芯片,由于該芯片是新事物,賽前沒有接觸過,相關的應用資料非常少,找到的資料基本都是英文版,在競賽過程中非常被動。
(三)加強創新實驗室建設的意義
創新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地,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競賽只是一個載體,創新實驗室也僅是一個平臺,學生通過競賽參與,通過在創新實驗室的培訓學習,使之綜合素質有質的飛躍才是最終目的。充分建設好創新實驗室,利用好創新實驗室,不僅可以提高學科競賽水平,更重要的是促進實踐教學改革,使之成為適應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趨勢。
二、創新實驗室的建設方案
(一)內涵建設
創新包括概念創新、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等諸多方面,其中觀念創新是前提、知識創新是載體、技術創新是目的。創新實驗室建設就是要從內涵抓起,徹底改變傳統觀念,采取重點投入、集中建設的方針。創新實驗室不同于一般的實驗室,它以學生個人和科技興趣愛好小組為主,主要開展探索性、研究性實驗,針對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進行開放式研究、探討。為學生個性化培養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和平臺,形成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創造思維和創新意識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重在實踐,重在動手。
(二)硬件建設
為了滿足創新探索的特殊要求,創新實驗室的硬件配置要全,方方面面都應具備,既要有如數字萬用表、示波器、穩壓電源、各類開發板、游標卡尺、函數發生器、超聲波清洗機、腐蝕制板系統等常規的儀器、設備、工具,還要配置一些如頻譜分析儀、邏輯分析儀、電橋等高端的儀器設備。對實驗中涉及使用的大型貴重儀器設備,提倡全校及校外共享。
(三)制度建設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健全的制度才能實現有序的管理。創新實驗室與傳統實驗室有較大的差別,因此在管制制度上也應有所調整。實驗室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突出學生的自主地位,給予充分的管理權限。從各個環節、全方位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包括衛生安排、安全檢查、儀器設備領用、維護維修、元器件發放、書籍外借、耗材采購、進駐選拔等。
(四)師資建設
配備精干高效的實驗教學隊伍,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精干高效的實驗指導教師隊伍是創新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關鍵。創新實驗室配備的管理人員應具有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不計較個人得失,以學生為本。要保證職稱能正常晉升,待遇與其他專業教師同薪同酬,充分考慮他們的利益,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同時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對實驗室管理人員進行培訓,甚至是利用寒暑假時間送至科技企業掛職鍛煉,使之了解、掌握本行業最新技術的最新動態,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更好地適應和勝任本職工作,工作也才有創新的可能。
三、創新實驗室的管理措施
(一)競賽項目制進駐
創新實驗室是面向全校同學開放的,但不是無序開放。要進駐創新實驗室,必須帶有項目、任務、學習目的進來。每年可參加的競賽,除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外,還有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等多種賽項。擬進駐創新實驗室的學生,須填寫進駐申請表,規劃好進駐學習計劃,選擇奮斗目標,由輔導員、指導教師、系部領導等三級簽字確認,方可進駐創新實驗室開展創新學習活動。由于是帶著項目進駐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有目標性、針對性,從而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和方向性。
(二)“師徒制”傳承技術
在創新實驗室里,學生的培訓、指導采用“師徒制”。這里的“師”,不是指導教師,而是特指師兄、學長。由于師兄、學長是更早進駐創新實驗室的,且經歷過多個項目的錘煉,在技術上有較大的提升。對于初進駐創新實驗室的學生而言,他們就是大神級人物,是偶像,是奮斗目標,對他們有一種自然的向往和膜拜。平時老師教學生,學生總是心存敬畏,有距離感。但如果是學生教學生,被教的學生更容易接受。所以,我們采取“師徒制”,就是指定一個老的(更早進駐的)學生定向幫扶一個或多個新進駐的學生。這樣一來,新學生在技術上就有了依靠感,遇到問題時可以大膽地向學長請教。同時,“師徒制”在技術傳承上也帶來很多便利。就某一種技術或者某個項目的設計,學長經歷過,他就有感悟、有體會、有想法,通過師徒傳遞,新的學生就不是從零起步,而是直接在前人的基礎上理解、掌握這一技術的關鍵內容。如果這些技術有缺陷,那么新的學生可以在學長的基礎上避免重蹈覆轍,更快地找到新辦法解決存在的問題。
(三)“導師制”把握方向
“導師制”是“師徒制”的必要補充。“師徒制”由學生自主傳承,但需要導師幫其把握發展方向。指導教師團隊是一支結構合理、精干高效的指導教師隊伍,不是一個只管理實驗室的人。指導教師以解惑、引導為主,在學生項目選題、資料查找、方案論證、器件選型、軟硬設計、調試測試、文檔撰寫、經費把控等各個環節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協助,幫其解決“師徒制”中學長無法解決的問題。導師在宏觀上要制定培訓計劃,展開新技術、新器件、新方向、新應用等方面的技能培訓,同時定期考核、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解決。
(四)學生社團自主管理
創新實驗室的創新之處,在于實驗室的日常管理由系部電子科技社團負責,全員參與。為便于管理,學生社團成立了5S管理委員會,委員長由指導教師擔任,下設設備組、安全組、培訓組及財務組四個小組。設備組主要負責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維護、維修、保養,學生因項目需要領用、借用、歸還儀器設備的登記管理;安全組主要負責實驗室的環境衛生,對入駐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監督檢查日常工作中的違規違章現象,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排除;培訓組主要負責協調指導教師的培訓安排,輔助開展技能培訓和考核,檢查“師徒制”“導師制”運行過程中的問題;財務組主要負責實驗室元器件耗材、書籍資料的使用登記、發放回收,以及向系部申請采購缺少的器件。通過學生自主管理,培養了學生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與責任心。
(五)合理使用運行經費
實驗室的經費主要有三個來源,一個是系部每年固定的耗材增補費用,一個是針對競賽項目學院下撥的專項經費,還有一個是學院對某個具體的創新創業項目的經費支持。在創新實驗室進行的項目開發,競賽培訓所用到電子元器件、工具等耗材都是向進駐實驗室的學生免費無償提供,每年都有很大的消耗。這些經費主要用于增補日常損耗,以及購置先進的器件和設備。經費有限,需要合理使用,從而有效地加強學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田裕康,羅維平.創新實驗室自主管理和自主學生模式探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
[2]楊梅,田春艷.關于創新實驗室建設的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4)
【基金項目】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2015KYZZ001)
【作者簡介】馬子龍(1982— ),男,廣西桂林人,碩士,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嵌入式技術應用。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