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李紅++嚴新鋒



【摘 要】本文結合“創意經濟驅動型”服裝專業創新人才的發展需求,以服務現代時尚創意產業為宗旨,瞄準時尚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對創意經濟驅動的時尚創意人才的能力結構進行分析,探討時尚創意人才的培養模式,對服裝教育教學改革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具體的服裝教育轉型策略和可操作的方法。
【關鍵詞】創意經濟 時尚創意人才 服裝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C-0086-02
一、時尚創意產業的價值特征
時尚創意產業是符號密集型產業,而時尚關涉對提供身份認同的符號的采納。這里的符號包括服裝、珠寶、汽車、住宅、工藝品以及其它能在大眾文化中標識意義的可見物品。時尚產品需求的暫時性、個性定制化、符號性都對時尚創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技術運用的創新、時尚產品的創新及其市場營銷的創新。
時尚創意產業通常被理解為包括所有與設計、生產制造、分銷紡織服裝商品(包括飾品等)相關的公司及個體的產業。時尚創意產業價值鏈呈現出極為明顯的微笑曲線特征(如圖1所示)。曲線的中間部分是加工制造,是附加價值最低的部分;左邊是設計和研發,屬于附加價值較高的部分;右邊是營銷和品牌,也是附加價值較高的部分。當前時尚創意產品的生產制造成本不高,相對應的利潤也較低,但是設計研發與營銷品牌的附加價值還是相當高的。中國目前的人力成本日益增長,加工制造逐漸向全球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轉移。因此,中國時尚創意產業的未來應朝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也就是著重于加強時尚產品的研發和設計,創造品牌,加強客戶導向的營銷與服務。
圖1 時尚創意產業價值鏈微笑曲線
二、時尚創意人才的能力結構模型
處于微笑曲線兩端的時尚創意產品的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是未來我國時尚創意產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因此,對時尚創意人才的素質要求更為明確。時尚創意人才是時尚產業領域的專業人才,不僅要擁有扎實、全面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很強的時尚創意能力及捕捉時尚潮流的意識和技能。綜合起來,其能力結構呈現出“五力模型”的特點(如圖2所示),即學習力、洞察力、表現力、創造力和自我驅動力。這五種能力是相互作用和關聯的,具體描述如下:
圖2 時尚創意人才能力結構的五力模型
(一)學習力。專業知識是創意的基礎,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專業以外的跨領域知識的掌握是創意產生的根基。此外,專業技術和技能也是時尚創意人才必須學習和掌握的工具,如各種設計軟件和器材的靈活運用。因此,要求時尚創意人才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力,能夠全面快速學習必要知識,及時學習最新知識。
(二)洞察力。透過現象看本質是對洞察力的最清晰的表述。時尚創意人才需要有發現事物本質的能力,通過對流行現象的觀察,發掘新事物、潮流、流行元素,并做出趨勢判斷。
(三)表現力。好的創意需要用完美的方式方法表達出來,才能易于被終端消費者接受,這就要求時尚創意人才掌握設計表達的工具和使用貼近消費者的語言,將創意用知識、設計元素完美呈現出來。
(四)創造力。時尚創意產品的特點不僅僅體現在時尚風格,創意元素同樣不可或缺,否則就沒有個性,容易被替代,創意體現在創新產品、創新款式設計以及創意飾品搭配等方面。時尚創意人才必須要擁有豐富的個性化創造力,才能應對不同消費者對產品的挑剔,滿足消費者極具個性的需求。
(五)自我驅動力。時尚創意產品是創作者成果的終極展示,消費者滿意與否是對創作者全部心血及成果的唯一評價,時尚創意人才要具有強的成就導向,才能從最終的創意成果中獲得極大滿足和動力,以維持其持續的創新和活力。
三、我國時尚創意人才培養與紡織服裝專業教育的契合點
時尚創意人才是把創意轉化成新商品的關鍵要素,是時尚創意產業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時尚創意產業的優勢在于能夠把創意商業化,是否有足夠的時尚創意人才是時尚創意產業的標志之一。基于創意經濟學集成的角度對時尚創意企業的創意來源進行系統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時尚企業創意來源包括內部來源和外部來源,內部來源是時尚創意企業的決定因素,外部來源是時尚創意企業的保障因素。這種對時尚企業創意來源的邏輯劃分,對時尚創意人才的培育并建立競爭優勢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時尚產業可劃分為時尚設計業、時尚產品生產業(包括時尚產品的制作、傳播和服務提供)、時尚產品營銷三個互相銜接的部分,三部分的核心工作是時尚產品的設計。紡織服裝專業是以培養紡織服裝技術和設計能力為目標,基礎能力是創意設計的前提,因此,紡織服裝專業是時尚創意人才培養的有效渠道。
四、基于紡織服裝專業教育的時尚創意人才培養模式設計
根據對創意經濟驅動下時尚創意人才能力結構的分析,結合紡織服裝專業教育的特點,提出時尚創意人才培養的“核心+平臺”式的培養體系(如圖3所示):圍繞專業教學這一核心(時尚設計人才,時尚管理人才,時尚營銷人才等),建設三大平臺:時尚流行趨勢發布平臺(信息平臺),時尚創意交流和共享平臺(資源平臺),時尚體驗和創意實踐平臺(實踐平臺)。
圖3 創意經濟驅動的時尚創意人才培養模式
服裝專業教育可以通過“一個核心、三大平臺”的模式重點培養時尚創意人才的學習力、洞察力、表現力、創造力和自我驅動力。首先,對于學習力的培養,可以通過課程體系的設計,課堂教學方法的安排,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技能,優化課程設置和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從而獲取有價值的知識和學習方法。其次,洞察力的培養重點通過對時尚趨勢的關注以及時尚流行元素的把握,培養學生捕捉時尚的意識和能力。具體可以安排時尚創意園區的參觀,著名作品的深入賞析,與知名時尚人士的交流等活動展開,借助時尚與流行趨勢發布平臺,著重培養學生注意細節、關注事態的發展變化、通過現象把握本質的能力。第三,表現力的培養不僅需要通過專業技術的教學來實現,還需要結合具體的實踐,將面料、色彩、時尚元素、文化等結合起來,通過專業技術能力和手段表達出來,因此,需要培養學生對各種時尚元素進行解構和重構的能力,并通過參與時裝發布會、服裝秀、大型晚會等活動來實踐。第四,創造力的培養重點在于學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在交流和分享中進行思維的碰撞,產生創意的火花。可以借助時尚創意交流和知識共享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將自己的創意與他人分享,接受他人的批評和建議,在交流和分享中使自身的創造力得到提升。第五,自我驅動力在于培養時尚創意人才的能力成就型性格,一方面是對自身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對創意成果永不停止的追求。能力成就型人才的培養可以借助時尚體驗和實踐平臺,著重通過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舉辦各種大型賽事,參與企業實際設計,參加時尚發布會等。
為了適應社會對時尚創意人才的需求,對照相應的需求將創意人才的基本素質結構化為五種能力,即學習力、洞察力、表現力、創造力和自我驅動力。針對紡織服裝專業教育,可以將這五種能力的培養分開獨立進行,分別通過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和實踐、時尚流行趨勢和元素捕捉和培訓、時裝秀實踐、創意交流平臺建設、參與大型賽事和企業實踐來培養,并最終綜合為一體,形成合力,實現創意人才的培育。
【參考文獻】
[1]易華.創意人才和創意產業、創意城市發展[M].北京: 中國物資出版社,2011
[2]石潔.創意人才“心理環境”分析[J].藝術與設計,2008(3)
[3]陳解放.“產學研結合”與“工學結合”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6(12)
[4]易華.創意階層理論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0(3)
[5]易華,胡斌.創意經濟時代的創意人才開發機制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6]孔德議,張向前,林劍.創意人才研究綜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3(6)
【基金項目】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研究課題(DHSYH-SJYJ-201613)
【作者簡介】陳李紅(1983— ),女,山西洪洞人,博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服裝設計與工程,時尚經濟與管理;嚴新鋒(1982— ),男,安徽安慶人,博士,東華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戰略管理。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