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國巧
基于“試-學-做”模式的《基礎會計》課程改革研究
顧國巧
《基礎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生學習后續會計專業課程的基礎。本文從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出發,提出“試-學-做”模式在《基礎會計》課程中的運用。通過教學實踐證明,“試-學-做”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試-學-做;基礎會計;課程改革;翻轉課堂
我校近兩年的麥可思調查報告顯示,畢業一年的會計專業畢業生認為《會計職業基礎與技能》(大部分高校稱該課程是《基礎會計》)課程的重要性和與實踐工作的關聯程度為98%和92%,在整個專業核心課程中居第一位。由此可見,該課程在專業課程學習中的重要程度。
《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學生學習的第一門專業課程,學生開始很重視,但抽象的理論往往會磨滅學生的學習熱情,很多學生覺得《基礎會計》不好學,很多老師覺得該課程不好教。隨著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也出現了一些新理念和新思路,如謝春苗通過研究指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運用,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李平提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謝秀蘭等提出《基礎會計》“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的研究和實踐體現了高職會計教育的特色,能夠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夠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但仍然有很多學校的《基礎會計》課堂,依然是講授知識為主,老師講得很辛苦,學生聽得很辛苦,教學效果不是很好,沒有讓學生動起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疲于應付考證、考試。如何讓《基礎會計》課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讓老師能夠從理論講授中解放出來,讓學生能夠自主地、積極地去學習是我們會計專業老師要不斷研究的課題。
“試—學—做”模式吸收了邱學華專家的嘗試教學法的優勢和方法,秉承了現代職業教育所提倡的“工學結合”、“產學結合”、“教學做”一體等教育理念。“試”是嘗試,指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來嘗試完成具體的任務,嘗試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躍躍欲試的心態,并能在嘗試中喚醒學生的學習需求;“學”是學知識、技能和態度,包括學習老師講解和分析的內容,也包括與其他同學相互協作所學到的內容,還包括學生自己鉆研所學到的內容;“做”是指結合所學的內容來再次完成任務,主要是獨立完成任務,讓學生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獲得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在《基礎會計》教學中運用“試—學—做”模式,會成為提高該課程教學效果的一種新方法和新思路。
1.重新構建《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
打破原有的以知識體系為框架的課程內容體系,根據會計工作的流程和具體的崗位任務,并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選取并序化教學內容,形成了新的課程內容體系,大體上分為三個環節:入門環節,幫助學生了解并認識會計,激發學生學習該專業和該課程的熱情,帶學生入門;專項技能訓練環節:帶學生學習并完成會計工作流程中具體的崗位任務;綜合技能訓練環節: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某一企業一個月發生的會計業務。課程新的內容體系具體見表1:

表1 《基礎會計》課程內容體系表
2.“試—學—做”模式的具體實施
(1)入門環節。《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對于剛入大學校門的大一新生來講,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很少,但學生對專業充滿了新奇與期待。因此在這個環節中,上好第一次課,試著從“你為什么選擇會計專業,你對會計專業的認識有多少?”這樣的探討中,讓學生在相互的討論中獲取對會計的認知,當然這部分的認知對于學生學習會計是遠遠不夠的,接下來應該給學生安排兩周左右的時間熟悉企業,從而進一步認識會計,可以讓學生到企業去見習,當然這種方法實施起來難度比較大。我的做法是,讓學生運用實物沙盤,分小組試著去經營一家企業,在經營中學習規則的運用,并在經營中記錄企業的各項開支和收益,讓學生在游戲中感知企業、學著經營,初識會計。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基礎會計》課程的學習積累一定的實戰經驗,又可以激發學生后續學習的學習需求,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或目標。
(2)專項技能學習環節。學生經過前期的實戰經營,對會計專業名詞的認知不再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面,而是有了具體的感官認識,這為專項技能訓練奠定了基礎。因此在本環節實施“試—學—做”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程序入手(以登記日記賬為例),具體見表2:
(3)綜合技能訓練環節
綜合訓練環節是在專項技能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之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分四個崗位(出納、制單會計、記賬會計、總賬會計)來完成某個具體企業一定時間(一般一個月)的賬務處理。先由指導老師介紹企業情況,引出綜合任務;然后讓四個學生組成一個團隊,明確每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接著由學生按照崗位工作任務在團隊的合作中嘗試著去完成任務,指導老師及時進行現場的指導。一輪完成后進行換崗,讓每位同學都能接觸并完成所涉及的每個崗位的工作任務。這樣,一方面可以通過輪崗的方式讓學生明確了不同崗位的具體工作職責和任務,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團隊的力量促使學生主動去彌補自己學習中的不足。

表2 “試—學—做”模式下登記日記賬的教學實施表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試—學—做”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一開始要求學生進行嘗試練習,就把學生推到主動的地位;嘗試練習中遇到困難,他們就會主動地去自學課本和接受教師的講解,這些就會變成他們自身的需要。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嘗試的任務,就會使他們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更主動地、積極地去學習。這種模式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符合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的要求,改變了傳統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識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統一起來。
[1]謝春苗.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4,(5).
[2]李平.翻轉課堂背景下《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J].財會學習,2016,(8).
(作者單位: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