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蠶飼養方法及主要技術環節

在桑蠶繭生產中,小蠶飼養十分關鍵,小蠶養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大蠶的飼養管理和蠶的抗逆力及蠶繭質量。“養好小蠶一半收”、“小蠶靠火養,大蠶靠風養”是養蠶的一些寶貴經驗。小蠶養的好,體質強健,大蠶就能增加對外界不良環境和病原的抵抗力,使蠶繭全面獲得豐收。下面根據小蠶的生理特點結合多年的養蠶經驗,對小蠶飼養方法及應掌握的技術總結如下。
養好小蠶是獲得蠶繭穩產高產的基礎,由于小蠶對高溫多濕和適應性強、呼吸量少、對二氧化碳抵抗力強的特點,普遍采用以防干為主的飼養形式,如炕床育、防干紙育(石蠟牛皮紙)或穿塑料薄膜覆蓋育等,在小蠶飼養中有保溫、保濕的優點,小蠶1~2齡蠶座下墊上蓋,3齡蠶上蓋下不墊,以減少水分蒸發,保持葉質新鮮。
由于小蠶具有生長發育快、單位時間體重增加比例大、就眠時間短、活動范圍小、對桑葉感知距離短,對各種病原菌和農藥、有毒氣體的抵抗力弱等特點,因此小蠶期飼養管理宜特別精細。
2.1 溫濕度調節和換氣。小蠶期在適溫范圍內用較高的濕度飼養蠶,蠶兒食桑活潑,發育齊一,繭質優良。飼養溫濕度標準如表1。

表1 小蠶期溫濕度標準
小蠶期應進行適當換氣,一般在給桑時才打開蠶室,室內不需要過多的氣流,以防止溫濕度下降。
2.2 采桑和貯桑。采桑標準以葉色為主要依據,以葉位作參考。

表2 小蠶各齡用葉標準
采桑宜分早晚兩次進行,氣候干燥時,增加早上采桑量,多濕的陰雨天氣,增加傍晚的采桑量。
桑葉可放在缸或坑(用磚砌成)內貯藏,并用濕布、塑料膜等覆蓋。為防止萎凋可增加單位體積內貯存量,第1~2齡時可將桑葉整齊疊放,緊密排列,也便于切桑。
2.3 切桑和給桑。為使小蠶取食方便,給桑前需將桑葉切成2倍于蠶體長度見方的方塊,給桑要掌握好每天的給桑回數和給桑量,應以蠶的發育和桑葉萎凋速度為主要依據,以三回育而言,齡初給桑1.5層,盛食期給桑2.5層。
2.4 擴座與除沙。小蠶期生長發育快,必須經常擴大蠶座面積,要求給一次桑,擴一次座,勻一次蠶。除沙次數隨蠶齡期發育而增加,通常第一齡如果蠶沙不厚,可以不除沙,第2齡起蠶餉食時及將眠時各除1次,3齡起再增加一次中除,除沙時,先在蠶座上加網,給2次桑后,提起蠶網,將網下蠶沙除去即可。
2.5 眠起處理。眠蠶和起蠶的處理稱眠起處理,它是養蠶過程中比較重要的技術環節,如果處理不當,會影響蠶兒健康發育,同時還會帶來操作上的麻煩。
2.5.1 眠前處理。需要適時加網,經眠除沙后,蠶很快就眠,這樣眠中蠶沙不厚,蠶座干燥,待絕大多數蠶就眠后,即可止桑,撒上焦糠或石灰,其中尚未入眠的蠶(稱青頭蠶)需揀出,集中飼養,如遇就眠不齊,需加網提青分批飼養。
2.5.2 眠中保護。蠶止桑后,溫度宜降低0.5℃~1℃,濕度適當干燥點,當蠶脫皮時,又要防止過分干燥,采用防干紙育的,必須揭去,保持眠中蠶座干燥。
2.5.3 餉食處理。蠶眠起后第一次給桑稱為餉食。餉食應掌握在絕大部分蠶已經眠起,且大多數關部呈淡褐色顯出求食欲望時進行。餉食用葉要求柔嫩新鮮,先撒防僵粉,加網,再給桑葉,在適當范圍內,提倡“早止桑,遲餉食”是促進眠起齊一,保障蠶兒健康發育,提高養蠶勞動效益,奪取豐產豐收的有效措施。
674200 云南省永勝縣生物產業技術推廣站 周保華 毛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