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對內7優39產量影響試驗
本研究利用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對品種內7優39以15 000 kg/hm2進行了高產潛力試驗。試驗結果顯示,該品種實際產量平均達15 615.0 kg/hm2,具有超高產潛力;產量結構為:有效穗336.0萬/hm2,每穗總粒數178.8粒,實粒數164.5粒,結實率92.1%,千粒重29.2 g。
雜交水稻;內7優39;精確定量;產量
內7優39是內江雜交水稻科技開發中心育成的優質抗病高產中秈遲熟新組合,增產潛力高。永勝縣期納鎮海拔1 400 m,年平均氣溫18.0℃,屬干熱秈稻區,光熱資源豐富,適宜水稻發揮其高產潛力。本文對內7優39精確定量栽培產量超15 000.0 kg/hm2高產潛力進行了試驗,總結了精確定量栽培技術關鍵措施及產量結構,旨在為該品種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理論及實踐依據。
1.1 試驗地點及品種。試驗在永勝縣期納鎮滿官村委會八代村進行,該地為金沙江干熱河谷。品種為內7優39,由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提供。
1.2 試驗設計。試驗田2塊,田塊1農戶為楊金明,田塊2農戶為楊東琴,面積均為0.07 hm2。2014年3月26日播種,進行旱育壯秧,株行距田塊1為9.9 cm×29.7 cm,田塊2為9.9 cm×26.4 cm,4月29日移栽,9月22日收獲。
1.3 調查內容。移栽后每塊田定點5個,每點10單株,選1個點7 d調查一次葉齡及莖蘗數,葉齡調查至最后一片葉抽完,莖蘗數調查至抽穗,其余4個點7 d調查一次莖蘗數至抽穗。成熟期收獲前每塊田選5點,每點調查100叢有效穗,按平均有效穗取5叢進行考種,調查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計算理論產量,收獲時全田實割測產,測定雜質率和水分含量,計算標準含水量的實際產量。
2.1 合理基本苗的精確定量。內7優39總葉齡在期納鎮預計18片葉,6個伸長節間。移栽時兩塊田葉齡分別為6.0和5.9,平均帶2個分蘗,目標產量預計每公頃穗數需達到330.0萬穗,12葉夠苗,預計基本苗33.0萬。試驗實施時單苗移栽,株行距楊金明田塊為9.9 cm×29.7 cm,每公頃基本苗34.1萬,楊東琴田塊為9.9 cm×26.4 cm,每公頃基本苗38.3萬。
2.2 施肥時間和施肥量的精確定量。設計目標產量為15 000.0 kg/hm2,以每千克籽粒吸氮量1.7 kg為參考,每公頃群體總吸氮量為255.0 kg,基礎產量6.8 t/hm2,土壤供氮量每公頃115.5 kg,氮肥當季利用率按40%估算,高產施氮總量為:X=(目標產量需氮量-基礎供氮量)/氮肥利用率= (255.0-115.5)/0.4=348.8 kg,分4次施用,基蘗肥和穗肥比例6∶4,基肥在移栽時施用,分蘗肥栽后一個葉齡施用,促花肥于倒4葉露尖施用,保花肥于倒2葉露尖施用,普鈣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用量為1 500.0 kg/hm2,硫酸鉀作基肥和促花肥兩次施用,比例為1∶1,用量為600.0 kg/hm2。試驗實施后總氮共361.5 kg/hm2,其中基蘗肥比例4∶6,基肥81.0 kg/hm2,分蘗肥于栽后7 d施用,為121.5 kg/hm2,促花肥和保花肥分別在倒5葉和倒3葉施用,田塊1用量為79.5 kg/hm2,比例為1∶1,田塊2根據田間葉色判斷,促花肥增加了氮7.5 kg,用量分別為87.0 kg/hm2和72.0 kg/hm2,磷肥和鉀肥按試驗設計施用(見表1)。
2.3 水漿管理。水漿管理按精確定量栽培方式進行,淺水移栽,分蘗期保持2~3 cm水層,淺水勤灌;當莖蘗數達預計穗數的80%時撤水曬田。試驗于5月25日撤水曬田,5月29日復水,6月1日開溝曬田至開裂,直到葉色落黃;長穗期進行淺濕交替灌溉,穗肥施用時保持田間濕潤,2 d后灌淺水層;孕穗期保持濕潤狀態,灌漿后期保持干濕交替灌溉至成熟。

表1 施肥時間和施肥量
2.4 關鍵生育期。內7優39在期納鎮種植全生育期181 d(表2)。試驗于3月26日播種,4月29日移栽,葉齡35 d。移栽至拔節期64 d,齊穗至成熟期43 d。

表2 生育期調查

表3 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
2.5 葉齡及莖蘗動態分析。田塊1和2主莖平均總葉數分別為17.7張和18.6張,伸長節間6個,有效分蘗臨界葉齡分別為11.7和12.6,即田塊1 為17葉的植株處于11/0葉抽出期,18葉的植株處于12/0葉抽出期,田塊2為18葉的植株處于12/0葉抽出期,19葉的植株處于13/0葉抽出期,結果如圖1。田塊1于葉齡10.5左右時,每公頃總莖蘗數達到了最后的穗數(342.0萬),提前了1.2葉齡,田塊2于葉齡11.0左右時每公頃總莖蘗數達到了最后的穗數(328.5萬),提前了1.6葉齡,因此于5月25日提前一個葉齡曬田,控制群體總莖蘗數,成穗率分別為57.2%和50.5%。

圖1 葉齡及莖蘗動
2.6 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內7優39在期納利用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兩塊田實際產量均超過15000.0kg/hm2,分別達到16125.0和15105.0kg/hm2,產量結構為:有效穗達到預計目標330.0萬,總粒數170~190粒,實粒數160~170粒,結實率90% ~95%,千粒重29.2 g。
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從播栽期、培育壯秧、合理基本苗、行株距、施肥、水分等方面進行了技術的精確定量,具有廣泛的指導作用和適用價值。該技術在永勝縣不同海拔稻區都獲得了高產突破,增產增效十分明顯。內7優39在永勝縣期納鎮種植后高產潛力得以發揮,平均產量 15 615.0 kg/hm2,總葉片數18葉,伸長節間6個,全生育期181 d,抽穗至成熟42 d,通過肥料和水分管理,有效穗達到了預計穗數,但成穗率在60%以下,針對該類型品種的精確定量栽培施氮技術,在保持適宜氮肥總施用量條件下,可以適當進行氮肥后移提高成穗率,攻取大穗。
[1]黃興江,李發祥,俞偉,等.優質雜交稻內5優39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 [J].現代農業科技,2012(1):84,86.
[2]梁永霞,肖培村,袁馳,等.優質抗病高產雜交秈稻內7優39高產制種技術 [J].種子,2013,32(8):120~122.
[3]凌啟鴻,張洪程,丁艷鋒,等.水稻高產精確定量栽培 [J].北方水稻,2007,2:1~9.
[4]張兆麟.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在永勝縣的試驗研究及應用 [J].中國稻米,2013,19(4):125 ~128.
674200 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濤源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李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