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樹清
金鰲山掠影
文/郭樹清
崇明有山,謂之金鰲,此山坐落在崇明縣城東約2公里處,依城而筑,直視長江,水天相含,氣度不凡。拾級而上,步道蜿蜒,一步一景,綠樹繁茂,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山有九峰,下鑿蓮池,池中有島,島上建亭,綠水縈繞,清雅幽靜,誠有超然脫俗之感。
金鰲山在宋元時系人工所筑的一個形似巨鰲的土丘,作為航海之標識。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重筑,峰上建藏(佛家藏經處),山前鑿池,山后植紫竹林。關于此山,民間還流傳著一個故事。相傳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崇明人沈文鎬赴京殿試,因一時興起脫口而出:“微臣雖僻處小島,但崇明面臨東海,背靠長江;東有佘山捍衛海疆,西有狼山作為屏障;島上還有金鰲山,山明水秀,確是個絕妙之處?!笔潞笊蚍叫盐颍殃J下大禍,因崇明當時實無山。為避欺君之罪,沈匆匆趕回崇明,發動當地百姓在一座形似巨鰲的土丘上挑土造景,逐壘成此山。
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知縣范國泰有感于此處人杰地靈,于是發動城內商賈縉紳捐資重修,在原址上增設橋、亭、臺、樓、榭、月圃諸勝。園內遂有得月樓、水香榭、大有亭、寧德亭、清涼洞等觀景,一時引來騷人墨客,吟詩作對,留下了“鰲山有寺千秋畫,江水無弦萬古琴”、“寺內清山山外月,檐前綠水水中天”等佳句。
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山上的藏經處改為鎮海塔,塔高16米。意為鎮海平潮,防坍保島。每逢重陽佳節,游人結伴登高會友,欣賞四方怡人風景。
金鰲山,是崇明島上唯一的土山。晨曦里,她青翠欲滴,似一盆婀娜多姿的水仙。朝霞中,她亭亭玉立,似一位青春活潑的少女。夕陽下,她金光燦爛,似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

金鰲山不僅有著厚實的人文積淀,也有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山的倩影,就像她的名字一樣英姿璀璨;山的靚容,就像她的胸懷一樣清麗溫馨;她給了崇明人比金子還要寶貴的堅強意志,比白玉還要珍貴的母親胸懷。
金鰲山,山中有八景,即鰲峰遠眺、綠水環亭、長堤新柳、清遠荷香、庭蔭叢桂、梅林積雪、后樂觀魚、古剎鐘聲。乾隆時,崇明知縣范國泰曾作“金鰲山八景”詩,現刻碑還保存在壽安寺大殿四壁?,F“金鰲山”園名為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谷城題寫。
金鰲山,古色古香,小巧玲瓏,造型別致,動靜相宜,風光旖旎,溫婉爛漫,獨領風騷。春日的午后,風和日麗,漫步在曲徑通幽的山路上,目及之處,滿眼的綠,滿眼的景,滿眼的美,充滿生機。尤其在清涼洞旁的那棵檜柏,迄今已有350年樹齡,遮天蔽日,像個衛士守護著山林,置身其間,你會感到莊嚴肅穆的氣氛。登峰遠眺,藍天碧空,白云悠哉,江水奔流,波光閃閃,舟楫點點,鷗鳥飛翔,意境深幽,令人心曠神怡。
金鰲山,承載著說不完的滄桑歷史,流傳著道不盡的人文故事。飽經滄海桑田,度過興廢頻仍,遭受風吹浪打,連同她的美名,秀麗質樸,依然屹立,盛譽不衰,千古傳頌。金鰲山,是一座有血有肉有情的山,更是一座充滿神奇色彩和富有靈氣的山,她洋溢出一派古樸寧靜又生機盎然的萬千風情,她象征著崇明人的樸實、智慧、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