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穎 (北京海淀區婦幼保健院 主任醫師) 編輯|嚴芳
懷上雙胞胎:幸福和風險都加倍
文|張穎 (北京海淀區婦幼保健院 主任醫師) 編輯|嚴芳
一旦醫生告知懷的是雙胞胎,準爸媽感覺自己中了大獎,賺大了!一次辛苦,雙份收獲。雖然懷上雙胎讓人驚喜,但是對孕媽媽來說,卻意味著更多的辛苦和挑戰,兩個胎寶寶也要面臨更多的危險。

雙胎分為雙卵雙胎和單卵雙胎,上世紀70年代以前雙胎的發生率大約是1%左右,其中雙卵雙胎約占70%,單卵雙胎約占30%。
雙卵雙胎是兩個卵子分別受精形成兩個受精卵,發育而成的雙胎,孕媽媽用促排卵藥物,或做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可以增加雙卵雙胎的發生機會。
單卵雙胎是一個卵子受精形成一個受精卵,這一個受精卵分裂,發育成兩個胎寶寶,單卵雙胎的兩個胎寶寶具有相同的DNA,當然會有相同的性別、血型和容貌,這種類型的雙胎與使用促排卵藥物、輔助生殖無關,發生率是相對固定的,大約為3‰~5‰。
兩個胎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成長過程中,需要從孕媽媽身上獲取更多的營養物質、血液供應,也會產生更多的代謝廢物通過孕媽媽排出,這就需要孕媽媽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孕媽媽血液增加量更多,身體變化更大。
雙胎孕媽媽妊娠中期以后體重迅速增加,腹部增大明顯,很早就會出現明顯的下肢水腫、靜脈曲張等,孕媽媽子宮腔內的壓力和腹腔的壓力更大,妊娠晚期常常伴有呼吸困難、行動不便,孕期更容易發生貧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肝內膽汁淤積癥、羊水過多、胎膜早破、胎盤早剝等疾病。
分娩過程中和產后,由于子宮肌纖維伸展過度,容易發生宮縮乏力,導致產程延長和產后出血,第一個胎兒娩出后,宮腔容積驟然下降,也容易發生胎盤早剝。
雙胎寶寶容易發生胎盤發育異常、胎盤血流循環障礙,而且宮腔內容積會相對較小,所以更容易發生流產,流產率比單胎寶寶高約2~3倍。雙胎由于胎膜早破、宮腔內壓力過高或嚴重的母兒并發癥會導致早產幾率大大增加,約50%的雙胎會早產。雙胎寶寶的畸形率也會增加,大約是單胎寶寶的2~3倍。
此外,單卵雙胎是由一個受精卵分裂而發育成的兩個胎寶寶,受精卵在受精后不同天數分裂,會發生非常復雜的情況,兩個胎寶寶也會有截然不同的結局。
· 受精后1~3天分裂,形成兩個獨立的受精卵,兩個胎寶寶生活在兩個羊膜囊內,兩個羊膜囊之間隔著兩層絨毛膜和兩層羊膜,醫學上稱為雙羊膜囊雙絨毛膜單卵雙胎(英文縮寫為DCDA),大約占單卵雙胎的30%。
· 受精后4~8天分裂,兩個胎寶寶生活在兩個羊膜囊內,兩個羊膜囊之間僅隔著兩層羊膜,醫學上稱為雙羊膜囊單絨毛膜單卵雙胎(英文縮寫為MCDA),大約占單卵雙胎的68%。
· 受精后9~13天分裂,兩個胎寶寶生活在一個羊膜囊內,醫學上稱為單羊膜囊單絨毛膜單卵雙胎(英文縮寫為MCMA),大約占單卵雙胎的1%~2%。
· 受精后13天之后分裂,會形成不同形式的聯體雙胎寶寶,這種情況是極罕見的。
一般來說,受精卵在受精后3天之內分裂發育而成的雙胎寶寶危險性遠遠小于3天之后分裂而發育成的雙胎寶寶。例如受精后4~8天分裂形成的MCDA雙胎寶寶容易發生雙胎輸血綜合征(英文縮寫為TTTS)、選擇性胎兒生長受限(英文縮寫為sIUGR)、動脈反向灌注序列(英文縮寫為TRAPS)等,發生這些情況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胎寶寶腦損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受精后9~13天分裂形成的MCMA,由于兩個胎寶寶之間沒有胎膜分隔,可能會因為臍帶纏繞或打結而發生意外。
雙胎孕媽媽最好每日進行1~2小時的戶外活動,既可以控制體重,又可以增加孕媽媽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胎寶寶骨骼發育和孕媽媽自身骨骼健康。
懷上雙胞胎,意味著孕媽媽要承受著更多的風險,因此,無論是產檢、飲食、運動,還是分娩方式的選擇,都得十分謹慎才行。
1一定要做早孕檢查
判斷雙胎寶寶是雙卵雙胎還是單卵雙胎,不論是單卵雙胎是DCDA,是MCDA,還是MCMA,對判斷胎寶寶的安危至關重要,所以孕媽媽在孕6~13周之間一定要做超聲,醫生通過超聲進行絨毛膜性判斷,以確定雙胎寶寶是哪種情況。例如孕6~10周,可以通過宮腔內孕囊數目判斷絨毛膜性,孕11~13周通過判斷胎膜和胎盤插入點判斷絨毛膜性。孕13周之后,判絨毛膜性難度大大增加,準確度大大降低。
為了減少唐氏綜合征兒出生,一般單胎寶寶的孕媽媽都會抽血做血清學唐篩。但是雙胎寶寶的唐篩要聯合血清學篩查(抽孕媽媽血檢測)和超聲測量NT(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來判斷雙胎寶寶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NT要在孕11~13周之間做超聲測量。
此外,通過早孕期超聲可以比較確切地判斷雙胎胎齡,而孕周越大超聲對胎齡判斷準確性越差。不同孕周的胎寶寶存活能力有很大差異,所以一旦孕媽媽發生先兆早產、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或胎寶寶出現TTTS、sIUGR等情況時,醫生可以根據早孕期超聲確定孕周,為雙胎孕媽媽和胎寶寶提供最有利的診療方案。
2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和檢查項目
雙胎孕媽媽比單胎孕媽媽更容易發生異常情況,所以產檢次數會增加,孕媽媽一定要根據醫生的建議按時進行產檢。相對于DCDA,MCDA危險性更高,所以一般MCDA孕媽媽從孕16周開始至少每2周做一次超聲,評估雙胎寶寶的生長發育、羊水分布和胎兒臍動脈血流等。由于MCDA容易發生TTTS、sIUGR等特殊情況,MCDA孕媽媽最好在胎兒醫學經驗比較豐富的醫療機構產檢。
3孕媽媽孕期生活有禁忌
· 飲食與體重 雙胎媽媽由于血HCG水平比較高,所以惡心、嘔吐等早孕反應會更加明顯,為減輕早孕反應的不適,孕媽媽可選擇清淡、易消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也可以選擇饅頭干、餅干等比較干的食物,不用過多的考慮食物營養問題,可以少吃多餐,吐了再吃。同時,孕媽媽可以補充復合維生素片來減輕早孕反應、補充微量元素。
孕媽媽要供應兩個寶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尤其是孕中晚期胎寶寶生長發育迅速,需要大量營養物質,所以雙胎孕媽媽比單胎孕媽媽要攝入更多的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魚、禽、蛋、瘦肉等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蔬菜、水果和薯類等可以補充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要適當多吃一些。
胎寶寶的骨骼在孕20周后生長加快,孕28周后開始鈣化,每個胎寶寶每日大約需要110毫克鈣,所以雙胎孕媽媽從孕中期開始要攝入更多的鈣質,牛奶等奶類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鈣量和維生素,最好每天喝500毫升低脂牛奶,再服用300~600毫克鈣片,注意鈣片和牛奶不要同時服用。雙胎孕媽媽容易發生貧血,所以要多吃富含鐵的動物性食物,例如動物肝臟(鴨肝、豬肝、雞肝等)、血制品、紅色瘦肉(瘦牛肉、羊肉、豬肉等),有些植物性食物(如菠菜)雖然含有鐵元素,但是吸收率很低。如果孕媽媽已經貧血,要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醫生會根據孕媽媽血糖水平、寶寶生長發育情況來指導孕媽媽該吃多少,所以孕媽媽要定期進行產前檢查,聽從醫生指導。
總的來說,雙胎孕媽媽孕期體重增加遠遠大于單胎孕媽媽,不同孕前BMI的合理增長體重如下:

· 運動 雙胎寶寶容易早產,所以有些雙胎孕媽媽整個孕期都不運動,而是躺在床上來預防早產發生,但是目前沒有科學研究證明臥床休息能預防早產的發生,所以雙胎孕媽媽也要運動,最好每日進行1~2小時的戶外活動,既可以控制體重,又可以增加孕媽媽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胎寶寶骨骼發育和孕媽媽自身骨骼健康。
但是雙胎孕媽媽由于腹部增大明顯,很早就會出現明顯的下肢水腫、靜脈曲張,孕晚期常常伴有呼吸困難、行動不便,所以雙胎孕媽媽要選擇輕緩的運動(如慢走),避開人多的地方,以免腹部遭受碰撞。如果運動中出現不舒服的感覺,一定要立即停止運動。
· 性生活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性生活會導致寶寶早產,所以雙胎寶寶的準爸準媽可以適度進行性愛。但是孕中晚期雙胎孕媽媽肚子比較大、腹部壓力比較大、容易早產,所以雙胎寶寶的準爸媽還是忍耐一下吧。
· 睡姿 雙胎孕媽媽孕中晚期要多臥床休息,以減輕巨大子宮對血液回流的不利影響,減輕下肢水腫、靜脈曲張、腰背酸痛等不適,同時可以增加胎盤血流,利于胎寶寶生長發育。
但是臥床休息時切忌平躺,因為平躺會阻礙血液回流,一定要側臥位,最好左側臥位,但是左側臥位累了,也可以右側臥位,可以在腹部下面墊個靠墊進行支撐以減輕不適感。孕媽媽除了要保證夜間睡眠,最好白天也適當午休。

4雙胎寶寶分娩時間
雙胎寶寶情況不同分娩時間會不同,沒有并發癥及合并癥的DCDA孕媽媽,一般醫生會建議在38周引產或選擇性剖宮產;沒有并發癥及合并癥的MCDA可以在嚴密監測下在35~37周之間分娩;MCMA孕媽媽一般在孕32~34周之間分娩。如果出現TTTS、sIUGR等特殊情況,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建議孕媽媽在最有利于媽媽和寶寶健康的孕周終止妊娠。
5如何選擇分娩方式
雙胎孕媽媽并非都必須剖宮產分娩,也可以自然分娩。醫生會根據絨毛膜性、胎方位、孕產史、孕期合并癥及并發癥、宮頸成熟度及胎兒宮內情況等綜合判斷孕媽媽是否適合陰道分娩,孕媽媽一定要聽從醫生建議選擇分娩方式,為了孕媽媽和胎寶寶的安全切忌一意孤行。
6可能發生早產的征兆
雙胎寶寶容易發生早產,如果孕媽媽出現以下情況,提示有可能要早產,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
· 出現像月經期的腹部不適。
· 出現10分鐘左右一次的子宮收縮。
· 出現不能緩解的背部酸痛等不適。
· 陰道流液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