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芹
王小錫教授的《經濟倫理學——經濟與道德關系之哲學分析》由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該著作以全新的視角,對經濟與道德關系進行了哲學分析,提出了“經濟德性”“道德資本”“道德生產力”等重要概念,提供了一種新的學術研究思路。
該著提出了“經濟德性”的概念,在遵循經濟規律、緊扣經濟運行環節、吸納經濟學理論、直入經濟活動中,客觀地分析和闡述了經濟內蘊的道德稟性,糾正了經濟與道德無涉論與經濟泛道德主義的“粘貼論”。任何經濟形式,都內蘊一定的倫理秩序,由此推之,經濟倫理就是經濟發展和活動中合乎規律性的合理秩序,基于經濟發展的倫理秩序凝結和提煉出來的規范與約束經濟主體行為的價值標準和原則,就是經濟道德。為了深入闡釋經濟的這種內在道德性,作者從“關系共存”“機制共建”“實踐共行”“價值共享”四個維度,系統論述了經濟與道德結合的內在性。經濟個體和人格化的經濟組織,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中,遵守經濟道德要求,公平交易、誠實守信,就具有了經濟德性。
本書不僅深化了道德資本的學理基礎,而且專門立論了企業道德資本形態,構建了道德資本評估指標體系,在道德資本研究的薄弱環節進行了深化和拓展。作者不僅具有創見性地提出并論述了企業道德資本的四種形態,即道德制度形態、理性關系形態、主體覺悟形態、道德產品形態,而且在此基礎上,把道德資本分解為各級各類應用與操作指標,建構了企業道德資本評估的一級與二級指標體系。經濟倫理學既是倫理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學科,因此,經濟倫理學的實踐性,既需要理論深化,也需要理論接地氣,與企業的實際經營活動密切結合,真正為企業的經營實踐提供明確的價值指導。
王小錫教授著力于經濟倫理學研究的薄弱環節,帶領其研究團隊,對我國企業道德進行“鏡像”式調研,在調查研究與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把脈我國企業道德現狀、分析企業道德缺失表征及其基本原因,提出企業道德經營方式,即發揮企業家的道德示范作用、執行SA8000國際社會責任標準、完善誠信機制、保護勞工權益、實施道德營銷、建立企業道德委員會等。
在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影響經濟增長的變量已不再是單純的資金、技術等資本形態,以道德為核心的人文資本愈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社會中所存在的假冒偽劣產品盛行、權錢交易、欺詐失信等大量的不道德現象,已成為阻礙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制約瓶頸。因之,王小錫教授的《經濟倫理學——經濟與道德關系之哲學分析》著作,不僅對學科發展具有奠基性作用,而且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具有實踐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它為我國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重視道德文化的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為企業自覺運用道德資本,增強我國經濟的文化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決策的依據。此研究成果,無論是在內容的廣度上還是在分析的深度上。當屬我國當代經濟倫理學研究領域的優秀學術成果。
責任編輯:耿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