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楠 (南京工業大學 210036)
智能視覺導向標識系統設計研究
——以北京水長城景區為例
張雨楠 (南京工業大學 210036)
隨著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人們對景區游玩的頻率逐年上升,游客對景區的要求也在不斷優化。傳統的靜態導向標識受時間空間的局限性太大,已逐漸無法滿足游客對導向標識的需要,無法使游客在一定時間內尋找到自己想去的目的地。因此,對景區導向標識進行智能化的需求日趨所向。
北京水長城景區智能導視系統提供游客前期對景區各方面初步了解、車行線路導航、智能停車、車位記憶、食宿推薦、景區內特色線路推薦、智能指引系統、語音講解、景點圖片推送、安全提示、通過移動軌跡智能健康數據分析、智能尋車導航、歸程路線導航、旅游軌跡回放、旅游結束旅游分享等全方位互動服務(圖例1)。

圖例1
具體劃分為游前、游中、游后三部分
1.從游客確定旅游目的地前期、游客通過景區官網或者景區官方APP,可以了解到景區的基礎狀況,如其自然資源、文化歷史、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交通狀況、食宿條件及虛擬游覽等(見圖例2);游客起程,景區智能導視APP通過出發點到目的地開始導航規劃交通線路(見圖例3)。
2.當游客到達景區停車場,智能導視系統的智能停車指引根據當前停車場停車情況,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停車指引、車位記憶及附近食宿情況;同樣游客游覽結束系統通過智能車位記憶功能,為游客規劃出便捷的尋車路線(見圖例4)。

圖例2

圖例3

圖例4
1.游客可進行游覽線路模擬(動態地圖)選擇屬于自己的游覽線路,此時智能導覽功可以為游客規劃出所需的線路;并增加與游客的互動功能,根據游客所在的位置和視角范圍給游客提供最合理的游覽路線和所需花費的時間以及身體消耗卡路里數據分析等,例如:強身健體游、輕松休閑游、尋幽懷古游、拓展訓練游、親子游等等,滿足不同游客的游覽需要(圖例5);

圖例5
2.游覽過程中景區智能導覽功能為游客提供靠近景點時,自動為游客推送景點圖文內容、音頻導游、視頻介紹等,它可以將文字、聲音、圖像等信息進行綜合性處理,使游客進入景點時的導引信息,圖、文、聲并茂的傳導給游客,更加直觀和自然,既考慮到了殘障人士的需求,又能增強游客與景區的進一步互動。例如,當游客瀏覽到具有歷史遺跡的景點,面對的可能是現在保留不完整的景象,智能導覽功能的使用,可以根據史實資料和圖片,在目前保留的遺跡上進行復原和再現,呈現遺跡出逼真的原始感。這不僅可以讓游客感受到歷史的痕跡,還可以增加游客對歷史空白的填補(圖例6),并為游客推薦最佳拍攝點;

圖例6
3.定位導航,當游客身處某處或某個景點時不知方位時,智能導視系統會根據游客所持智能設備定位系統和圖像識別軟件準確判斷出游客當前的位置,為游客提供實時指引功能;同時系統根據游客移動軌跡記錄游客的游覽路線,實時提供附近公共服務設施;
4.在游玩過程中,智能導視系統根據客流量及客流分布情況,結合景區智能監控系統,提供安全警示提醒,緊急呼救等功能,景區通過該功能實現智能調度,應急預案快速布置、安全監控、客流控制,提高景區安全系數;景區通過大數據的統計分析及時對營銷方案的調整。
游客游玩結束,系統根據游客當前位置規劃最近出口,停車的游客,系統根據所記憶的停車信息,為游客規劃出最便捷的尋車路線(見圖例4);游客確定歸程目的地,智能導航規劃行車路線;歸程家中,系統可以提供游客觀看移動游覽軌跡,幫助游客重溫游覽路線及游玩照片,及時分享游玩心情等等。
目前在國內景區導向系統中,智能導向的應用一直沒有處于主流地位。現在居多以led顯示屏的形式出現,但這種數字化的顯示屏并不能夠適用于景區環境導向系統中。所以,迫切需要將新的介質引入到景區導向中,將景區的信息更快捷的傳遞給游客并增強信息的趣味性,達到靜態標識不能達到的效果,從而更加提高游客對景區的關注與興趣。智能導向標識的運用可以迅速提高景區的信息化、數字化及動態化管理水平等,并且這樣的導視模式可以結合現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不斷發展和完善,不易被時代淘汰。智能標識的使用,也可以使景區內部管理智能化,對于各種公告信息統一管理,實時更新,既可以保證景區導向的傳播效率又可以避免信息的重復傳播。目前,本文以“北京水長城”景區為例,未但最終目的將鎖定將該系統擴展到多個職能部分,如更多公共建筑,地鐵系統,機場等,提供模塊化的解決方案。
張雨楠,南京工業大學,碩士,主要從事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