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信芳
冀州市小寨教委第三小學
?
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中提高閱讀的水平
邱信芳
冀州市小寨教委第三小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實踐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把閱讀活動變成自己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中提高閱讀的水平。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較好地實施個性化閱讀呢?我認為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要求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加強課外閱讀量,勤做讀書筆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學生上網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大,了解的知識就廣博,積累的語言材料就充分。實踐證明,大量閱讀是積累的好方法,可為個性化閱讀奠定基礎。
傳統的閱讀教學是教師圍繞重難點精心備課,精心設問,把學生送進預定的圈子,學生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現成的結論。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是閱讀的主人,教師要歸還學生閱讀的主動權利,引導他們確立自己的閱讀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讀書的主人。使學生成為自覺主動的行為者,而不是教師活動的追隨者。
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中要給學生自由選擇的度。新課改的課堂上,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課堂用語:“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來讀一讀”這就是體現了學生個性閱讀的自主性,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閱讀興趣的不同,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在個性化閱讀中激發興趣,體驗快樂,形成獨特的見解,發展閱讀個性,提高閱讀水平。
學生因各人的知識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表現為不同的個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佳的方法進行學習,當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閱讀時,他們會學得主動、自覺、輕松、愉快,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與無奈。如學習《桂林山水》一文當學生選擇學習漓江的“水”這部分時,老師問“你準備怎樣去領略漓江水的特點呢?”然后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欣賞漓江水的特點。這樣教師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讀書效率也高了。
改變傳統閱讀課上教師喋喋不休的講述背景、介紹作者、分析課文等方式,千方百計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足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才能積極去思考、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如學習《桂林山水》一文,當學生選擇學習漓江的“水”這部分時,老師問:“你準備怎樣去領略漓江水的特點呢?”學生提出了好多好辦法:有抓重點詞句欣賞,有讀文看圖欣賞……然后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欣賞漓江水的特點。這樣,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讀書效率也高。
學生有了個性言說的欲求,教師就要積極保護,不能用挖苦、諷刺的語言以及漠視的態度打擊學生個性言說的積極性。因此,在平時的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用積極的評價,養護學生的個性言說。
在教學《井底之蛙》時,我問:“青蛙跳出水井之后看到了什么?”學生們熱烈地討論后,紛紛舉手,其中,有一只小手羞怯怯地舉著,不那么的自信。我為了鼓勵她,就請她發言。她害羞地說:“老師,我覺得青蛙沒法跳出水井。”如果這時我說:“小朋友,聽清楚問題哦,我問的是青蛙跳出水井后看到了什么?我不是讓你研究青蛙能不能跳出水井。請坐!”那么,我就會扼殺這位學生積極的思考。于是,我說:“嗯,你思考得很細致。那么,青蛙為什么沒法跳出水井?那應該怎么辦呢?”小女孩繼續說:“青蛙本來就愛跳,而在井底生活這么久都沒有跳出來,可能是因為水井太高了,所以它無法跳出來。我現在也不知道要怎么幫它。也許,可以用一根繩子。”“你說的太好了。請同學們用掌聲鼓勵她,也鼓勵一下青蛙,讓它盡力地跳出來。生活中不乏障礙物,就像青蛙一樣,不是它不想知道,而是因為水井這個障礙物太強大了,他憑借自己的力量無法跨越,需要借助于外在的力量。現在,請同學們賜給它力量,讓它跳出來。你們會給它什么呢?”這堂課真是“教學相長”,從積極評價、養護學生的個性言說中,閱讀教學進入了更深的一個層次。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變成一個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這就要求每個教師關注學生獨特的內心世界,以平等心態和學生交流,尊重學生的個性,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讀文本,允許他們擁有不同的閱讀理解,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只有這種寬容的心境才能使學生個性之花綻放。反之教師以師道尊嚴或標準答案把學生豐富多彩的解讀拒之門外,勢必遏止學生智慧火花的迸發,壓制學生個性潛能的張揚,導致學生敢想、敢說、敢為品格的喪失,妨礙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個性化閱讀也就不復存在。如我在巴金《海上日出》一文品讀教學中,一個個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出自己對日出的理解——日出的景象美和精神美,不禁使我對學生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到位深刻的情感體驗暗暗稱贊。但品讀到“有云的日子的日出”時,談朗讀感受時,出現了一個不和諧的聲音:這烏云象征國民黨。我并沒有脫口加以否認,更沒有批評他,而是微笑著說:“你的回答真與眾不同!”在精心呵護下,我們的個性化閱讀之路越走越廣,每節課總是熱鬧而有質量的。相反,如果以標準答案規范或不允許不同聲音,相信課堂閱讀教學只能使師生感到枯燥而壓抑。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像一位出色的指揮家,不僅僅強調音符的準確,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用激情唱自己的歌。
總之,只要在教學中執行《課程標準》中關于個性化閱讀的理念,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學生會在富有個性的閱讀活動中,發展閱讀能力,強化閱讀體驗,感悟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