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永新
河北省永清縣大辛閣鄉中心校
?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積累
靳永新
河北省永清縣大辛閣鄉中心校
小學語文教學以積累性閱讀為主,學生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語言,學習語言首先要有積累,在此基礎上進行模仿,更高的層次便是創造。“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只有對語言材料豐富的積累,才能深刻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新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句話,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可見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因此,無論從學生的發展需求來看,還是從新課標的要求來看,積累語言,為學生的語言增添色彩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下面就談談我們的具體做法:
1.課內強化朗讀積累。
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反復多遍的朗讀與語文的語言文字反復接觸,能深刻領會作者在字里行間的語音規律,受到直接、強烈的感染。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葉圣陶先生更是諄諄告誡: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這些真知灼見,揭示了語文學習的內在規律:學習語言,就得多讀。讀,包含著對語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積累——轉換創造”的潛意默化的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對朗讀有明確的要求:初讀要求讀準讀通讀順;細讀要求理解課文內容;精讀要抓住重點詞句段,細加品味,感悟入情;熟讀要積累語言,以至背誦。教師在引導學生讀書時,要做到讀前有要求,讀中有指導,讀后有評價,并體現個性差異。尤其要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邊讀邊積累的習慣,善于在讀書的過程中發現語言的魅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和習慣,激發起創新思維的火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背誦是學習語言的好方法。它可以發展學生的記憶力,規范學生的書面語言,積累語言,培養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興趣。背誦還具有發展學生思維等多種功能。小學階段是記憶力最旺盛時期,教材中所選擇的文章大多文質兼美,通過背誦讓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佳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詞庫,從中領悟體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所在。
如:本學期指導學生背誦了大量的古詩詞:《花木蘭》《滿江紅》《水調歌頭》《三字經》等。利用教材中每個單元設計的“日積月累”“詞語盤點”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每單元小結時進行一次朗讀背誦比賽,優勝者給予表揚獎勵,誘發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2.課外拓寬詞匯空間。
(1)課前兩分鐘體現“精”。課前精彩兩分鐘學生自主選擇內容,自主選擇形式,這樣可以引入富有時代氣息的新鮮的閱讀內容,補充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博覽群書中積累詞語,提高語文能力。(2)單元主題體現“廣”每一單元都有一個單元主題,單元主題涵蓋了這個單元的內容,學生可以結合主題進行詞語的積累。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教材這些經典知識訓練,學生們學會積累的方法。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同學們已經養成了積累詞語的習慣,有大部分同學,每次在一單元即將學完時,就已經把單元主題中的“詞語盤點”和“日積月累”背得滾瓜爛熟了。在這些同學的帶動下,其他同學也都會很快完成這些任務。(3)課前參與體現“深”。“課前參與”不僅僅為學生在課中討論奠定了基礎,使學生帶著探索的頭腦走進課堂,促進了課上的學習。更為學生學會收集、組織、分析、加工、運用信息提供了鍛煉機會,培養了終身受益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在學習課文前,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初步了解所學知識,開始老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告訴學生積累哪方面的詞語。久而久之,學生在學習課文前根據對課文的理解自己通過書籍、網絡、咨詢、請教等收集有關詞語。如學習《普多米修斯》一課,學生們積累了許多描寫人物品質的詞語。如不屈不撓、正義凜然……。
1.看圖用詞。
如學習《爬山虎的腳》一課時,當品讀“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這句話時,請學生概括出葉子的特點,可學生感到畏難。于是,我引導學生讀句子,看插圖,說一說,看過了這幅爬山虎葉子的畫面后,你想到了哪些詞語?學生說了一個又一個,像“一順兒朝下”、“沒有重疊”、“不留空隙”、“均勻”……我順勢引導:學語文,就要讀懂書上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你再讀讀這句話,能用文中的話來說說“均勻”的意思嗎?學生從“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中讀懂了“均勻”的意思。在品詞的經歷中,學生也領悟到了一種讀書的方法──聯系上下文讀懂詞句。
一篇篇文本都是由字詞句組成的,徜徉文本之中,就是要品味組成文本的這一個個字、詞、句。在反復朗讀中,積累了詞句;在聯系上下文思考中,讀懂了詞句。這樣的感悟,做到了積累,做到了學法的滲透,做到了讓教材成為了一個例子,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這樣的課堂,也突顯了一個“實”──樸實與扎實。
2.體會用詞。
如學習閱讀課《李子核》時,課文結尾描寫了瓦尼亞聽了媽媽的話嚇得臉色發白。我想讓學生體會瓦尼亞的心情,哪個詞看出瓦尼亞害怕。然后讓學生思考,描寫一個人害怕,除了臉部表情外,還能用其他一些與身體部位相關的詞語來表達?引導學生說出:“頭皮發麻、兩手發抖、渾身是汗”等。
3.堅持寫日記。
寫話、作文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用詞是否準確、豐富、生動,可以檢驗學生對詞匯的內化程度,同時日記中的詞匯運用又可以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因此,教師應有意識的給學生呈現他們積累的詞語,幫助學生從無意狀態上升到有意識運用狀態。每周五是我們班的周記指導課,我都會向學生呈現大量與周記主題相關的詞語,請他們選用。學生自己選用得詞語超過呈現的范圍,給與表揚和鼓勵。
經過“課內——課外——在課內——在課外”幾次反復,學生很自然的運用詞語了,對積累的詞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從中體驗到積累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