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士軍
廊坊市第十二中學
?
高中語文課堂提問技巧淺析
曹士軍
廊坊市第十二中學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通過提問不僅能夠明確巧妙設疑,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而且還能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運用提問技巧,給學生預留更多思考空間,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和語篇理解能力。
高中語文;提問;教學目標
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語文課堂問題的設計與提問,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旨在提升學生的言語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對高中語文課堂的提問藝術,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思考。
教學目標是一堂語文課的靈魂,作為教學的一個環節——提問當然也要為教學目標服務。能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問題要精心設計,做到問實、問透;與教學目標關系不大或相去甚遠的要少問或不問,以免學生的思維偏離課堂。上課伊始,教師是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了更好地進入文本,不妨提一些回憶性問題。
比如教《記念劉和珍君》,我就這樣設問:“我們曾經學過魯迅的哪些作品?關于魯迅你還了解哪些?”作為初讀階段的目標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探索文章的中心和層次,因此,提問必須從全篇著眼,從整體入手,通過總提式提問,引導學生把握課文梗概。比如教《林黛玉進賈府》,在學生初讀課文時設計這一問題:“《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中,林黛玉去了哪些地方?在各個地方都看見了哪些人?”解決了這一問題,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就了然于胸了。教《故都的秋》時,首先問學生,作者既不是北平人,為何稱北平為故都?這里飽含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通過分析,學生總結,“故鄉”“故人”,一個“故”字表現出作者對北國之春的深深眷念。準確把握了散文的思想感情,為分析文章奠定了基礎。
認知沖突是學生認識到自己已有知識與新的事物之間的差異之后發生的,它能激發學生的認識好奇心。學生的認知水平總是通過認知沖突由低一層次向高一層次過渡。當學生對所學內容不甚了解時,學生往往提不出問題,此時便要借助于教師的提問來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高中語文課堂上所提問題太簡單,停留在學生現有心理認知水平上,就激不起他們的興趣,無法引起認知沖突。如果所提問題太難,與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差距太大,他們通過努力不能夠跨越這一差距,便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從標題中懷古二字切入,告訴學生詠史懷古類詩歌,就是作者觀眼前之景,思歷史人事,抒一己之懷。首先讓學生找到詞中描寫眼前之景的詩句,然后用詞中的四個字概括景物特點,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江山如畫”。分析完景物特點之后,問學生“作者由壯美的景色想到了哪些人事?”并要求學生用原句回答。完成這個任務之后,問學生“寫周瑜的這幾件事情,看出他有哪些特點”。學生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總結出周瑜“年輕瀟灑、文武雙全、從容閑雅、有大將風度”。最后一個問題提出“整首詞抒發作者怎樣的情懷?”問題難度逐漸加大,有些學生已經茫然無措,這時我列出一個表格,讓學生分別填出周瑜和蘇軾在年齡、生活、外貌、職位、際遇等方面的信息,這樣,一個課時,教學目標實現,教學難點迎刃而解。以后學生鑒賞懷古類詩歌,也有了明確的方法指向。
高中語文教材選文大多是經典之作,一個標點,一個詞,人物的一個細小動作,一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往往能體現出作者的匠心,蘊涵著深刻的含義。教師可以在蘊涵深義處設疑問難,啟發學生探微發幽,把握文本的深刻含義,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圖,品味語句的豐富含義,感受文學的魅力。從而使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語文課堂的提問只有在學生對某問題處于“憤”“悱”的心理狀態時,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維更加活躍,才能順利解決問題。教師要善于捕捉、準確把握最佳發問時機。學生思考時教師不問,就是浪費教育資源;學生對課文還沒有整體感知,教師問難題,學生會手足無措;學生已經明白了教師再問,提問就成了“馬后炮”,起不到啟迪思維的作用。有機不發或者無機而發,都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可以當學生面露疑惑時提問。語文教師講課的時候需要關注學生的表情。眉開眼笑,說明學生聽得很開心,享受著求知的樂趣;神情專注,雙目炯炯有神,說明他正在專心聽講和思考;而如果大多數學生雙眉緊鎖,或者眼神流露出疑惑時,教師要知道學生的思路遇到了困難,對于某個問題還不明白。這時不妨放慢講解,根據經驗提出問題,或者請學生把疑惑說出來,這樣往往能集中起全班學生的注意,引起大家的思考。
總之,語文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深鉆細研才能把握提問的真諦。高中語文課堂藝術性提問的途徑與方式很多,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深入鉆研,不斷探索,就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1]馬寧寧.淺談高中語文提問教學[J].金色年華(教學參考).2011年5期.
[2]劉英.語文教學中提問設計的創新研究[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年6期.
[3]朱建明.新課標下的語文閱讀提問探微[J].讀與寫(上,下旬).2015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