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娟
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鎮東孔壁小學
?
教師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的探究
李亞娟
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鎮東孔壁小學
兒童品德的培養離不開他們的生活,兒童的生活空間有多大,品德與生活的內涵就有多大。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為了提高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在品德與生活課程中采用主體性學習方式尤為重要。
生活;參與;情境
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一定要從真實的生活源頭出發,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認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體驗;一定要以活動為紐帶,引導他們用自己的思維去碰撞、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
《品德與生活》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學時,我們應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組織、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走近生活,從而引導學生去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學生知識的獲得單靠教師的灌輸和學習書本上的東西是不夠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應盡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無邊無際的知識世界中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兒童的生活中,使兒童在生活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教學《春天里的發現》這一活動時,我首先帶領學生親自到大自然中尋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把學生引到課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其次,通過學生親自體驗春天、觀察春天,讓學生了解春天“不僅美而且是個充滿生機的季節”,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樂趣。最后,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尋找、體驗感受到的春天,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和春天玩。在玩中,學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帶給他們的快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內心深處就有了一種想去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教材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制的,是教師組織活動的主要依據。由于該課程是一門開放的、強調兒童個性、學校和地方特色的課程,因此,與典型學科課程的教科書明顯不同的是,教材為教師因地制宜地創造和開發富有特色的本地區、學校和班級的課程留有一定的空間;同時,教科書的內容呈現方式的變化使它不在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而是成為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因此,在使用教材時,一定要改變以往“教材為中心”的教材觀,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教材進行細致的研究和計劃,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兒童的發展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或看圖講解。在保證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教師可對教育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使兒童在有針對性的、高質量的教育活動中各個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教師要創造性地開發適宜當地的課程內容,本課程的資源是多種多樣的,兒童生活周圍的人和物、家庭、學校、社區、自然、環境設施、人文景觀以及兒童生活中的體驗、經驗、發現等等,各種節目、文化活動、重大事件、民俗活動等等均可視為重要的課程資源,也就是說從兒童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發掘出課程的寶貴資源。
情境可以傳遞情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課堂情節,適當創設一定的道德情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在想象性的情感體驗中,經歷動機的沖突,情感的激蕩,認識的升華。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指出:教學法必須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才能發揮高度有效的功能。我在教學《我在慢慢長大》這一課時,課前,我讓學生準備自己從小到現在的生活照片。課堂上通過互相展示照片(同桌展示、小組展示、上臺給全班展示等),讓學生感受體驗到自己在長大。當有一個同學展示出這么一張照片時:一位年輕婦女抱著一個小姑娘(明顯看出是一對母女),小姑娘手里拿著蛋糕在吃,媽媽在微笑。我就問:“這是你和你的媽媽嗎?”小姑娘點點頭。于是我接著說:“媽媽抱著小時候的你,有時候胳膊都累酸了。從小到現在,媽媽疼你、愛你,有好東西自己舍不得吃,總是留著給你吃,為了你的健康成長、幸??鞓?,付出了很多艱辛,你應該對媽媽說句什么話呢?”通過我對她道德情感的引導,小姑娘很快感悟,接著說:“我應該對媽媽說聲:‘媽媽!謝謝您,您辛苦了!’”。因此,教師要善于挽起和誘發學生對道德現象的情感體驗,逐步培養學生善感的心靈,讓學生真正地感動,以自覺的行動克服不良的行為。
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個無止境的認識世界。特別是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個長期反復培養、實踐的過程,是逐步提高的漸進過程。它遇到好的條件,可以向好的方向發展,否則會退到原來的狀況。
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由于特定的情景,小學生尤其容易激動,即使效果很好,一旦下課后走出教室,環境發生變化,他們不穩定的一面就暴露出來。因此,對他們的思想教育要長期抓,反復抓。實踐活動為他們提供了很好的行動陣地。創設情境進行活動的同時,可以與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相結合,充分發揮德育的整體功能,鞏固和發展了課堂教學的成果,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質。在教學《學習真快樂》第二課時后,為了讓學生真正知道在課間活動中不能玩那些有危險和防礙他人的游戲,進行有益的課間活動。我充分與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相結合,在課后設計了主題活動。這樣的活動在內容上更貼近生活,以學生自身生活為出發點,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使學生的品格得到培養,情操得到陶冶,素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