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志
河北省香河縣渠口鎮中心總校
?
課堂提問策略之我見
路 志
河北省香河縣渠口鎮中心總校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又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師要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在提問時要做到提問語要準確,所提問題要有一定的邏輯性,提問對象要合理。
提問;有效性;抽象性;合理性;邏輯性
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溝通教師、教材、學生之間聯系的主渠道和“鋪路石”。準確、恰當的(即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為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從而引導他們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當前如何實施好素質教育,如何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功能,如何使課堂提問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起到應有的作用,這都需要教師掌握好課堂提問的策略。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成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述要準確精煉,不能含糊不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陳述的問題是否清晰關系到學生的答題效果。試想一下,如果學生連教師提出的問題都弄不清楚,怎么去整理信息做出正確的回答呢?如在教學比例尺時,讓學生觀察比例尺的特征并說出比例尺的意義時,教師的提問是“請大家觀察一下黑板中的幾個比例尺,你發現了什么?”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但始終沒有回答到點子上,最后只能教師自己草草的點了出來。但教師如果這樣問:“請大家觀察一下黑板上的幾個比例尺,比一比、想一想,看看你能發現比例尺的哪些特征?”這樣,學生觀察起來可能就有了一定的方向性。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選詞的準確、簡潔、明了,要避免為了追求辭藻的花麗而刻意地修飾句子,使學生聽后抓不住要害或產生歧義。
提問題要緊扣教材內容,圍繞學習的目的要求,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以利于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因此,教師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問。在知識的關鍵處提問,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幫助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在思維的轉折處提問,有利于促進知識的遷移,有利于建構和加深所學的新知;在規律的探求處設問,可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新知識,得到新規律,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如在教“圓的面積”時,教師組織學生直觀操作,將圓剪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并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里知識的內在聯系是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原來圓的什么?只要解決了這兩個關鍵問題,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了圓的面積公式。
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必須符合小學生思維的形式與規律。設計出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問題之間有著嚴密的邏輯性,然后一環緊扣一環地設問,從而使學生的認識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可以這樣設問:(1)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已學過的什么圖形?(2)拼成的圖形的底是原來三角形的哪一條邊?(3)拼成的圖形的高是原來三角形的什么?(4)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圖形面積的多少?(5)怎樣來表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6)為什么求三角形面積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這樣的提問既有邏輯性又有啟發性,不僅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1.提問的對象選擇要合理。
課堂提問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不能搞一刀切。對比較簡單的問題,應抽中差生來回答,對于一般的問題讓中上生來回答,對難度較大的問題讓優秀的學生來回答。教師要善于利用提問來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善于發揮優等生的表率作用,讓不同的學生都能獲得成果的體驗,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時,先復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讓中差生復述概括。然后用拼組的方法,兩個三角形正好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中上層次的學生很快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底×高”,推想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最后給一個沒有告訴底和高的三角形讓學生計算面積,這個問題在優生這里很快得到了解決。教師設計提問時,由誰來回答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讓差生吃飽,優生吃好。
2.提問的難易程度要適合大多數學生。
一般來講,應當以全班大多數的學生經過思考能回答上來為目標來設置問題,要去除太淺顯或太深奧的問題。過淺的問題學生不動腦筋即可回答,達不到啟發,又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太深奧的問題使學生普遍望而生畏,也起不到提高的目的。因此,課堂上的提問要做到難易適度,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最好。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要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實踐、反思、總結,從不會到會,從無效到有效,從不熟練到駕輕就熟。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要窮盡一生的精力去備課,去錘煉!
[1]吳建強.突出“五性”問活課堂[J].基礎教育研究,2007(12):31-32
[2]肖婷婷、王珊珊、陳慧榮.淺談高效課堂有效提問的藝術[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20):174
[3]劉萍.小提問創造大智慧[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