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麗萍
河北省冀州市小寨鄉中學
?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邢麗萍
河北省冀州市小寨鄉中學
構建語文課堂的高效是指通過課堂活動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審美感悟、過程與方法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與課堂教學高效相對應的就是課堂教學的低效或無效。低效的課堂教學就是經過課堂教學的這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并沒有很大的進步和發展。反思一下我們的課堂,形成這種低效現象的原因有許多。
1.教學目標的不明確而低效。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想結果,它是師生教與學的行為指南。而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課堂生成有效的基礎。上課之前,教師要非常清楚輸出的教學信息的目的,并把它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并十分清楚重,難點放在哪兒。教師要知道該教什么,用什么方法能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首先要依據每個學段的訓練重點來考慮教材重難點的定位和安排。而教學重、難點把握不準,是當前課堂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
2.教學設計不合理而低效。
教學設計是否有效,關鍵在課堂教學的基點是基于教學的學習,還是基于學習的教學。一切為了學生,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讓學生達到一個應該達到的水平層次。所以學生的學是主要的,教師的教也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應該從學生如何“學”的角度,而不是單純從如何“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來進行教學設計。教什么內容,為什么這樣教,怎么教,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和理解需要來確定,設計要精當。而現實中,不少老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首先考慮的不是學生“會怎樣”或“是怎樣”解讀的,而是自己應該怎么去“教”,這必然會導致教與學的脫離,卻沒有成效。
3.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而低效。
在新課改的指導下,語文課堂不能滿堂灌,要多用啟發式、誘導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要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并形成“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實踐的原則。課上師生雙邊活動和諧、融洽,每時每刻都讓人感受到師生在用心交流。師生通過相互的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要時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知道學生想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想。對學生不盡如人意的回答并不直接給予否定,而是讓學生再思考思考,學生回答正確的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的鼓勵。這樣做既拉近師生的距離又開啟了學生的思維。這樣的課堂才是和諧、高效的構建。
4.課堂開放不夠而低效。
建立開放民主的課堂”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開放的課堂首先是民主的課堂,而民主的課堂應該是一種寬松、和諧、自由的氛圍,允許并鼓勵學生提出一些富有深度,開放性的問題,同時允許學生進行個性化合作化閱讀,允許學生探究,在交流中獲得成功的快樂。老師能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需要,大膽放手讓學生發現文本中有價值的問題,在充滿激情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生在樂學中積極參與,帶著自己的體驗,帶著自己的渴望去尋求屬于自己的那份“獨特感受”,真正體現了在合作交流體驗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盡管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如果教師在備課時對課標教材的研究到位,在備課的過程中圍繞“和諧高效”這一目的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在教學的過程中摒棄“灌輸式”的模式,在教材的研究上下功夫,多研究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課堂上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就能更好的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1.擇取適當教學內容,是建構語文課堂教學務實高效的前提。
(1)一堂好課的最低標準是要有適宜的語文教學內容,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有意識,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為什么教這些內容,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要相對集中,使學生學得相對透徹。一篇教材,它包含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怎樣才能達到務實高效,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先要有一個定位、一個目標,再據此去擇取合宜的教學內容。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偏離了這一點。我認為教學內容的選擇應遵循三個原則。
(2)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體現語文課程教學的目標。課程目標是教材和教學內容的指引者,語文教學內容的確定應該要體現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階段目標(寫字、閱讀、寫作)。
(3)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重視選文的原生價值,要關注教學內容的連續性。選文是語文教育系統中不可變更的要素,進入語文教學的文章,很大部分不是為了語文教學的需要而編寫的,而是凝結了民族精神源泉,滲透到每個人心靈深處的經典作品,是要學生汲取精神養料,積淀人文底蘊的。我們在教學內容確定上不能只把它當作例子來教,要重視作品的原生價值,要讓學生作為一種精神文化進行積累。
2.創設有效的教學預設,是建構語文課堂教學務實高效的基礎。
語文課堂教學是具有科學性、序列性的教學活動。離不開預設,但如果一味按部就班,連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詞的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這不是教學而是演戲,同樣如果一味強調現場生長教學可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預設與生長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通過預設去促進生長,通過生長完成預設的目標。有效的教學預設應具備兩項功能。
3.課后注重“課堂教學反思”,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
教學反思是課堂教學的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但現實中我們許多教師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課就以為任務完成、萬事大吉。而事實上,大凡優秀的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后反思,這幾位教師也都非常看重課堂反饋并在教學中長期堅持思考的習慣,不斷地反思教學,即使是教學多年的老教師,因為他們清楚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