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芳
河南省商水縣新城辦中心學校
?
論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完美結合
楊軍芳
河南省商水縣新城辦中心學校
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在傳揚傳統文化還存在“照本宣科”或“因循守舊”,語文課堂空間狹隘,傳統文化美質被扼殺;教師強拉硬拽,精疲力竭;學生味同嚼蠟,沒有興趣等諸多問題。因此,要大膽創新,找準合適的切入點,將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完美結合起來:認識傳統文化,做到有的放矢;積淀傳統文化,做到經綸滿腹;堅持誦讀傳統文化,做到由表及里;創新教學模式,發揮“語文課堂”主陣地作用;豐富經典誦讀活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傳統文化;語文教學;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因此,將優秀傳統文化和語文教學相結合,是當今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
但是,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在傳揚傳統文化時,僅僅局限于“照本宣科”或“因循守舊”,沒有更好地擴展和延伸語文課堂的空間,傳統文化的美質被扼殺了。教師強拉硬拽,精疲力竭;學生學得味同嚼蠟,沒有興趣。因此,要在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與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找準合適的切入點,將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完美結合起來。
所謂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
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中華傳統文化歷經幾千年的積累、傳承,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怎樣才能去其糟粕、去粗存精,把最經典的傳統文化交給學生,應是每一位語文人的責任。
語文教師應把握儒、道、釋三家精神的核心內容,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和教育教學現狀,得體實施,切不可生搬硬套、牽強附會。以儒家的仁、禮、孝、信等精神逐漸引導學生的文明習慣養成;以道家清靜、淡泊、和諧自然等精神不斷滋養學生的心靈,排除憂慮煩惱,提高人格修養。
其次是用千古名句感悟:傳統經典中有大量的名句,或蘊含深刻的哲理、或寄寓傳統的美德、或彰顯母語的魅力,學生便于記憶并容易理解。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等等,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要求背誦并體驗效仿,以此逐漸啟迪孩子人生,弘揚傳統美德,提高其語言文字能力。
再者是用情景體驗及豐富的活動進行滲透:結合班隊會和課外活動、編排文藝節目、辦主題手抄報等,讓學生在興致勃勃的表演中及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去理解國學經典的深刻內涵。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傳統文化的教學,語文教師的指引非常關鍵,但學生的誦讀經典的能力更為重要。學生只有能熟讀成誦,爛熟于心,才能從傳統經典中讀出:人生、智慧、社會。
在經濟全球化、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讓學生多讀經典,于己于國,都大有裨益。人的素質單靠學英語和電腦是培養不出來的。人的素質只能靠人文教育來培養;而閱讀經典,應該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中小學生讀經典,不但能培養其內涵,也可以對其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一定的導向。經典閱讀正具備這樣的導向:用人類、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糧來滋養我們的下一代,使他們成為一個健康、健全發展的人。
(1)積極創設具有文化氛圍的語文課堂。把學校櫥窗、黑板報、手抄報、教室文化欄等作為宣傳、學習傳統文化的平臺。開展經典誦讀,讓經典真正走進學生心靈;開辟書法專欄,講解書法知識、進行學生書法作品展;開辟傳統節日專欄,講解傳統節日的來歷。
(2)結合傳統經典,設計合理的課前口號。“納百川之流成大海,通千古文章顯文采”,“胸有萬匯憑吞吐,腹有詩書氣自華”,“智不堅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等。天長日久,既豐富了積累,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加強經典及古詩文的誦讀風雨無阻。司空圖說:詩“俯拾即是,如逢花開,如瞻歲新。真予不奇,強得易貧,幽人空山,過水采平。薄言情語,悠悠天韻”。優秀經典詩歌都具有脫口而出,自繞情味的特色,自會使學生“如逢花開,如瞻歲新,如過水采平。”仿佛看到古人風貌,在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使人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在日常語文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實際,創新開展多種活動,真正做到與經典同行。如開展“經典墨海須暢游,書香彌漫伴成長”的經典頌讀活動、毛筆字大賽、“國學知識競賽”、“中華古詩文競賽”、趣說民俗等活動。同時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的變化,在對待朋友、對待父母、對待學習等方面的問題,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德育素材,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語文教育就是人文的教育,人文素養就是人的道德素養。作為語文教師只有全面深刻地認識好傳統文化、領悟經典國學之根本,教學中才能使學生不斷受到圣哲前賢思想的滋養,提高綜合素養,進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是每一個語文人應盡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