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華
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后堡街小學
?
小學語文課堂改革誤區面面觀
王云華
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后堡街小學
最近,筆者聽了一些觀摩課,深刻地感受到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但在改革表面現象之下,卻有一股暗流在涌動——那就是“浮躁”且“華而不實”。也許,透過一些看似精彩紛呈、氣氛高漲活躍的語文課堂教學,以下幾種走入誤區的現象值得我們語文教師思考。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綜合性,溝通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溝通與生活的聯系。但是,由于一些教師對課程標準理解得不是十分到位,在教學中出現了一些誤區。一些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設計活動;煞費苦心地安排了演講、辯論、采訪、課本劇、即興提問等活動,形式新穎多變,構思獨樹一幟。于是,只見學生將課本擱置一邊,躍躍欲試、暢所欲言、才藝表演、淋漓盡致,課堂似乎充滿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但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喧嘩與熱鬧,不見課本的理解與感悟。許多學生下課后只沉浸在學生的精彩表演中,對于課本重點.難點.語言文字的亮點,仍茫然無知。課堂教學是扎扎實實的,需要給學生個體思考的時空,讓學生用心去悟,去貼近、融合、揣摩、感悟文本。獨思的靜謐恰恰是動態的生成過程。
眾所周知,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理解文章關鍵的一環??墒?,在不少公開教學觀摩課中,經常出現“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崩蠋熢捯魟偮洌淌覂热寺暥Ψ?,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學生讀得搖頭晃腦、面紅耳赤,場面煞是熱鬧,教師頗為滿意。這已日漸成為一種時尚。難道學生個個都喜歡高聲朗讀?仔細想想,答案非常明顯。學生之所以都選擇高聲朗讀作為“喜歡”的方式,不排除以下兩方面原因。
(1)受從眾心理趨使。部分同學的放聲朗讀使其他同學身不由己,為給老師傳達“我讀得很投入”這一信息,就不惜扯著嗓門,搖頭晃腦。
(2)學生無其他方式可選。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放聲朗讀歷來都是“用喜歡的方式讀”的代言,成了學生固定的閱讀思維程序。他們從未學過默讀,更不知瀏覽是什么,以至于有學生在考試時還要出聲讀卷。
難道一定要“用喜歡的方式讀”嗎?我認為,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這種說法也未必恰當。因為默讀、瀏覽要求學生將字碼直接譯為意嗎,這種高心智活動往往會讓學生在自主選擇時避難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即放聲朗讀,那么,其默讀、瀏覽能力就會日漸萎縮。這種沒有任何的指導,也沒有任何的提示和要求,漫無邊際地反復朗讀,半節課一晃而過,重點難點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充分的展開和深入的探討。這種淺表性的“自主學習”,不排除“假民主.假自主”之嫌。
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并不排除教師的講解、恰當的引導、正確的指導。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越充分,越能使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學生獨特體驗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對矛盾,但這矛盾的兩方面都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很好地把握它,以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課改的課堂上,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當學生發表個人觀點時,由于個人知識能力的局限,往往會出現與教材內容相佐,與教師預設的答案不相符,或者與時代、民族、社會倡導的價值取向相背離的獨特體驗。有的教師為顯示對“獨特體驗”的尊重采取的是不關于痛癢的肯定或置之不理、甚至不知所措。
雖然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能運用得上探究工的學習方式。有些語言材料主旨簡單明了,靠聽講、閱讀、理解就能完全掌握,無須探究的地方都要去探究,勢必會導致探究的淺層化和形式化。
也許是一些知名教師在公開課中的多次重復,也許大家覺得比較時尚,在現在的語文課堂中,常??梢月牭竭@樣一些問話:你最喜歡學哪一段?你想怎么說就怎么說?你想對他說些什么?高年級的老師在說,低年級的老師也在問,似乎這些話成了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用語的經典。那么,這些話到底包含了什么呢?是真正體現讓學生自主實踐、探究,還是教師也在“趕時髦?!?/p>
有些老師在學生連課文都沒讀通順的情況下就急于拋出一個大問題“在你體會深刻的句子旁邊寫上批注”。于是,經過一番“轟轟烈烈”的討論后,似乎讓學生自主探究這一目標已達成。其實,作為一個旁聽者,只要你仔細去聽,再把學生說的內容連起來整理一下,就會發現,學生剛才回答的內容重復很多,浮在字面表層理解的很多,而真正體現學生個體思維,有獨特見地,較深刻內涵的精彩回答卻是“難以尋覓”。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在“你體會最深刻的句子旁邊寫上批注”這個要求本身就是大而空的,它沒有明確的目標指向,面對這個問題,似乎什么樣的回答都可以。啟發學生與文本對話,以求更深的理解,這用意當然好,但啟發不能空泛,不能漫無邊際,心靈對話應該有實在的依托,有具體的突破口。
探究式學習方式要將探究的立足點置于重點、難點、疑點的問題上,我們關注的不是形式的如何多樣化、新穎化,而是這種方式能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一些富有挑戰性問題的探究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吸引力和興趣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求異思維,真正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薄罢n改”要改的是不利于培養語文綜合素養,與學生生活實際、能力水平相悖、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東西。不能為了標新立異而搭“花架子”。語文課堂呼喚創新,呼喚真與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