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文
武警河北總隊
?
淺談電視新聞采訪方面的幾個要點
王香文
武警河北總隊
本文首先闡述了觀察采訪對象的方法,接著對恰當的提問方式做出了細致入微的解讀,最后以對電視新聞采訪方式要有靈活性作出分析,管蠡之見,分享同仁,拋磚引玉。
電視;采訪方面;觀察;采訪對象;提問方式
1.觀察的作用。
(1)有助于記者直接獲取第一手材料,驗證間接性材料
新聞報道要真實準確,需要新聞記者采訪、掌握第一手資料。新聞觀察活動,可以使記者減少口述或者書面資料這些中間環節,直接從新聞事實源那里取得第一手材料,從而能夠比較有效地保證新聞事實的客觀性,增強新聞事實的說服力。
(2)有助于記者直接獲取生動、形象的現場材料和細節材料
新聞報道中的細節往往能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記者要有能看到準確細節的眼力。斯諾在《彭德懷印象》中的細節描寫就很傳神,如他捕捉到在看文藝演出時,彭德懷脫下自己的棉衣披到小號手身上的細節,確實有“以一目而盡傳精神”的效果。
2.觀察的對象。
(1)現場觀察。現場是新聞事實存在的依托和表現形態,任何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都離不開新聞現場。現場觀察是記者以眼為主,各種感覺器官同時運作,是主觀認識與客觀一致的采訪形式,現場觀察是一種無聲的采訪,是采訪中一種重要的形式,要求記者在觀察中善于發現現場的新聞閃光點,不斷發現新聞信息,挖掘新聞事實。記者在觀察現場時,只有留心觀察對象的“動態”和細節,才能把觀察的事物看“活”,看出特色來,寫出的報道才會生動、感人、富有“立體感”。
(2)人物觀察。觀察人物的外貌。對被采訪對象的音容笑貌,衣著打扮,姿態神情,聲調舉止等外在特征進行認真地觀察。這樣寫出的報道才能使新聞人物躍然紙上,以形傳神,給受眾一種呼之欲出的感覺;動作和語言。人物有特點的動作和語言是許多新聞報道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抓住這些動作和語言,把它們呈現出來,不僅能充實、豐富新聞報道的內容,而且能增強新聞報道的可讀性。
采訪的主要內容是談話,談話是一門語言藝術,采訪同樣如此。在采訪前,記者需要做好準備工作,了解被采訪人的具體情況,例如性格特點等,某些情況下還需要記者深入了解被采訪人的思想方式等,例如采訪專家學者。一味的我問你答勢必會比較枯燥乏味,應在記者和被采訪人之間建立交流平臺,讓被采訪人認同記者的觀點,敞開心扉主動傾訴,能夠有效提高采訪效果。沒有職業的被采訪人,只有職業的采訪者。采訪對象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有些善于侃侃而談,有些則較為緊張,因此,在采訪時不能急于提問,這樣會增加采訪對象的緊張情緒,更不能居高臨下,而應循循善誘,和采訪對象建立良好的交流關系,讓采訪對象能夠在嚴肅又不失輕松的氛圍內表達自己的觀點。
1.善于觀察。
通過細致的觀察,記者能夠獲取細節材料和形象生動的現場材料,進而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說服力。細節觀察在新聞采訪中是非常重要的,對記者來說,培養細致的觀察能力同樣重要。在新聞采訪中,觀察可以分為兩類,即人物觀察和環境觀察。對人物的觀察重要是人的外貌、聲音、衣著等,這些細節能夠很好的將人物形象表現出來,讓電視新聞更加生動;人物的動作、舉止也是反映人物性格特點的要素,將這些細節添加到新聞報道中,能夠讓新聞報道有血有肉,更加豐富充實。對新聞采訪來說,環境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觀察現場也是一種采訪,能夠讓記者獲得一個獨特的角度以觀察采訪對象,讓采訪更有立體感,生動感人。
2.創造良好的現場感。
一般情況下,記者需要在事件發生地進行采訪,記者應培養較好的現場感,通過記錄和描述環境,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傳達給觀眾,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需要注意的是,記者應做好語言組織,盡量言簡意賅,切中主題,但是要根據采訪對象的具體情況,靈活轉變采訪內容,充分的尊重采訪對象的意愿。例如在甬溫高鐵事故中,事故受害者家屬本來就已經非常悲傷,此時任何言語對他們來說可能都是傷害,在這個時候進行采訪顯然是不妥的。對于專家學者、單位部門的采訪,一定要深入,透過現象看本質,讓觀眾了解事件背后的信息而不是表面。
1.不同的采訪對象和新聞采取不同的采訪方式。
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應該針對不同采訪對象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交談,當遇見性格開朗豪放的對象時,記者可以直話直說、不要有太多心理上的束縛,遇見高端人物時,就應該注重禮貌和措辭,語言溫順婉轉些,遇見性子比較急的被采訪者時,應該靈活運用側擊的方法,可以盡快得到滿意的答案,遇見較沉默寡言的被采訪者時,記者應該表現得直接積極一些,進行引導,這樣才能使采訪順利運行。
2.特殊的被采訪者需要采用特殊的采訪方式。
所謂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在新聞采訪這個行業,有特殊事件的發生是很必然的。所以,在遇見一些較為古怪特別的被采訪者時,記者應該采用特別技巧。比如,當采訪一些過錯方、違法人員時,會出現一些不承認錯誤,推卸責任或者閉口不言的人,針對這些人記者應該進行兩嘗試:首先用比較含蓄的方法進行采訪,如果對方不予理睬,無法達到采訪效果時,記者可以提一些尖銳的問題,這樣可以刺激對方進行交流,讓采訪可以順利的進行下去并且得到期望的效果。但是這一做法的先決條件是經過確認對方是錯誤方時。
綜上所述,新聞采訪能否被大眾所認可、所喜愛,是記者今后發展的評價基準,也是節目質量保證的重要方面。所以,作為一個記者,應該在采訪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采訪中運用技巧靈活應對各種人物和事件讓采訪順利的開展下去,為新聞報道提供最好的新聞素材,為觀眾制作最好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