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翠玲
河北省邯鄲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
在學案教學模式中怎樣對物理學科進行預習指導
韓翠玲
河北省邯鄲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物理學科的知識結構是嵌套式,層層累加的,高中物理知識以牛頓的力學三定律為基礎,所有重點知識,解題方法在除力學以外的其他分支中如熱學、電學、磁學中均全部再現。既然物理知識有這樣的特點,可以嘗試用下面的幾種方法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一、溫故而知新;二、強化數理結合意識;三、預習指導中要充分體現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四、經常對比類似知識,充分發揮知識遷移的作用;五:在實踐中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真理。
學案教學模式;預習指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充分的預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學案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運行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其他環節的成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
針對學生預習僅限于課本知識這個問題,可以在學案設計上有所突破,如果本節內容在教輔資料上比較詳細,可在學案編寫時寫上參考教輔資料第多少頁;如需擴充課外知識,可附在設計的學案最后,作為課外閱讀;如果需要查閱更多資料可主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上網搜索。但課余時間還是主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開闊知識面。
預習過程中要提倡記憶,教師應要求學生利用早讀,晚自習或課上預習時間對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背誦,使學生對學會、理解的知識真正落實到頭腦中。學科組長檢查背誦情況,學科班長檢查學科組長,教師抽查。
不同學科有不同學科的預習方法,現就物理學科的預習方法的指導介紹如下。
物理學科的知識結構是嵌套式,層層累加的,高中物理知識以牛頓的力學三定律為基礎,所有重點知識,解題方法在除力學以外的其他分支中如熱學、電學、磁學中均全部再現。尤其是“靜電場”一章,以上特點非常突出:“庫侖定律”解決的是點電荷之間的力的作用,而多個點電荷的相互作用力就需要用力的合成定則得到;“電勢差、電勢、電勢能”問題則需要用能量的觀點來解決。當然,“磁場”知識也是先有“安培力”、“洛倫茲力”,后有“電磁感應”;“力的觀點”、“能量的觀點”以及“動量的觀點”是貫穿整個物理學的線索。如果沒有好的開端,很多學生都感覺是硬著頭皮學習新知識,而很多人則是在系統的高三一輪復習之后,才能對高中物理知識的內在聯系有所了解,既然物理知識有這樣的累積特點,可以嘗試用下面的幾種方法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
方法一:溫故而知新
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設計有層次、難度成階梯狀遞增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推理出新知識,這種方法在某些課堂可以嘗試。
《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一節中,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偏轉完全是“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可以課前安排復習“平拋運動”的先分解再合成的研究思路,將問題展開成以下幾層次:(1)帶電粒子的受力和初速度有何關系?(2)受力對粒子的運動有何影響?(3)可否將粒子的運動分方向討論?(4)兩個運動如何合成?完全是曲線運動研究方法的再現。
“溫故而知新”的嘗試關鍵在于:明確提出在預習中的復習任務,從復習舊知識到推出新知識必須實現“無縫鏈接”,即設計的梯度問題學生都可以通過已學理論逐步推進。
方法二:強化數理結合意識。
物理是綜合學科,在物理學前進成長的腳步中數學工具的推進作用不可忽視,“折射定律”的提出之所以從“折射現象”的發現到規律的形成經歷了上千年時間,正是因為數學的三角函數在這之前未被發現;此外,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可以使物理問題變得直觀,易解。
例如:速度圖像的物理意義可以由數學中的“一次函數知識”引入,課前指導學生分析“y=kx+b”中,k,b的數學意義,進而在描繪出v-t圖像后對照分析,可知“V=V0+at”的V0,a的物理意義。
再如: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S=aT2的得出,使用了數學中的歸納法,如果在預習中加以復習和引導,結論的得出將順理成章。
方法三:預習指導中要充分體現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充分再現已經采用過的科學研究方法。
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將以前的許多驗證性實驗修改成探究實驗,更加突顯了物理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
以“牛頓第二定律”的探究實驗為例,要求尋找三變量合力F、加速度a與物體質量m的關系。對三變量關系的研究,曾在初中探究“歐姆定律”實驗課中有所介紹,對其中電流I、電壓U與電阻R三變量關系研究時采用的控制變量法可以照搬使用;同樣,這也是將復雜問題先剖析分解再合成的過程。
方法四:經常對比類似知識,充分發揮知識遷移的作用。在對比中體會相同科學方法的運用,在對比中發現知識的關聯,在對比中深化理解。
很多同學都能發現“庫侖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的相似,我們可以用學習單位制時掌握的推導物理量表達式的方法得到“靜電力常量”和“萬有引力常量”的表達式,從而理解兩個常量的單位為何如此之長;也就避免了記不住的麻煩。
學習“電勢差、電勢、電勢能”一節時可以和“高度差、高度、重力勢能”的知識比較,充分采用類比法:“電勢”和“高度”都有相對性,需要適當選取零點;而“電勢差”和“高度差”都有絕對性,與零點的選擇沒有關系;“電勢能”的變化可以由電場力做功得到,而“重力勢能”的變化可以由重力做功得到,兩種場力做功都與路徑無關。
學習“電磁波”的知識要經常和“機械波”區別,而學習“光學”知識時,常常回過頭來看看“電磁波”,對很多知識都會感覺“豁然開朗”,因為“光是一種電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