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卯
張家口市橋東區勝利中路小學
?
談中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俞德卯
張家口市橋東區勝利中路小學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的課程改革中,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還存在一些不正確的認識和做法,嚴重地制約了課程改革。怎樣糾正這些思想和做法,筆者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以理論指導實踐的觀點及針對性策略。
中學信息技術;學科整合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第十一條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明確指出了電化教育工作的方向。多年來,廣大電教工作者和教師努力實踐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方式方法,探索了許多整合的途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我們在工作的實踐中依然發現一些需要提升的整合理念和需要探討的整合思路。
(1)對“整合”簡單理解為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上信息技術,整合就是相加,同時對“計算機輔助教學”有著根深蒂固的誤解,始終用傳統的教學習慣與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相對立。因而,在使用過程中只有簡單的呈現,其功效當然也只能輔助教學而已,嚴重違背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思想,掩蓋了信息技術及多媒體的功效。
(2)在多媒體教學中,普遍存在為多媒體而多媒體、為整合而整合的現象。大多數教師只習慣用“黑板搬家”的模式,將文字資料和圖表轉為幻燈片投影到大屏幕上顯示。沒有進行細節設計,教學過程變成了作報告。這些教學模式除了提高教學內容及練習題的呈現速度外,本質上是在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使用現代媒體,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
(3)重視教的過程設計而忽視學生學的過程設計。有的教師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水平,在一堂課的教學中,能從教的角度設計使用多媒體,達到了良好的教的效果。但是由于只是重視了教師的教,在媒體使用中沒有突出學生的學,課堂教學被課件材料牽著鼻子走,這也是在“整合”中不可忽視的一種現象。
(4)有些教師對整合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也重視多媒體的形象具體作用,在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在形象、具體的多媒體環境中進行感知、理解,學生的收獲也較大。但是,不能從形象的環境中將知識歸納總結,形成知識概念及知識結構,或者在總結概括中與形象割離,忽視形象與抽象的過渡,必定會埋沒多媒體從“形象”到“抽象”的功效,簡單的認識和使用多媒體。
中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提出,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去嘗試著運用,這樣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將中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要有新的教育理念作為指導,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教師要想嘗試比較新的教學方式,首先應該要有比較新的教育理念作為指導,這樣在應用的過程中才不會感到迷茫。教師要徹底摒棄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即教師完全是課堂的主導,而不顧學生是不是能接受所講的內容,就全部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學習比較被動,對學習興趣也不高。新的教育理念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為知識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以及經驗自己構建起來的,認為知識是不可以傳授的。這就要求在課堂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去,教師僅僅是整個課堂的組織者、溝通者、引導者。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樣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相應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在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時,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具備相當的信息素養,教師和學生都要能夠熟練地進行計算機的一些基本操作:會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的查找,能夠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等,這樣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課堂中才能夠比較好地利用信息技術這個工具,為學科教學服務。
2.從教學過程的角度加以有效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這個工具。在教授內容的時候要巧妙地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利用網絡這個大環境去自己尋找相應的答案,這樣就能夠鍛煉學生自己查找信息、篩選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豐富的網絡資源環境中,學生一定會找到自己認為比較合適的答案,然后就要進行相互的交流,交流一下各自的答案和感受,這樣大家就可以接收到不同的知識,有著思維的碰撞,也能夠習得更多的知識。
隨著中學新課程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如何有效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間的整合工作已經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為了實現整體教學的質量提高,進而有效提升中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教育工作者們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并及時地改變過去保守的教學理念。最重要的是,教師們要給學生們營造出一個自主性更強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去積極探索;把教學主體地位交給學生們,而自己只扮演輔助者的角色。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探索等方面的潛能。
[1]鐘曉冬.試論信息技術與中小學課程的整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