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伏蓮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中學
?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優化
王伏蓮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中學
以交往互動為特征的教學,要求教師與學生有更多的溝通。課程實施視野中的教學,是以“兩代人”以信息為背景,以語言為中介的一種溝通,教師與學生各自憑借自己的經驗,用各自獨特的精神表現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心靈的對接、意見的交換、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討,實現知識的共同擁有與個性的全面發展。在這樣的教學中,課堂已不在是教師獨霸的唱獨角戲的舞臺,也不再是一個個學生張開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識回收站,而是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生命活動的廣闊天地,是浮想聯翩、精神煥發和創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這種課堂學習中,別人的信息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經驗被別人的看法所喚起,不同的意識在碰撞中相互同化,于是,每個人的經驗都進行了改組和改造,每個人都獲得新意義的生成與創造。教學交往中的溝通,常常要借助“對話”來實現,雅斯貝爾斯說“對話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是一種“在各種價值相等、意義平等的意識之間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對話”強調的是雙方的“敞開”與“接納”,是一種在相互傾聽、接受和共享中實現“視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創造意義的活動。教學中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以教材內容為“話題”或“談資”共同去生成和創造“文本”、去構造“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始終在數學交流中完成,要遵循情意性原則,創設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以平等、寬容的態度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教師對學生的問題回答或板演證明過程的不完整、有錯誤,不要一味的指責,而要用激勵的語言加以指正、補充,讓失敗孕育成功;對學生思維受阻不能置之不理,而要給以啟發和誘導;對學生的“創造性”答案,切忌冷漠對待,而要讓學生說明理由,也許學生的回答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時教師要毫不掩飾自己的興奮,給以熱情的贊賞和鼓勵。作為教師應該珍惜少年兒童心靈深處的渴望,積極創造機會,不斷的讓學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體驗,要善于把數學教學過程變成探求真理、帶有感情色彩的數學交流過程。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以及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多媒體教學已廣泛進入課堂,教育信息的傳遞不再是單一的。現代教育技術將教育信息通過多彩的圖象、聲音、圖表、文字等方式直觀、形象、生動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必受時間的限制,教育信息可反復的播放,或有選擇的存儲,古代的異域的、細微的事物都可以變成具體可感的有聲畫面,可以說現代教育技術把現代信息的顯示多媒體化、傳輸網絡化,能把教學思想、教學方法體現在媒體之中。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顯而易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與學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借助聲、光、電,形、色、圖的神奇配合,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內容和抽象的數學符號用鮮明的色彩,生動的畫面逼真的表現出來,變靜為動,變遠為近,變復雜為簡單,變抽象為具體,把學生帶入積極思維,深化知識,理解重難點的情境中;同時還將教學的重點、難點融入新穎別致的娛樂形式之中,收到了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愉快的效果,使學生覺得學習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數學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可以迅速、牢固、感性的接受知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直觀性、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
如:我在上《七巧板》這一節時,利用別人制作的課件,通過網絡進行教學,色彩的和諧搭配。形象地展示了七個圖形的特點,七個圖形可以自由移動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方便,教師的演示起到引導學習、激發興趣的作用,學生躍躍欲試,自己動手做一做、拼一拼,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課標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但是走進初中數學教學課堂就不難發現,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的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只要全神貫注的聽,把老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準確無誤的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要求是傾聽,聽成為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法。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方法機械、呆板,靠死記硬背完成學業,當他們進入大學或參加工作后,明顯地帶有被動學習的特征,難以適應新的學習。在知識爆炸的年代,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識才是至關重要的,這個道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課程改革要求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研討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的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
初中數學教材可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能力訓練的內容還有不少,并隨著教材的改革,這方面的內容會越來越多。如:一位老師在講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要求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請大家折一折,試一試,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學生很快找出了幾種方法。老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看看還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學生經過努力,又找到了另外幾種分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還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