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云
張家口市橋東區勝利中路小學
?
談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教學
劉艷云
張家口市橋東區勝利中路小學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要給學生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學生多動手、多交流,自主探索相關知識,培養自身學習能力,自主歸納總結、消化所學知識,從而達到輕松、自如、快樂的學習。
小學數學;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這一方法。但是,我們在教學實踐及聽課活動中發現,真正要將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地開展,絕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組一看就知道是為公開課而臨時湊合的,在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間不具備合作的心理傾向,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有些小組的合作學習則成了學優生發揮自己潛能、表現自己才能的舞臺,而相對而言的學困生則往往被忽視,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有些小組合作學習,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準備就匆忙展開討論,小組合作次序混亂,學生發言七嘴八舌,沒有中心;有些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內容過于簡單,缺乏討論、研究、交流的價值,學生在合作時無所事事,浪費課堂時間等等。下面我簡單談談本人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一些看法。
新課程的啟動,學習方式的變化,呼喚著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是參與課堂活動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時刻要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合作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時而是一個激勵者。在學生開展合作與交流的時候,教師的角色是一個促進者和合作者,有時也根據學習任務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當指導者。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采取的都應是一種友好的、建設性的態度和行為,既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又不能對學生的困難和疑問袖手旁觀。
目前,在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什么都合作,什么都交流,且課堂大聲“亂叫”,小組交流齊“叫喊”的無序景象,使課堂看似熱熱鬧鬧,實則高耗低效。我們教師要十分注意課堂教學的效益問題,一切要從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出發,給學生預留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因為,強調合作學習,并不是否定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且,學生也只有在有思考、有想法、有問題的前提下,才會“有話可說”、“有思可想”、“有疑可問”、“有理可爭”、“有論可辯”,才能與同學交流思想、交流觀點、交流方法,進行合作學習。
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合作交流時,教師要精心設計合作的過程與策略。正確把握合作的內容,組織合作的成員,制訂合作的目標,捕捉合作的時機,設定合作的時間,指導合作研究、交流、討論和思辨的方式與方法等。同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討論、交流的習慣,使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等待、學會尊重他人,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學會交流、學會互助、學會表達,能把自己的想法、觀點有條理地進行陳述。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教師嚴謹的思考和精心的設計,并有序地訓練與培養。教師應該十分清楚這一點。
合作交流即學生在教師組織下圍繞共同目標,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單位,以合作交流為基本特征,具有明確個人責任的互助學習活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成效的途徑。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采用恰當的探究形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自己“發現”數學結論,獲得數學活動經驗,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妙,體驗成功的樂趣。使學生感受數學探究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有了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教學才會成為一種藝術,才會充滿生命的氣息,也才會出現不曾預約的精彩。
“以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或是“知識的移植”,客觀上造成了一種沉悶、壓抑的非合作化環境,而“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在感受和參與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主要有如下兩點。第一是安全的心理環境。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氣氛,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第二是充裕的時空環境。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由于學生沒有按照老師事先預設的軌道上進行,或由于學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節末葉的出現和時間的浪費,毫無顧忌地打斷學生的發言或活動,這些“蜻蜓點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學習,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學習。
成功的小組合作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這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在合作小組形成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訓練計劃,對小組成員的合作技巧進行培訓與指導,更需要所有小組成員在理解合作學習的意義、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基礎上,通過每個小組成員長期、主動的努力而形成。
[1]王冬凌,于寶春.試論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與作用[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