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青
河北省永清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
?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模式的探索
王海青
河北省永清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更高的要求。要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要找到一種易于操作并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在近幾年的教學中,筆者結合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新要求、新情況實踐了“入門,創(chuàng)設情景——導學,提出問題——探究,解除疑惑——小結,練習鞏固”四環(huán)節(jié)教學的嘗試,收到較好的效果。下面淺談一些做法和體會。
入門,就是運用鼓勵性、啟發(fā)性的談話或聽一段音樂或其他活動,將學生從課前的不安定情緒拉到課堂上來,為講授新課做好準備。這是針對中學生普遍不愿學政治課的情況,為扭轉課堂上的消極心理定勢而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存在逆反心理,上課時就會同教師處于情緒對立狀態(tài)。這個問題不解決,這節(jié)課必然失敗。舊的模式大都忽視這個問題,使課從一開始就沉悶乏味。因此,“入門”環(huán)節(jié)的關鍵,在于創(chuàng)設一種能使學生扭轉消極心理定勢和形成積極心態(tài)的情境,造成學生愿意接受教學內容、主動參與教學、師生和諧的情緒狀態(tài)。在講授高中政治必修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一課時,一開始我就播放“越來越好”的樂曲,營造濃烈的氛境,使學生為之振奮。
政治課課堂教學的導入,尤如戲劇的序曲,對整堂課有著幅射和吸引作用。良好的導入,就象一塊磁鐵,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吸住,為教師講好一節(jié)課“鋪平道路”。因此,為了有效地導入新課,必須精心設計好導入新課的方法。
指導自學,提出問題,就是教師根據教材的知識點和學生的疑難點設計閱讀思考題,在上課時出示給學生,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除此之外,還要求學生在自學中提出疑難問題,為下一步討論和老師的分析講解提供依據。
在教學中,只要老師正確引導和及時指導學生自學,就能啟動教學的內部活力,為完成教學任務奠定扎實的基礎。
教師設計閱讀思考題時,必須認真鉆研教材,緊緊體現教學目標和知識點,將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問題化。所以閱讀思考題的設計,要力求做到難易適度,一般應是班上大部分同學經過自學,討論和積極思考就能基本解決問題。如:我在講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課《多彩的消費》,先投影出以下學生自學提綱:(1)影響消費的因素是什么?(2)消費的類型可分為哪幾種?(3)生活消費中哪些消費屬于勞務消費?(4)恩格爾系數的含義是什么?(5)“三大件”的歷史變遷蘊含的經濟學原理?(6)如何做理智的消費者?
以上六道閱讀思考題中,學生通過系統(tǒng)的閱讀自學,對前四個問題基本上都能較準確地把握和理解,不需教師組織討論,然而對后兩個問題,通過精講、細讀,有的清楚一點,有的還有爭議,有的甚至還提出異議:(1)家庭消費水平高低的最終決定因素是生產力嗎?(2)為什么我國把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
學生自學時,教師應在教室巡回、觀察和細聽。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自學情況,及時發(fā)現問題。另一方面,可及時發(fā)現所提問題和指示的方法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以便及時調整和進一步指示方法。只要教師指導得法,學生用心自學,就能較好地啟動教學的內部活力,并為下一步教學鋪平道路。
探究,解除疑惑,就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學生最關心的時政熱點和社會生活的“熱門”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這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而且通過討論,還能使學生加深對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的理解,澄清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認識,更培養(yǎng)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因此,在課堂上,聯(lián)系實際組織討論,師生合作釋疑,是啟發(fā)學生思維,提高教學實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例如:我在講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課第一框題《影響價格的因素》時,首先問:商品的價格的“潮漲潮落”有沒有規(guī)律呢?在學生肯定“有”的答案后,又問:既然是有規(guī)律,為什么市場上同一商品的價格往往早晚都會不相同?為什么一架飛機的價格總是高于一斤白菜的價格?通過討論,師生合作釋疑,得出結論: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形式。學生經過認真的閱讀,積極的思考,相互的討論,教師的啟發(fā),問題得到了解決,有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釋然感覺,學生體味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又強化其積極思考、探求新知的意向。
小結,練習鞏固,就是新課授完后,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得出完整結論,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以及時消化和鞏固。
良好的小結,在整堂課中起著畫龍點睛升華主旨的作用,使課堂教學產生“余音繞梁,三日未絕”的教育教學效果。
小結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要視教學內容、教學實際而定。在教學中我們比較常用情景、活動、順口溜等小結形式,小結也可以由學生來完成,這樣既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使學生加強對重點的認識。這些形式的小結為絕大多數同學所歡迎,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鞏固練習就是每節(jié)課中都要有一定數量的練習題和一定的復習時間,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以及時消化和鞏固,使學生形成知識、能力、覺悟的統(tǒng)一。也就是說,不僅要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而且還要使學生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形成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
要把握鞏固練習關,老師必須精心設計練習題,切忌粗制濫造,題海戰(zhàn)術,一定要防止簡單化、隨意性。練習題要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和系統(tǒng)性。要有層次、有梯度,能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既要有利于強化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又要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甚至可以把由教師布置題目改為由教師給學生擬定訓練目標,讓學生自己找事例進行分析或編題來完成目標訓練。
“入門,導入新課、導學,提出問題、探究,解除疑惑、小結,鞏固練習”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是一個靜態(tài)與動態(tài)相統(tǒng)一的課堂教學系統(tǒng),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次嘗試。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筆者會不斷地學習新課程,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克服不足,進一步改進和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