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影
河北省冀州市第一實驗小學
?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方式
張海影
河北省冀州市第一實驗小學
如何真正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讓數學與學生生活觸覺碰撞和交融,讓他們真正的在生活中學數學,在學數學中了解感觸生活,這是數學教師應該探究的課題,筆者認為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數學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因此,筆者結合長期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和當前教改的要求。提出以下設想以求教于方家。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的一種教學方式。這里所指的學生實際生活并不單是單純學生生活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完全再現,而是一種數學化的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也是進行學習活動的基本線索。學習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現行教材,加強“書本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溝通,改變數學學習生活蒼白無為的狀態。和許多研究者的認識一致的是,目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仍然缺乏時代氣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學習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將數學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建構屬于學生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處理教材、調整教材。重組教材內容,給數學課本增加“營養”。讓教學根植于生活,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有價值的案例,從而適合學生發展的數學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
數學知識最終服務于生活,回歸于社會生活。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我積極鼓勵學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獲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經驗和方法,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間的聯系,不斷提高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
數學教學不應該是個只注重求知過程、只注意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訓練數學技能,而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認識世界、掌握分析問題的方式方法。在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使每一個學生擁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生活的眼睛,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接觸實際.加深對數學問題的理解,進而懂得身邊處處有數學。數學總能找到與人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抓住了聯系,就能把活學到的知識進行活用。但這種思維習慣也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地培訓。如學習比例應用后,我們設計了一個將配液加水或加鹽的實驗操作活動:“要把10%鹽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鹽水。該怎么辦?學生通過精確計算,動手測量得出使鹽變多(加鹽)或使水變少(蒸發)的規律。再如在學習“百分數意義”后,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我們班有30%左右的學生在家使用電腦上網,其中2/3的學生是利用網絡進行學習,而1/3的學生卻在玩網絡游戲。看到這一現象,談談你的看法。這樣讓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思考、解決身邊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了思想教育。適當地進行一些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自覺地把所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情感,培養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的意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數學問題。數學的身影在生活中每個角落,數學的價值來自日常生活。數學教學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景相結合.通過生活問題的解決達到鞏固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技能.技巧的目的。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體驗的積累。讓學生在數學知識之前盡早感受這種做法,在課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厘米、米等長度單位時,可以從比高矮實際事例人手使學生明白了長度單位對于精確測量的意義,再讓學生通過測量工具認識這些長度單位.然后動手測量圖釘的長度、食指的寬度、書本長度、平伸兩臂的長度、給爸爸媽媽測量坐高,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度等。
這些知識是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數學,讓學生深切的體會到了原來數學就自己的身邊,身邊就有數學,數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與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同時也增強了數學的親和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煥發了生命的活力。
學習數學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造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研究、探索,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了解知識的價值,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例如,在講授“利息”的知識點后,筆者安排了這樣的課外作業“自己做一次小小會計員”,讓學生去銀行了解現在的利率,然后讓他們把積攢的零用錢存起來,怎樣存最合算?這樣的作業學生極有興趣。在這一系列的調查、分析、計算、反復比較的實踐中,學生對利率、利息這一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而且此次活動.還可以是對學生不亂花錢的思想教育,實現教知識和育人的統一。這樣聯系實際的教學,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自然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愿望,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同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