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芹,李新青
(⒈ 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美術學院,江西 景德鎮 333403;⒉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江西 景德鎮 333001)
論環境陶藝的藝術表現語言
何 芹1,李新青2
(⒈ 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美術學院,江西 景德鎮 333403;⒉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江西 景德鎮 333001)
作為公共藝術組成部分的環境陶藝已經愈來愈受人們關注,它的魅力源于它獨特的藝術表現語言。具體表現在原始質樸的粘土材料語言、豐富多彩的色釉裝飾語言、綜合多元的公共空間語言。從材料、裝飾、空間等多角度來分析環境陶藝的表現語言是對其藝術價值探索的重要途徑。
環境陶藝;表達語言;材料;裝飾;裝置;公共空間
環境陶藝是指藝術家借助陶瓷材料或與其他材料相結合,主要為公共空間設計的陶藝作品。它是將公共空間及處于公共空間中的人連同自然環境的造景元素結合起來進行創作的現代陶藝作品。環境陶藝以其原始質樸的材料語言、豐富多變的肌理語言、多姿多彩的裝飾語言和綜合多元的裝置特性,使得它與其他公共藝術相比更具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
粘土是環境陶藝重要的材料語言。在藝術發展史上,粘土是最具原始和表現力的材料。粘土材料的開發和利用是伴隨著的整個人類的文明發展。取自天然的粘土成了人們借以表達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媒介。今天粘土制品已從單純的實用性轉入到公共空間領域并與更多的人產生了共鳴,這種共鳴主要表現在精神層次領域。在這個背景下粘土材料承擔著一項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將粘土材料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并以其原始質樸的材料美吸引著人們欣賞與感悟。環境陶藝的泥性語言是最具表現力的藝術載體。在公共空間中對粘土材料的應用 ,是陶藝家通過將粘土賦予某種視覺形態,這種形態承載著審美情感的認知。環境陶藝家必須以對粘土材料的把握及認知作為創作視覺心理同構的前提。粘土原始的材料美與人類自身對自然的親切感是構成環境陶藝家運用這種材料進行公共空間行為藝術表現的契機。粘土材料不僅是環境陶藝本身的表現手段,并且也成為了環境陶藝的表現主題。粘土材料具有質地的原始性、自然性,能充分展示環境陶藝的藝術表現力,陶藝家在藝術創作中運用特殊的藝術語言彰顯出粘土材料的審美價值和品格內質。日本陶藝家宮本-琉璃子的作品《人類杰作——1994神的旨意》(見圖1),運用粘土和瀝青進行裝置表現,粘土 在瀝青上因干燥過程中因收縮系數不同而形成自然的龜裂效果,充分地表現出粘土本身的原始質樸的材料美,讓人聯想豐富。
通信聯系人:何芹(1977-),女,碩士,副教授。
Correspondent author:HE Qin(1977-), Master, 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273703025@qq.com

圖1 人類杰作——1994神的旨意Fig.1 Masterpiece of Man: God’s Decrees 1994
絢麗多彩的釉色是環境陶藝重要的裝飾語言。釉色中多變的色彩不僅是陶瓷特有的品質,更是人類藝術情感的精華;它不僅在環境陶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是加強了環境陶藝在景觀空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環境陶藝在視覺效果上最具特色的部分是豐富的釉色表現。豐富多變的釉色是最容易讓人感動的設計要素。傳統的陶瓷制品,無論是室內陳設器(如粉、古彩)還是室外建筑裝飾材料(如琉璃瓦),釉色表現都相當精彩。隨著科學技術和窯爐燒成技術的發展,產生了許多前所未有的釉色,為環境陶藝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選擇空間。
陶藝家在環境陶藝創作中,應該充分的利用陶瓷釉色,這個專屬于環境陶藝獨特的最具審美和創作性的一道工序。使其為環境空間的豐富性增添了幾分色彩的躍動。因燒成的溫度、氣氛不同,則可造就作品不同的質感效果和不同的色澤感,釉色的化或明或暗,或澀或純;可自然樸實也可單純高貴;可以復雜多變也可以清晰而有序。甚至沒有釉料的粘土本身經火的熏燒也可以表現的平實、親切而令人動感。尤其是在燒造過程中由于燒成所形成的色彩的可變性給環境陶藝的創作增添了無窮的想像空間和審美魅力。環境陶藝的釉色經過火的洗禮以后會產生豐富多變的效果,打破了環境空間中色彩的平衡,賦予環境陶藝色彩情感的真摯樸素與含蓄抽象之美(見圖2)。

圖2 釉色肌理Fig.2 Glaze texturing
環境陶藝有著獨特的肌理美,泥土的材質具備這種純天然的優勢。發掘并強調肌理的審美屬性是環境陶藝與空間環境相結合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之一,也是環境陶藝表現的重要特征。泥土因組成成分及所含金屬氧化物的差異在燒成后會有各種不同質感與肌理變化,比如粗糙、龜裂、起泡等,經窯火產生的物理或化學的變化使得泥土和釉料產生變幻莫測的肌理效果將人文美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與此同時,挖掘環境陶藝肌理美是陶藝家的創造力和表現力的另一個重要的途徑。陶藝家通過按壓、拍打、雕鏤、刮擦等各種肌理表現手段,做成隨意的或是嚴謹的,規則或不規則的,立體的或半立體式的裝飾紋樣和形態,也可以是的由制作者的手語痕跡而產生帶有的韻律、重疊、連續、粗細、交叉、疏密、錯綜的純肌理美感。陶藝家根據作品與環境的需要運用材質語言特點與變化創造出輕重、緩急、軟硬的質感聯想和空間感受。這些泥土和釉色所表現出的肌理美在現代的環境空間中散發出和諧的意蘊,使人們產生豐富的審美意境(見圖3)。

圖3 肌理表現Fig.3 Expression of texturing
陶瓷彩繪是環境陶藝重要的裝飾語言。運用傳統的陶瓷彩繪來表現環境陶藝作品能充分體現作品本身的審美價值和內涵,使作品的外在美與內在意韻揉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表達環境陶藝的環境語境。它可以更加深入地詮釋環境陶藝所承載的信息,能讓觀眾在解讀中與作品產生共鳴。黃煥義先生為景德鎮飛機 場設計創作的的大型雕塑《門》(見圖4)就充分的利用了現代青花抽象彩繪藝術語言。作者巧妙地用青花彩繪語言完美的折射出景德鎮這座千年古鎮所承載的豐厚的陶瓷文化內涵。

圖4 《門》Fig.4 Gates
當環境陶藝介入公共空間時,它的材料語言有了廣泛的表達,可以說環境陶藝一開始介入公共空間時就充分體現出裝置的特征。環境陶藝的裝置語體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圖5 《太空計劃》Fig.5 Space plan
首先,陶瓷與其它材料及其它裝飾手段的綜合運用。在環境陶藝創作中,陶藝家充分利用金屬、木材、玻璃等材料來輔助作品的主旨表達,亦或共同構架作品的形態。陶藝家呂品昌先生的作品《太空計劃》系列(見圖5)則是利用陶瓷和不銹鋼綜合裝置而成。作品以太空中的飛行體為原型進行創作表現。不銹鋼構件的裝置更好的突出了作品的語意特征,使作品透露出人們對宇宙的遐想,對人類生存空間的深層次的思考。形象逼真的陶瓷影像技術語言 隨著高科技對陶瓷藝術的引入,絲網印刷、輥筒印刷、噴墨打印技術也成環境陶藝重要裝飾輔助手段。陶藝家借助現代陶瓷裝飾工藝技術如通過噴花版、絲網樓板或者照相制版技術創作出與自己設計主題所需的形象,從而在一定的形態上來最終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著名的挪威的陶藝家烏拉-斯萊魯德充分運用了彩繪和貼花紙進行裝飾,位于中國佛山華夏陶瓷城的“華夏拱門”(見圖6)是其大型環境陶藝作品代表作。作者用絲網印刷技術將陳年舊報、書籍文字、歷史事件等等信息復制到瓷磚上,并運用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大紅色以銳利、灑脫的書寫形式進行淋漓盡致的情感宣泄,表達了藝術家對時間、人生、 社會的感受與認識。作者向世人開啟了一扇聯系古今的時空大門。
其次,環境陶藝作品與影像、音樂、燈光的裝置表現。生活的多元化引發了藝術形態的多元化。環境陶藝可以綜合音樂、燈光、影像等任何使用的手段開放性的表達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多元素的揉合增加了作品的豐富性,也將更好的調動觀眾參與作品互動的能動性,從而達到作品、環境、觀眾三者的和諧共處。
最后,環境陶藝與所處場域的空間、景觀的裝置。環境陶藝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它價值功能的最重要的體現是與周邊環境各構成元素的調和。這些構成元素包括外空間、地形、樹木、流水、建筑物等自然的或是人為的景觀。我們看著名陶藝家黃煥義先生的作品《取景》(見圖7),其成功之處在于完美體現了作品與場域的和諧:如果將整個作品視作一個正形,那么它的外空間可以看做是一個負形,這種正負形的構成 是在一個四維空間進行的,我們可以透過“正形”來取景,如同攝影一樣,可以任意變換角度來拍攝美麗的藍天、白云、高山、星辰......,這就是一種成功的引導,而當觀者不自覺的參與進來時,也正是這件作品成功的時刻。

圖6 《華夏拱門》Fig.6 Chinese archway

圖7 《取景》Fig.7 Viewfinding
環境陶藝并非一般意義上的藝術創作活動,其主體特性必須與所處的環境相互依存。環境陶藝作為一種最具親和力的材料表現形式必以它的豐富的裝飾性、多元的裝置性為人們對公共空間的藝術探索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因而將在公共藝術這個領域中找到更加貼近公眾,更加貼近時代的方式,并有待人們更深層次的去進行探究。
[1] 陳瑞林. 中國現代藝術設計史[M]. 湖南∶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1.
[2] 施慧. 公共藝術設計[M]. 杭州∶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1996. 9.
[3] 翁劍青. 城市公共藝術[M].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4. 3.
[4] 黃漢軍. 現代陶藝特性淺析 [M] .美術觀察, 2004(10)∶ 35-39.
[5]孫振華. 陶藝的公共性. 美術同盟. http∶//www. artcn.net. 2003.
[6] 張玉山. 世界當代公共環境藝術·陶藝[M]. 湖南∶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6.10.
[7] 黃煥義, 馮薇娜. 環境陶藝審美的環境觀[M]. 裝飾, 2005(12).
The Performance Language of the Environmental Ceramics
HE Qin1, LI Xinqing2
(1.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403, Jiangxi, China; 2. School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rt,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001, Jiangxi, China)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ceramics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component of public arts. Its artistic charm originates from the unique performance language of arts.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value from its materials, decoration, device and so on.
environment ceramics; performance language; materials; decoration; device; public space
date: 2016-01-23. Revised date: 2016-04-25.
10.13957/j.cnki.tcxb.2016.05.025
TQ174.74
A
1000-2278(2016)05-0581-04
2016-01-23。
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