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
劉阿姨身患高血壓、糖尿病,一天要吃10種藥,每日用藥量累計算下來,一天就需要吃24片藥。最終,劉阿姨因為吃藥引發的體位性低血壓住進了醫院。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監測顯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的藥物不良反應占監測報告的19.9%。
老年人由于各系統功能降低,導致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功能減弱,加之老年人多種疾病共存,用藥種類較多,勢必增加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
為了促進老年人的合理用藥,降低和防范我國老年人的用藥風險,有關部門發布了我國首個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目錄。分為:A級(優先警示藥物)和B級(常規警示藥物)。每種藥物都附有1~6個風險點。在此,介紹一下優先警示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1. 降糖藥
胰島素:低血糖風險(謹慎增加劑量)。
2. 腦血管藥
尼麥角林:療效不確切;用藥風險大于獲益;體位性低血壓;跌倒。
二氫麥角堿:療效不確切;用藥風險大于獲益;血管收縮可引起心絞痛、高血壓。
3. 心血管藥
多沙唑嗪:體位性低血壓;腦血管和心血管疾病;尿失禁/排尿障礙;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眩暈、輕微頭暈、嗜睡)。
利血平: 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鎮靜、抑郁、嗜睡);體位性低血壓;胃腸功能紊亂。
胺碘酮:嚴重心律失常(QT間期延長和尖端扭轉性心律失常)。
地高辛:(每天用量超過0.125毫克)老年人敏感性增加(女性>男性);腎臟清除率降低和電解質紊亂時中毒風險增加。
4. 神經系統藥
勞拉西泮: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鎮靜時間延長、健忘、共濟失調、認知功能障礙、行為異常);跌倒;低血壓;呼吸抑制。
艾司唑侖: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鎮靜時間延長、嗜睡);跌倒。
唑吡坦:神經系統不良反應(認知功能障礙、激越、煩躁不安、幻覺、精神錯亂、反應時間延長);跌倒和骨折。
5. 抗精神失常藥物
氟西汀: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頭暈、意識不清、煩亂、激動);低鈉血癥;半衰期長。
奧氮平: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鎮靜時間延長、認知功能障礙);錐體外系和抗膽堿能不良反應(帕金森癥、肌張力減退);跌倒;增加精神病患者的病死率。
利培酮:避免用于癡呆患者行為異常的治療,僅在非藥物治療失敗或患者對自己及他人造成威脅時應用;增加癡呆患者的腦血管意外及死亡風險。
喹硫平:避免用于癡呆患者行為異常的治療,僅在非藥物治療失敗或患者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威脅時應用;增加癡呆患者的腦血管意外及死亡風險。
6. 解熱鎮痛藥
布洛芬:消化道出血、潰瘍;肝損傷;腎損傷;高血壓。
雙氯芬酸鈉:消化道出血、潰瘍;肝損傷;腎損傷;高血壓。
萘丁美酮:消化道出血、潰瘍或穿孔;避免長期使用,除非其他可選擇藥物療效不佳,應同時服用胃黏膜保護劑。
7. 抗感染藥物
克林霉素:過敏樣反應(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高熱、寒戰、喉頭水腫、呼吸困難);呼吸系統不良反應(血尿、急性腎損傷)。
氨基糖苷類:腎損傷;耳毒性。
8. 抗過敏藥
氯苯那敏:抗膽堿能不良反應(便秘、口干、尿潴留);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鎮靜時間延長、嗜睡、意識不清、譫妄);心電圖變化(QT間期延長);老年人過敏反應首選非抗膽堿能抗組胺藥。
9. 血液系統用藥
華法林:個體差異大,蛋白結合率高,過量易致出血;老年人服用藥物多,且生理狀態改變,可能的相互作用及單藥導致的不良反應風險增加;常規監測凝血指標。
氯吡格雷:血液系統不良反應(血小板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胃腸道出血、紫癜、鼻出血、眼部出血、血尿、顱內出血);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頭痛、頭暈、意識混亂、幻覺)。
10. 呼吸系統用藥
茶堿:心臟不良反應(心房纖維化、房撲或心動過速、心律失常);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癲癇、失眠、易激惹);惡心及腹瀉,與劑量相關。
11. 利尿藥
螺內酯:避免用于心衰或內生肌酐清除率低的患者;每天用量超過25毫克會使心衰患者高血鉀風險增加,尤其在合并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和一些抗高血壓藥物或補鉀制劑時。
不適當用藥目錄所列藥物,并非禁服,只是出現不良反應的可能性較大,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