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個性化作文能力的高與低不在于文字上的花哨,而在于是不是用自己手中的筆寫出了個性化的作文,表達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人生的宏偉藍圖是不是描摩出來了,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是不是反映出來了,是否抒發了對生活的美好祝愿!
一、作文的思想要新穎獨特個性化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在作文教學中,語文老師就要有創新意識,不能人云亦云、墨守成規、按部就班,唯有創新才能引領學生寫出個性化的作文,寫出自己的作文。學生作文的好壞,從創新的角度說,關鍵在于作文的主題思想新穎不新穎,是不是寫出了與大眾化的思維模式不一樣的內容,是否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思考社會問題,以此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基本態度,從作文的角度說,是否寫了別人不曾寫過的內容,在許許多多的立意當中,找準適合自己的一個角度來表達自己的立場。通常我們認為韓愈的名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用來勉勵大眾刻苦學習努力向上的,如果我們把這句話反思維理解,是不是立意就新穎了。現在提倡快樂教育愉快學習,健康成長,那么反思維的詩句正好體現這一主題。一個磨字,寫出了學生刻苦鉆研的精神面貌;一個苦字寫出了學生以苦為樂的活潑態度,以探求知識為樂趣。一個字的多角度理解,使得詩句的思想境界截然相反,這就是反向思維的精妙所在。日常的教學中,看似平淡無奇的問題,試著反思維思考,往往有“道是無晴卻有晴”的體會。
二、作文材料的選取要獨特個性化
材料的選取,直接決定了一篇作文質量的優劣。教學中,老師要求學生作文不要過于標新立異,就按照自己的視角實實在在地寫,在真實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大家讀了覺得是真實可信,從理論上說真實可信以情動人,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比如普普通通的作文《我的父親》,老師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父親的特點實實在在地寫出來,不要刻意地加工,我以為就是好作文。有的學生的思維被作文選里的作文思維模式限制死了,寫出來的父親不是自己的,而是別人的,還有的讓老師看了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針對此種情況,筆者給學生一個提示,你的父親平時喜歡穿何種款式哪種顏色的衣服;經常愛吃什么,辣椒還是洋芋等;經常愛說的話是那些話;最愛做的事哪幾件事;喜歡交的朋友是哪幾個,他們的性格怎么樣……經過這樣的分析,學生父親的愛好、性格、脾氣特點等不是就一清二楚了,那么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不再是千人一面了,不再是全班同學的父親是一個模樣了。此外,選取的材料要帶自己的感情,在這些詞語中,就表達了對父親的熱愛,就是自己眼中的父親是最偉大的,最值得尊敬的,流露出的情感真實感人的,讓人讀了贊不絕口!
三、作文的謀篇布局要獨特個性化
學生的作文往往在結構方面,單一沒有變化,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在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的時候,筆者的觀點是能用則用不能用則不用。如果實在要用,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可套用課文中的三段式結構,讓學生模仿。比如朱自清的《春》就是很好的范文,其三段式結構為“盼春——繪春——頌春”,繪春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四個方面,加上人們迎接春天的圖畫,就是寫了五個方面的內容。這種結構對初中生而言是最好的模仿例文,在訓練的時候,最好每段開頭寫出中心句,讓讀者一眼就能看明白本段主要寫的內容,尤其是試卷里的作文,由于時間的限制,老師閱讀的時候是走馬觀花似的方式。這種簡潔明了的結構最能吸引老師的眼球,如果文采等其他方面也不錯,一定能獲得高分。所以,在結構布局方面,應以簡單易學的三段式為主,訓練學生初步的構思謀篇能力。其他如倒敘式結構或者是分層式結構或者是小標題式結構,或者是開篇加段“題記”的結構模式,都不是從整篇文章的構成出發來思考問題。筆者認為不是很好的作文教學的策略,在作文的整體結構方面意義不大,故不宜提倡。
四、作文的語言要獨特個性化
學生作文普遍缺少個性化的語言,除去病句不說,單就從語言的生動性說,需要下工夫學習。作文寫作一要靠厚重的文化積淀,二要靠勤快的練習寫作。在教學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留意分析,就會發現每篇課文的作者,都是按自己的習慣來寫作的,不是模仿別人的寫作風格來寫作的,那么我們教育學生寫作作文,就一定要用自己的語言來寫作,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有了自己的風格,誰也模仿不去。一個人的學識修養、人生經歷不同,決定他的價值觀人生觀的不同,那么寫出來的文章風格就迥然不同。老師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告訴學生寫作的基本原則問題,讓學生明白作文就是寫自己,寫自己的感想感悟。日常生活中,我們一眼就能分辨出誰是誰,靠的就是這個人的外貌長相特征,穿衣特征,走路姿勢,聲音特征,說話的語言習慣等,我們只要抓住此人與他人不同的地方,用自己擅長的寫作風格寫出來,就是一篇好作文。
本文談的學生作文個性化的問題,其實是訓練學生,說真話寫真人真事,培養學生良好的文風,為他們進一步的學習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殷大年 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南華鎮初級中學 73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