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瑞++王聘磊
摘要:由于員工的收入水平逐漸趨穩,傳統的針對員工的物質激勵效果已大打折扣,激勵的功能也逐漸弱化,物質激勵已經與員工的心理需求呈現出不統一、不協調的現象,公司結合實際,以“滿足員工心理需求,創建良好工作環境”為主線,全面構建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激勵體系,增強員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從工作、學習、服務和精神四個方面全方位激勵員工,引導員工在工作中有更強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責任心,實現尊重員工的人格、思想、感情和行為等,從而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促進員工和企業共同發展。
關鍵詞:非物質激勵;工作激勵;學習激勵;服務激勵;精神激勵;主要成效
一、管理理念或策略
堅持非物質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全方位關愛員工,構建公司全面激勵體系,促進員工發展與公司發展相統一。
堅持非物質激勵與員工表彰獎勵掛鉤,構建以業績貢獻為核心,以能力提升為導向的非物質激勵體系。
二、非物質激勵的實施方法
1.工作激勵
(1)挑戰性的工作輪換。公司建立以崗位變動工作輪換管理機制,定期輪換人員的工作崗位,以豐富員工工作經驗,提升員工業務素質,促進員工職業發展。
(2)參與管理。參與管理是公司通過員工參與重大事項決策,為公司發展出謀獻策,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員工可以通過共同設定目標和員工建議機制等形式參與公司管理。
共同設定目標。管理者在為下屬設定工作目標時,需爭取下屬的意見,通過雙方的平等、充分溝通,對員工各階段的工作目標達成一致,從而提高員工對工作目標的認同和承諾,以利于公司整體目標的達成。
員工建議機制。公司建立并不斷完善員工建議機制,包括定期組織員工意見調查、開展管理者與員工座談會、設立員工建議信箱,了解員工對管理者、企業文化、工作環境、薪酬福利、職業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對員工的合理化建議提供獎勵,并及時跟蹤、落實和反饋。
2.學習激勵
(1)在職學歷教育,是指公司根據員工實際工作情況,與合作學校進行“校企辦班”,辦班主要是針對本科及以上等各類成人學歷或學位教育。讓教師在企業辦公場所為員工提供統一的教學環境。
(2)個性化發展培訓,針對不同人才特點和發展需求,公司組織外部培訓機構聯合辦班,適當給予優惠的條件,有針對性地進行員工職業資格認證等高層次培訓,持續跟蹤培養效果,促進員工快速成長。
3.服務激勵
(1)員工幫助計劃。通過專業人員為員工提供專業指導、培訓和咨詢幫助解決員工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緩解心理壓力,改善心理健康,提高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公司為員工提供的員工幫助計劃項目包括:心理健康宣傳、心理培訓、心理熱線、法律/理財顧問和心理測評等。
心理健康宣傳。公司定期以海報、視頻短片、健康知識講座等形式樹立員工對心理健康的正確認識,消除員工顧慮,鼓勵員工遇到心理困擾問題時積極尋求幫助。
心理培訓。公司定期采取“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心理專家為員工提供工作生活中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各種主題培訓,幫助員工提升情緒與壓力管理等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心理熱線。開通心理咨詢熱線服務,員工可隨時撥打咨詢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擾,提高員工心理健康水平。
法律/理財顧問。建立健全法律/理財顧問服務,幫助員工處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法律困惑,以及為員工提供理財建議,并解答員工在理財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心理測評。公司每年一次邀請外部專業機構為員工提供心理測評服務,對員工的心理健康進行綜合評估,幫助員工了解自我的職業心理健康狀況急需改善的方面。
(2)全面健康計劃。根據公司福利管理辦法,公司為員工開展健康體檢、建立健康記錄檔案并對為員工重大疾病啟動針對性的干預方案,為員工提供全面健康關懷服務。
4.精神激勵
(1)榮譽激勵。公司對獲得國家、省、市公司級等榮譽稱號的員工,除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還通過公司內部網絡、刊物、宣傳欄和公告欄等,加強對優秀員工先進事跡、優秀業績、突出貢獻的宣傳報道和公開表揚,號召全體員工向先進典型學習,積極踐行企業精神。
(2)認可激勵。認可激勵是通過表揚、贊許和感謝等形式肯定員工為公司所做出的貢獻,對員工的行為和態度給予積極關注、鼓勵和支持,提高員工對公司的責任心、認同感和主人翁精神。
(3)額外假期,是指公司為提升員工生活質量,促進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在帶薪休假基礎上,增加“家庭關愛”帶薪假期。
(4)彈性工作制。為發揮員工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平衡員工工作與家庭,根據員工的實際情況及工作情況,設置靈活的工作時間和工作方式。
三、主要成效
1.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通過實施非物質激勵,可以使員工得到心理滿足和價值體現,給員工一種自我實現感,促使員工對工作投入更大的熱情,有效地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2.提高員工的歸屬感。非物質激勵,也有助于提高員工的歸屬感和企業的凝聚力。每位員工在企業的發展,能夠得到關心,生活上能夠得到關注,這將極大地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和組織的向心力,從而使員工自愿為組織目標的實現,做好本職工作。
3.員工自主管理。非物質激勵可以使員工從被動管理轉向自我管理,在各種獎勵的吸引的作用下,員工的獨立性能得到充分的誘導,使激勵對象的目標趨向優化,與組織目標相統一,使企業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