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想清++徐漢峰
摘要:唐代史臣吳兢在《貞觀政要》中提出的“直言規諫”觀念對會計文化建設的貢獻在于十個方面:“君處臺榭,民有宇安” “老幼相歡,或歌且舞”就是關注民生保障和諧;“掩其所短,收其一切”“望下誠信,不亦難乎”就是實事求是踐行誠信; “時不可失,天不可違” “更何營造,德素以聞”就是抓住機遇苦心經營; “有學識,強諫諍”“言語理到,不可不伏”就是有膽識知榮辱以理服人。
關鍵詞:貞觀政要;附論直諫;民有宇安;老幼相歡;言語理到以理服人;會計文化
一、“君處臺榭,民有宇安” “老幼相歡,或歌且舞”就是對會計文化建設的貢獻在于關注民生保障和諧
“以百姓之心為心,故君處臺榭,則欲民有棟宇之安;食膏梁,則欲民無饑寒之患;顧嬪御,則欲民有室家之歡。”關注群眾的基本生活條件,讓群眾發揮積極性投身于社會服務之中。至此,會計工作者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健全現代市場體系。二是加快改革財稅體制。三是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四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五是“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在全面深化的體制改革面前其實質就是關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會計機構和會計工作而言要把握住歷史脈搏,與時俱進,深化改革,可以做一些嘗試性的工作或基礎性的工作,提出一些好的辦法、措施、建議,或者率先踐行現行已經出臺的一系列改革方案或通知或法令。
“老幼相歡,或歌且舞。”管理者要十分關心下屬的業余生活和家庭幸福就必須大力推進城鄉社會保障統籌機制,保障社會和諧。“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個保障體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逐步做到養老保險賬戶個人身份化。第二步是實現全國統籌化,只要人在中國范圍內,不論發生什么病都可以隨時隨地的入院治療,都可以隨時隨地報銷醫藥費,可喜的是中央已意識到并在多地開展試點改革。第三步是擴大社保籌資渠道,對于這一點完全可以采用慈善渠道完成,讓那些富人幫幫窮人,讓那些有錢人幫幫那些無錢的人。在中國要真正使老百姓高興起來的事就是四件事:一是職業;二是教育;三是住房;四是醫療。只要這四個方面做好了,老百姓才會事事如意,拍手歡迎。所以,會計工作者應“擇善觀之,擇善行之,擇善仿之,擇善效之。”開展對口幫扶工作,是促進邊遠地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舉措,是先富幫后富的實際行動,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同時要在內部控制上下功夫,把會計工作由事后做到事前。做好預測、決策、計劃、控制、監督、分析、考核、獎懲,使保障社會可和諧發展,可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二、“掩其所短,收其一切”“望下誠信,不亦難乎”對會計文化建設的貢獻在于實事求是踐行誠信
“陛下掩其所短,收其一切,乃聘其奸計,附下罔上,多行無禮,以取強直之名。”對講人要誠懇實事求是,特別對檢舉揭發要以事實為依據,不能誣陷好人,不能嫁禍于人,不能打擊報復,不能公報私仇,否則就要承擔法律責任。《會計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公司或者企業在辦理會計核算時,不得隨意改變費用和成本的確認標準或者是計量方法,虛列或者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費用及成本。”在這里必須強調是“不得隨意”四個字的含義,如果是征得上級財政主管部門或同級行政部門的認可或同意那就不叫“不得隨意”了,那就是已經征求上級同意了,也就說得到了“尚方寶劍”了。所以,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核算時要講究工作方法,要協調方方面面的經濟利益關系,只要有人或者是有行政部門承擔法律責任就可以照章辦事了。比如:有的會計計算方法或分配方案對會計利潤有一定的影響程度,但根據單位或企業某一特定歷史時期或某一特定因素的影響,需要變更其計提方法、攤銷方法、計價方法、分配方法諸種方法的,可以寫出文字書面報告向同級財政部門或上級財政主管部門進行說明,在財政部門或相關部門的認可或許可的情況下是可以做出適當的更改或調整。但在會計披露時要在會計報告附注中加以說明,增強其公開度、公信度。
“望下誠信,不亦難乎?”加強誠信建設,維護社會和平、健康發展、穩步發展、持續發展要付諸實踐。《會計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公司或者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不得虛列或者隱瞞收入,推遲或者提前確認會計收入。”誠實守信無不外乎兩個層面。誠實就是指言論與行動要一致,不弄虛作假,不欺上瞞下,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守信則是要遵守承諾,一諾千金,決不反悔,決不失言,講信用,重信用、守信用、保信用。沒有誠實守信,一個人就難以立身于世,立言于世,立事于世,立譽于世,“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就是前總理朱 基在2001年視察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時的題詞,這個題詞在社會上影響很廣且影響很深。但是事隔十多年社會上的假賬依然存在,不堅持準則的個人和事件客觀存在,不講信用的個人或單位也客觀存在,這些都是腐敗的前奏或者是腐敗的土壤必須予以鏟除或曝光。
三、“時不可失,天不可違” “更何營造,德素以聞”對會計文化建設的貢獻在于抓住機遇苦心經營
“時不可失,天不可違,今行之,臣等猶謂其晚。”機不可遇,時不再來,光陰似箭,一去不復返,只有抓住歷史機遇才能很好地發揮、發展、發達自己的才能、才智、才干。把握時代機遇,“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這三個倡導中存在著十二個方面的內容,如果會計機構和會計工作能夠在這十二個方面或十二個層面做到實務,那就是一個極為稱職的會計機構或一個極為稱職的會計工作人員,這個當前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一本教科書,就是一個行動指南,為會計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如何巧用政策合理節稅,筆者認為銷售舊固定資產可以減征的稅法依據有三個:第一,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一號明確規定,自2012年2月1日起納稅人購進或者自制固定資產時為小規模納稅人,可按簡易辦法依4%征稅率減半征收增值稅。第二,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購進或者自制的固定資產,按照4%征收率減半征收增值稅。第三,適用范圍按簡易辦法依百分之四征繳率減半征收增值稅政策的,應開具普通發票,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在實際工作中屬于一般納稅的中小企業銷售已使用過的固定資產,符合上述情況的應按照4%計稅,但有的企業卻因為不了解政策,按照17%繳納了增值稅。”至此,會計工作者要與時俱進地加強各項政策與法令制度的學習,把會計工作做好。讓人民放心,讓國家放心。
“問北門近來更何營造,德素以聞。”凡有大小事情都要向上級匯報而且還要及時匯報,尤其涉及土木工程建設等工程,涉及的問題比較繁雜,要處理好方方面面的矛盾與問題,把事放在心上,苦心經營,用心經營,準確掌握會計法則法規,以便上級領導掌握情況加強管理。如《會計法》第十九條規定“單位提供的擔保,未決訴訟或有事項,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說明。”在這里強調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擔保問題。當一個單位或企業向另一個單位或企業在某個部門擔保前,一定要考慮到未來的經濟風險程度和償還能力,尤其在銀行貸款方面要慎重。二是在未決訴訟方面,在法定程序尚未表決前作其他資產管理,千萬不要急于銷戶或核銷,在收到法律證據之后再作處理不遲。三是對或有資產或有負債等“或有”方面的處置應根據謹慎性原則。收入要少估,費用要多估。收益可不估,風險必須估。不做荒唐事,不做無功事,不做煩心事。理解會計相關法律法規,用心經營,把事情做好。
四、“有學識,強諫諍”“言語理到,不可不伏”對會計文化建設的貢獻在于有膽識知榮辱以理服人
“有學識,強諫諍,是其所長;愛生活,好經營,是其所短。”有膽有識之人一般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會計工作者無論是主動選擇了會計崗位還是被動選擇了會計崗位,一旦進入了會計崗位就要一心一意地干好會計工作,只有以會計為“榮”為“樂”,有“膽”有“識”才能把會計工作當成一種事業,才能夠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才能夠把自己的充沛體力釋放出來,才能夠對會計工作樂此不疲,才能夠把會計理論鉆深鉆透,才能夠把會計方法運用到得心應手,才能夠把會計技能發揮到最高境界,才能夠不斷地得到人生的快樂,才能夠增強從事會計職業的光榮感,才能夠增強從事會計職業的責任感,才能夠毫無條件忠誠于會計事業。
“凡人言語理到,不可不伏”以理服人是管理者的一根神鞭,只要有了這一根鞭子沒有什么事情辦不到或辦不好的。堅持依法治國,堅持以德治國,堅持以誠治國,加強社會公德,加強職業道德,加強家庭美德,加強個人品德,大力弘揚美德,大力弘揚時代新風,大力弘揚真善美,大力貶斥假惡丑,大力履行社會責任,大力履行家庭責任,培養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作奉獻,加強政務誠信,加強商務誠信,加強社會誠信,加強司法公信,加強財務誠信,“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以制度管人,促進會計工作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吳兢.貞觀政要[M].北京:團結出版社,1996,90-112.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36.
[3]徐漢峰.從會計文化視角看司馬遷和胡錦濤的民生安居觀[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1(03):16-18.
[4]編寫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講話[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5-7.
[5]湖北省會計學會.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182.
[6]王素榮.巧用政策合理節稅[J].財務與會計導刊,2013(01上):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