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鶴
摘要:南海諸島作為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從目前現狀起步開發建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南海諸島旅游目的地研究和建設,應充分結合南海諸島的旅游資源狀況、旅游規劃戰略和對策、旅游環境保護及旅游開發保障體系等。南海諸島旅游常態化,符合我國主權宣示和走向藍海的國策。
關鍵詞:南海諸島;旅游目的地;建設
一、南海諸島資源開發及環境保護
浩瀚的南海,群島、沙洲、渚礁星羅棋布,自北至南,大致可分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四大群島。
南海諸島地處北回歸線以南,赤道以北,屬熱帶海洋性氣候,氣溫年變化不大,年均溫在25℃以上,年降水量高于1400毫米,植被為極端的鹽生類型,有200多種熱帶植物,1000多種海藻,60多種海鳥, 魚類2000多種,加上珊瑚、龜、貝、蝦蟹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南海諸島地處國際主航道,具有天然深水良港、綺麗的自然風光,蘊藏量巨大自然資源,現在引起南海周邊國家覬覦和挑起紛爭的主要誘因就是南海發現了蘊藏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南海諸島,面臨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劃界問題。
2016年第十九次東盟與中國領導人會議通過《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紀念峰會聯合聲明》、《中國—東盟產能合作聯合聲明》、“中國與東盟國家應對海上緊急事態外交高官熱線平臺指導方針”和“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于在南海適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的聯合聲明”,強化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一致強調通過和平解決有關爭端。
開發和利用南海諸島海洋資源,要堅持開發和保護并重,對南海諸島海洋資源立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旅游發展規劃,有計劃、有步驟、科學地開發和利用南海諸島資源,提出南海諸島海旅游目的地建設科學的方法。
二、南海諸島旅游目的地建設戰略與對策
海南省旅游發展規劃綱要,把海南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世界一流的海島海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及南海資源開發服務及海上救援基地等。因此,南海諸島旅游目的地建設要結合散布在南海上的各島嶼特征及生態承載能力,規劃開發建設格局,從而確保南海諸島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南海諸島旅游業目的地建設戰略
1.可持續化戰略
充分考慮南海諸島旅游資源在空間生態上的承載能力和客源承載力,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在生態系統健康循環的基礎上系統開發,實現旅游生態綠色發展,確保南海諸島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2.市場化戰略
分兩步走,先立足國內,精準定位南海諸島旅游產品,第二步,在共享互通國際大背景下,逐步培育國際市場。從產品體系、形象營銷與體制保障等角度出發,加快推進南海旅游“走出去”。
3.協調融通戰略
加快推進南海諸島旅游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協調融通,建設具有鮮明海洋特色的泛旅游產業體系。
4.信息化戰略
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發布平臺,打破傳統信息傳播單向弊端,打造全方位南海智慧旅游系統,完善“互聯網+旅游”發展的信息平臺建設。
(二)南海諸島旅游目的地建設對策
1. 藍海意識。深入地認識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發展海洋旅游業是我國國策。當前,我國穩定的政治環境和強大的綜合國力,已完全具備了發展海洋旅游業的經濟實力,只要明確目標、搞好規劃、統籌協調、各方參與,一定能實現走向藍海的戰略國策;
2.政策配套。海洋旅游業是一個對外窗口,為了發展南海旅游業,國家在政策方面要給予傾斜,制定能落地的優惠政策,改善投資環境,減少投資者的投資和經營風險;
3. 國際標準。要貫徹品牌帶動戰略,樹立和提高南海諸島旅游品牌的形象和地位,以國際標準作為衡量準則,與國際海洋旅游業,特別是與地中海、加勒比海兩大旅游目的地接軌。
4. 科學技術。要引進國際上開發海洋旅游資源的高新技術,積極引進人才,南海諸島旅游目的地建設要依托沿海旅游港口城市如三亞等,使其更加穩妥和快速發展。
三、南海諸島旅游目的地建設目標和旅游產品創新
把南海諸島建設成繼地中海、加勒比海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海洋旅游目的地。
南海諸島旅游資源與人文旅游資源品位和稀缺程度極高,適合開發熱帶海洋觀光、新婚蜜月、休閑度假、潛水健身、潛海漁獵、生態旅游、科普探險等旅游市場。
(一)建設目標
第一階段,編制南海諸島旅游目的地建設規劃,加快三沙港和能容納1000人留島過夜入住酒店的建設,完成三沙港口、機場改擴建項目。
第二階段,開通三亞至三沙班輪線和設計一程多站的南海諸島旅游線路。
第三階段,積極推動三沙海洋國家公園建設,重點開展晉卿島、甘泉島的旅游開發工作,完善晉卿島、趙述島、羚羊礁、甘泉島、全富島、鴨公島、銀嶼島等島嶼的旅游服務設施建設。
第四階段,建設中沙群島海洋觀光旅游區、南沙群島郵輪休閑旅游區。
(二)海南諸島旅游產品構建與創新
因地制宜,從南海諸島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地理諸元要素出發,建立多元化、綜合性的旅游產品體系,拓寬旅游產品開發渠道,以適應當前旅游者不僅期望通過旅游獲得感官的滿足,而且實現其精神需求、體驗需求。
一是引導開發沙灘晚宴、沙灘酒吧、沙雕藝術、沙灘婚禮等創意海上活動。
二是開發三沙特色島礁精品度假旅游。建設我國第一個海洋類型的國家公園——西沙群島國家公園,打造以永樂群島為主體的三沙旅游核心功能區。
三是做大做強郵輪旅游。因為郵輪旅游在滿足游客游覽南海的需求的同時,又可以降低游客對海島生態系統的影響,游客在郵輪上不僅可以盡情欣賞蔚藍的海水、穿梭的魚群、浩瀚的海洋,而且可以走下郵輪登上島礁游覽觀光,到了晚上可以住在郵輪上。
四是積極發展帆船、游艇等旅游項目,與環海南島游艇休閑旅游線路網絡互聯。
五是開展岸礁潛水、島礁潛水、香蕉船、飛魚船、海底漫步、空中飛人等一批特色項目,發展豐富多元的海上運動旅游。
六是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旅游,將海上絲綢之路文化融入郵輪旅游。
七是積極培育海洋旅游新業態。建設三沙低空飛行試點基地,特別是水上飛機平臺。
八是打造一批海底觀光基地和島礁體驗基地,開發海洋旅游新業態。
四、南海諸島旅游目的地建設措施及原則
南海諸島旅游目的地建設存在著成本高風險大問題。首先是建設成本高,如修建港口、開辟海上旅游航線和購置游船等;第二是經營成本高,南海諸島旅游受海上自然氣候的影響大,客源不穩定,對海上的從業人員能力要求高,人力成本必然高;第三是經營南海諸島旅游業存在著很大的風險。
從遠近和難易度來考慮,首先應從建設西沙群島開始,并以此為樣板,積累經驗,然后再逐步開發其他諸島。《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西沙旅游,有序發展無居民島嶼旅游。
西沙群島距三亞150多海里,以永興島為中心,有40多個島礁和沙洲,散布在5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上,西沙群島不僅具有觀光旅游度假勝地應具備的清澈海水、燦爛陽光、潔白沙灘、藻類植被、新鮮空氣五大自然要素,而且還有極富特色的海洋生物資源、美麗的海底珊瑚礁、絢麗迷人的熱帶海洋島嶼風光以及南海諸島紀念碑、將軍林、海洋博物館等豐富的人文景觀,對國內外游客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西沙群島也是通往其他群島的交通樞紐和橋頭堡,但目前往來西沙群島及其他諸島主要依靠船舶和空中運輸,大型郵輪雖然能夠到達三沙市永興島,但僅能停泊在錨地,依靠小艇橋接,游客也只能上岸游樂,不能滿足游客在島上入住的要求。
要加快西沙群島的旅游業發展,首先得解決西沙群島的通路問題,在這方面可以向夏威夷群島學習。
(一)西沙群島旅游目的地建設應采取的措施
1.建立西沙群島旅游目的地建設的陸上配套。加強專項為西沙群島旅游目的地提供后方基礎設施和補給的建設,同時,在西沙永興島、晉卿島建設海上觀光、休閑娛樂等專用碼頭和補給基地,逐步建設成為西、南、中沙群島旅游開發、服務的中轉樞紐。
2.建立西沙群島旅游標識系統,和臺風、海浪等海上氣候預報預警系統,健全安全預警和應急機制,完善海上救援、海難搜救等安全救助體系。
3.項目推動。要盡快策劃一批啟動西沙群島旅游目的地建設的大項目,開發珊瑚礁觀光、科學考察、海底潛水、海洋探險、海上運動、海上娛樂等旅游項目,盡快開通海南島至西沙的班輪航線。
4.出臺推動西沙群島旅游目的地建設所涉及的海洋、島礁、財稅、金融等優惠政策。
5.建立西沙群島旅游目的地建設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項目建設對海洋環境造成影響的評價。
(二)西沙群島旅游目的地建設應堅持的原則
1.主權至上原則。以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為最高目標和原則,要理順主權維護和發展旅游、開發和保護之間的關系。通過南海旅游業的建設和發展,并使之常態化,順理成章地宣示了我國海洋疆域的主權。
2.效率效益原則。西沙群島資源開發應堅持高效、高標準的要求,在重大項目實施上,開辟綠色通道。
3.規劃指導原則。注重科學規劃,確保在西沙群島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指導作用。
4.多元主體原則。要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西沙群島旅游目的地建設,形成合力,服務南海旅游業發展建設。
5.包容互惠原則。建立與國內外所有參與者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
6.市場化原則。構建資源整合、主題營銷、創新營銷三位一體的旅游市場營銷體系,形成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品牌突出、效益良好的旅游市場發展新格局,不斷擴大西沙群島旅游觀光度假區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7.開放性原則。在保證軍事安全的前提下對外開放永興島,永興島是西沙群島最大的島嶼,也是西南中沙群島的交通樞紐。
8.創新原則。開發和創新西沙群島旅游產品,以觀光體驗、追尋刺激等為主。如潛水觀光、海釣、潛水捕撈、趕海文化等。
9.綠色優先原則。西沙群島及其他諸島能源是發展南海旅游業的最大障礙,不可能從海南本島架設能源管線,南海諸島能源建設,必須遵循就近就地、綠色環保原則,為島礁照明、通訊基站等提供動力,可以通過開發風能、太陽能、潮汛能等解決。
10.因地制宜原則。西沙群島旅游業發展,船舶是主要交通工具,因此港口、泊位建設是關鍵,主要島嶼都要辟有泊位和碼頭,保證島間交通小艇、舢板、小型漁船、水上飛機泊靠,保證海島間物資、客流集散,發揮向各島礁及南海海域其他群島的輻射和帶動的作用。
五、南海諸島旅游目的地保障體系建設
(一)組織保障,政府組織引導,多部門聯動協調,強化旅游公共服務職能,推進合作。
(二)法規保障,引導和規范新業態健康快速發展。南海諸島旅游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需要健全的旅游法律法規作保障。
(三)政策保障,一是產業優先政策,創新發展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控制生態保護旅游項目的開發;二是產業優惠政策,進行適度政策補貼;三是獎勵促進政策,建立考核評價機制,給予獎勵和補助;四是對外開放政策,發揮“落地簽證”和“26國免簽”政策效應,進一步爭取“全球免簽”政策,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南海諸島旅游品牌形象、產品和服務質量。
(四)人才保障,加快旅游職業教育,培養合格旅游專業人才。加大現有院校旅游專業建設力度,加強國際合作,建立“國際化旅游人才培訓基地”,完善的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是南海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五)旅游信息保障。隨著旅游信息獲取方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傾向于通過網絡獲得與旅游相關的大量信息。面臨這樣的大環境,構建南海旅游信息服務系統平臺勢在必行,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加強旅游信息溝通,將交通、景點、旅游產品等納入平臺,為游客提供旅游產品介紹、查詢、預訂等多種功能的服務。
(六)安全保障,加快南海諸島救援基地和救生隊伍建設,不僅需要滿足南海諸島旅游安全,同時也能滿足南海船舶航行和南海海洋生產安全需要。旅游活動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旅游安全管理體系的完善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南海旅游開發必須建立南海旅游安全保障機構,負責對旅游安全進行管理及為突發事件確立應急預案,完善旅游緊急救援服務與旅游保險體系,增強南海旅游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