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獻民?オ?
摘要:本文從對外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自信談起,分別從包容尊重和理性認識兩方面探討了文化翻譯過程中翻譯人員應該注意的問題。作者認為,包容尊重反映出對社會現實和翻譯實踐的尊重,文化沒有優劣,只有各自發展特色的區別,現有的西方文化中心論影響之下的翻譯理論體系有其可利用的價值,應當堅持其科學的一面。在理性探索適合中國文化翻譯的理論體系方面,作者給出了三方面的建議和方法,一是認清文化翻譯的本質,二是抓住文化翻譯的時代機遇,三是堅持創立科學的文化翻譯方法。
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從統治階層到民間百姓,對于西方事物的態度,無不充斥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觀念,概以“我本天朝,他為蠻夷”作為其對外交流的主導思想。以鴉片戰爭為標志,世界中心從以儒家文化為影響核心的東亞轉移到以基督教上帝為影響核心的歐美西方。以此為起點,在眾多世人心中,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其心目中開始有了“儒家衰落,上帝興起”的錯覺。從此,這種“衰落興起”開始影響并左右了我們國人從生活到國家大政方針等幾乎涵蓋全部的內容。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家實施改革開放強國戰略,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和幾代人的努力,今天的國力無論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完全可以給國人以足夠的自信。
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通過“構建和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提高傳播能力。擴大文化領域對外開放,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等方式實現“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宏大構想,同時指出“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這無疑給文化外宣從業人員增添了新的工作動力,也為新時期文化外宣翻譯實踐指明了工作的方向。作為對外文化交流踐行者之一的翻譯從業人員,如何認識這一問題,并在實踐中更加精確地實踐這一思想,值得我們思考。
對外文化交流的自信來自實力基礎上的包容、尊重和理性,這一理解對于文化翻譯同樣適用。關于實力這一基礎,早已不再是國人自我貶低的因素,但同時,在現實中,對于實力盲目自信者也大有人在。對于實力的清醒認識,一定要清醒、客觀。而本文主要從包容、尊重和理性展開討論。
文化翻譯中的包容和尊重
首先,必須時刻認識到,文化之間沒有優劣之分,沒有強勢、劣勢之分,盡管一定時期一定區域存在強勢文化這一現實,但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思想認識上的平等,即包容和尊重。
第二,承認翻譯實踐中的多樣性。在長期的翻譯實踐中,由于各種原因,如地域差異、政治變遷、經濟發展、宗教因素等,造成翻譯實踐的多樣性,表現為同一個對象,有多種翻譯形式;不同的翻譯對象,只有一種翻譯形式;有的翻譯對象,在對方文化中甚至沒有對應的翻譯形式。翻譯從業者必須接受并尊重這些客觀現實。
第三,以西方基督教文化為主導的文化中心論將在今后很長時間內持續存在。長期以來,西方文化中心論之下的翻譯理論和體系相對于落后國家的來講顯得更加完善和系統。作為后來者,要將自己的文化向世界介紹和推廣,很難離開現有的翻譯理論和體系去獨創自己的方法,而樹立一個更加現實的思想則顯得尤為必要,即借助現有的翻譯理論體系,先行實踐,然后在實踐中摸索并建立適合自己的理論體系,并最終擺脫對西方文化中心論思想下的翻譯理論體系的依賴和影響。
文化翻譯中的理性認識
第一,認清文化翻譯的本質。文化翻譯究其實質,是在一定經濟保障之上,系統性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過程中,為推動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了解,加快外界的對其的了解速度,由一批專業人員在掌握語言這項基本溝通工具的基礎上,所開展的具有橋梁性質的活動。西方社會從工業革命開始,就開始以經濟為基礎,文化輸出為主要方式,建立世界認同的西方文化中心論。時至今日,這一觀念還在影響著全世界大多數人。因此,文化自信中的理性首先得看清其本質。同時,弄清這一點,對于翻譯從業人員的翻譯實踐來講也很重要,因為文化翻譯中雖有不少的創造性成分,但更多表現的則是服務性質。同時為了配合國家的發展戰略,翻譯人員還得做到有選擇、有目的,做到有所譯有所不譯,翻譯應該翻譯的文化要素,主動在翻譯過程中去除文化中的糟粕因素。
第二,認清文化翻譯的時代機遇。文化翻譯目前的現狀可以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來形容。從積極的角度看,這一現狀反映出翻譯從業人員的高亢熱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但從消極的角度看,其反映出的更多是一種“亂”像。從鴉片戰爭開始,國人睜開眼睛看世界開始,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再到八年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新中國的建立到打破一切的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開放時期,以及今天倡導建立文化自信階段,我們國家的文化翻譯從未停止。但究其內容,更多的是將國外的文化帶進來,在國內進行宣傳和推廣。而幾次重要的歷史階段,比如辛亥革命至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抗日戰爭勝利后,新中國建立初始等,國人都因各種原因沒有抓住歷史機遇,錯失以外向型文化交流為方向的文化翻譯良機。隨著國力的發展,國人逐漸領悟到文化交流,尤其是外向型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今天,在建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戰略思想的指引下,國家從政策和物質等多方面對包括文化翻譯在內的文化交流給予支持和扶助。翻譯從業人員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
第三,堅持文化翻譯的科學方法,善于創新,最終形成文化翻譯的理論體系。萬事萬物皆規律,做事情必須講方法。在具體的文化翻譯實踐中,科學和系統的翻譯方法必須堅持。要借鑒國外現有的先進理論和方法為我所用,同時結合中國文化翻譯實際,總結出一套我們國家對外文化交流中文化翻譯的系統性方法,為今后的翻譯實踐建立理論基礎和方法基礎。同時,必須善于創新。國外的翻譯理論和方法固然有其科學的一面,但是由于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差異,這些理論和方法未必完全適合中國的文化,也未必適合中國建立強大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構想這一時代特色命題,因此,必須在實踐中進行創新,對現有的翻譯理論和方法體系進行適應性改造,必要時,要敢于拋棄不符合甚至阻礙我們實現文化強國戰略構想命題的觀念和方法,敢于而且有能力開展符合我們自己的理論和方法探索,并最終創建我們自己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結語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偉大的戰略構想固然美好,但對于從事文化翻譯的人員來講,需要的則是踏踏實實的實踐和摸索。
建立對外文化交流中的翻譯自信,盡管面臨很多問題,但是依然需要翻譯從業人員認真面對,既不能束手無策,又要克服盲目自信。文化本身所具備的魅力為文化翻譯人員表現其尊重與理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文化翻譯者在此基礎上,應該更加務實地探索科學的方法,為今后建立自己的翻譯理論體系進行不斷的探索。有朝一日,在文化翻譯的世界舞臺上,中國的文化翻譯人一定會創建屬于自己的文化翻譯理論體系,沒有歧視,只有尊重,能夠更好地促進世界各民族、各種族以及不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融合,減少沖突,減少誤解,減少矛盾。
[參考文獻]
[1]倫理視角下的中國傳統翻譯活動研究,彭萍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9月
[2]英漢文化互譯教程,蘭萍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3]十八大報告,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_6.htm
[4]中國文化概要,廖華英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