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仙靈+張敬軒?オ?
摘要:青州市發展特色健康養生產業是發展民生、改善產業結構、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需要。加快青州市特色健康養生產業的發展需要實施完善科學規劃,創新發展模式,加強政府引導,培養復合型養老產業人才等舉措,大力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加快促進產業協調持續發展,積極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關鍵詞:健康產業;青州市;發展對策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養老問題則是當前我國最重要的社會熱點之一。健康養老產業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健康老齡化”巨大剛性需求的長久之計。青州市委市政府抓住這一機遇,提出要積極發展健康養老產業,把健康養老產業作為一項戰略性工程,認真統籌規劃,健康發展。
一、青州市發展特色健康養生產業的意義
(一)青州市發展特色健康養生產業是發展民生的迫切需求
健康是人類自身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富有,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不斷深化,希望通過食品、健身、養生等追求更好健康狀況的愿望將更加強烈,全民上下重視健康的社會氛圍日益隆厚。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劇,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成為關注的社會問題。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為政之道,民生為本。我們要念之再三,銘之肺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健康是幸福之基”。
(二)青州市發展特色健康養生產業是改善產業結構的重要課題
健康產業是一種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涉及醫藥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保健器具、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健康產品的總需求急劇增加。健康產業將成為引導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產業,也是滿足社會公共服務、民生服務需求的朝陽產業和高科技含量高、消耗低、污染少、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產業、綠色產業,還是涉及橫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新型產業。
(三)青州市發展特色健康養生產業是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內容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爾·皮爾澤在《財富第五波》中將健康產業將為繼 IT 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在諸多國內城市,更是把建設健康城市作為戰略目標,將健康產業發展納入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內容。從國際和國內現狀來看,健康產業都正表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正處于一個快速的上升通道內。推動健康產業發展,既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是轉方式調結構的新經濟增長點,也是提高居民幸福指數,滿足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的需要。
(四)青州市發展特色健康養生產業是打造健康濰坊的重點園區
在今年濰坊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劉曙光市長指出要統籌保健、醫療、食品、養老、康復,建設大健康產業發展聚集區,打造健康濰坊。山東青州·青城國際養生旅游度假區是濰坊市健康產業新攻略中規劃建設的十大重點園區之一。近年來,青州市在健康產業發展上,依托自身優勢,突出重點,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存問題,亟待創新升級,
二、青州市發展特色健康養生產業的基本理念
(一)青州市特色健康養生產業的發展定位
2016年青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發展健康產業,要打響“中國長壽之鄉”品牌,以養老產業為內核,以旅游產業為先導,以文化產業為平臺。重構與壯大青州旅游的同時,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養生養老示范單位、國家社會化養老的典范和山東省養老示范基地。
(二)青州市發展特色健康養生產業的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健康養生產業的發展將為青州帶來數億元的稅收,并將間接帶動多個行業的快速發展,通過產業結構優化,拉動綜合經濟發展。
2、生態效益:健康養生產業的發展將極大優化青州全域的生態環境;健康產業所構建的生態循環模式會形成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支撐青州的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3、社會效益:面向全國,緩解嚴峻的老齡化形勢;輻射山東,成為復合型、產業化社會養老項目的試點;立足青州,向社會提供中、高端養生養老床位,創造更多的創業機會與就業崗位。
(三)青州市發展特色健康養生產業的模式
1、花卉觀光健康養老基地——以黃樓花卉為發展核心
呈現千畝花海、花開四季、碧波綠野的大地風貌與獨特景觀,以生態休閑、高端養老、養生度假為核心功能,建設全方位、國際化、最前沿的養生養老服務體系,兼顧農業轉型示范、美麗鄉村建設、區域環境改善的生態養生養老度假區。
2、田園健康養老基地——以譚坊鎮蔬菜為發展核心
以觀光采摘為主打,圍繞養生養老、旅游休閑、文化產業、農業轉型四大訴求,綜合構建發展模式、運營體系與核心吸引力,力求帶動周邊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桿、美麗中國的樣板、美麗鄉村的示范上,形成引擎。
3、山水旅游健康養生基地——以“兩山一水”為發展核心
以福壽名山云門山和駝山,以及南陽河為背景,打造一處囊括度假型、康復型、居家型等7種老年公寓及醫院、國醫堂、購物中心等配套設施的休閑養生圣地,輻射淄博、東營等周邊區域,大大提升青州市養老產業檔次水平,成為鄉村特色旅游的新亮點。
三、青州市發展特色健康養生產業的舉措
(一)完善科學規劃,促進產業協調持續發展
健康養老產業涉及到方方面面,前期投入很大,產業做成熟需要很多年,這不僅需要政府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同時也需要企業不要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速度,不能以搞“短、平、快”的投資心態想迅速獲得回收效益。因此要求政府一定要高標準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健康產業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大健康產業體系。要搞好產業規劃,就要盡快成立健康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開展專項摸底調研,找準定位,科學地制定好健康產業的發展戰略規劃,指導健康產業的精準定位與規劃發展,推動健康產業與三次產業深度融合,逐步形成完備的健康產業體系,規劃建設一批綜合性高端養生養老項目,打造養生養老示范基地,把健康養老產業作為青州的“朝陽產業”來抓,叫響“健康青州”品牌。
(二)加強政府引導,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法規
由于健康行業的特殊性,直接關系群眾生命安全。鑒于青州的健康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機制還不成熟,政府應發揮輿論、政策、資金引導、政策法規等相關配套等方面的作用。政府應積極制訂并出臺扶持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對健康產業技術創新、項目創新方面的財政補貼,財稅、融資優惠政策,金融扶持與傾斜政策,建立產業集群基地等,以減輕健康產業創新發展負擔,支持健康產業快速做大做強。政府盡快設立健康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對中小型健康企業進行啟動扶持和低息貸款,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符合信貸條件的重點健康企業信貸支持,解決融資難問題。加大對健康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在相關配套還不成熟的時候,政府應發揮監管和引導,相關部門要及時掌握大數據,了解公眾需求,鼓勵企業勇于創新,完善企業誠信鏈條。
(三)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推進養老模式轉變,由單純的傳統養老向健康養生方向發展,創新“健康+養生文化”、“健康+旅游文化”模式,以養生保健文化帶動高端旅游,推動現代高端健康服務業發展,對新建的養老機構和設施,全部要求集醫療、保健、康復、娛樂、休閑為一體,全方位、多層次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養生養老需求;探索發展旅游型、鄉村田園度假型、候鳥式養生養老。增加高端養生文化的要素,發揮健康企業的健康產品與健康服務品牌優勢,設計高規格的養生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把高端健康服務產業特色集中展示,推進健康為核心的養生文化之旅。積極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形成“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發揮旅游資源優勢,在云門山、彌河濕地公園、黃花溪等重點景區內規劃建設養老養生設施,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在西部山區古村落、民俗村等建設鄉村田園式養老養生設施。積極與各地養老機構建立聯系網,承接休閑觀光和短期養老客源;推進養老產業化進程。圍繞養老服務業發展,充分挖掘潛在市場規模,打造養老產業鏈,積極發展老年用品、醫療康復、娛樂教育、休閑旅游、餐飲等產業,實現養老產業和其他產業相互推動、協調發展。
(四)以項目為載體,大力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在青州市15家社會養老服務機構,49處農村幸福院,9處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基礎上,開工建設長庚養生文化園、桃園谷高端休閑養生區、東籬居老年服務中心、青城養生養老休閑中心、銀領國際國醫堂養老公寓、文官山養老養生等項目。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老年人服務中心等服務組織,推動建立鄰里互助點、老年助餐點等居家養老服務載體。在城區以15分鐘為服務半徑,規劃建設服務設施,逐步建立起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和安全援助等服務。加強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建立“12349”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醫、助潔等綜合性上門養老服務。
(五)改變觀念,加大宣傳,吸引社會各界參與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網絡,大力營造健康宣傳教育的氛圍,提升全民健康觀念。特別是青州市中醫藥是優勢,政府在支持中醫中藥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保健功能研究與開發利用,培養全民健康的養生、保健理念,并促進中醫藥在健康產業上帶頭作用的發揮。出臺相關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鼓勵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同時積極做好配套,合力促進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發展健康養老產業,亟需政府扶持力度,這決定了社會資本投入的積極性。加大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才能使健康養老產業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促進產業發展。
(六)加快培養復合型養老產業人才
人才是行業獲取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因此應當把人才培養提升到戰略地位。作為新興產業的新興人才,健康產業從業人員不僅要具備管理、經濟、法律知識和溝通能力,同時還要掌握基本的醫學、藥學、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技能。要鼓勵健康產業充分利用好現有的人才政策,大力引進與健康產業有關的研發人才和高端的市場策劃經營人才。利用好政策優勢,大力推進中醫中藥在保健功能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對健康服務類的人才要在建立服務標準和規范的基礎上,依托濰坊市護理職業學院等職校資源,加大培養、培訓力度,嚴格持證上崗制度和退出機制。加強行業內部的聯系,充分發揮好現有的研發機構的研發功能,并適時地引導他們向公共的研發、檢測平臺轉變,為社會提供公共技術服務。
[參考文獻]
[1]羅軍飛 廖小利《社會治理視角下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廣西社會科學》2016年4期
[2]張鄖《新常態下的養老產業發展路徑》《江漢論壇》2015年6期
[3]王橋《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進程、存在的問題及產業化之路》《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6期
[4]翟振武 陳佳鞠 李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大趨勢、新特點及相應養老政策》《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3期
[5] 屈昌輝《建立以社區養老為中心的養老服務產業體系研究》《城市發展研究》2015年11期
[6] 朱海龍 歐陽盼《中國人養老觀念的轉變與思考》《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1期
[7]《濰坊市出臺健康產業新攻略 規劃建設十大重點園區》http://www.wfnews.com.cn/index/2015-09/15/content_1585514.htm
[8]《2016年青州市政府工作》http://xxgk.qingzhou.gov.cn/SZFBGS/201603/t20160303_338715.htm
(作者單位:中共青州市委黨校,山東 青州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