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睿?オ?
摘要: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是企業競爭力提高的標志。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一個企業競爭力的強弱。山東院通過制定符合企業實際和發展方向的戰略目標、堅持以市場需求作為創新力提升的導向、完善創新機制體系、加強創新文化建設等途徑,不斷促進企業創新力提升。同時,仍需在創新激勵機制、創新平臺、創新文化建設以及企業家精神培育、員工培訓等方面繼續提升。
關鍵詞:創新力;發展戰略;市場需求
引言
創新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源源動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1]作為全面面向市場競爭的企業,山東院要在競爭中制勝、取得長足發展,具備超強的創新力顯得尤為重要。
一、創新力
“創新之父”熊彼得認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企業創新力就是企業在市場中將企業要素資源進行有效的內在變革,從而提高其內在素質、驅動企業獲得更多的與其他競爭企業的差異性的能力,這種差異性最終表現為企業在市場上所能獲得的競爭優勢。[2]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是企業競爭力提高的標志。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一個企業競爭力的強弱。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其競爭力也強,反之亦然。
二、山東院創新力現狀
(一)制定符合企業實際和發展方向的戰略目標
山東院不斷創新完善企業發展戰略,結合企業實際和發展目標,提出了“兩化一創”戰略,即:“培育差異化優勢,提升國際化能力,創建國際型工程公司”。其中,“差異化優勢”可以看作是一種創新力,包括業務領域、服務模式、技術能力、投融資能力、核電發展平臺等方面的創新優勢,是山東院在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時,體現出的“與眾不同”的價值,以此形成區別于行業其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堅持以市場需求作為創新力提升的導向
市場是企業創新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也是檢驗創新成果的標準。創新的成果只有與市場接軌,生產的產品才能為市場接受,也才能收回研發投入或實現投資利潤的最大化。作為全面面向市場競爭的企業組織,山東院的創新方向不能是盲目的,必須與客觀實際相符合,即與市場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三)完善創新機制體系,保障創新成果
創新需要一套有效的管理程序和科學的管理流程,山東院的創新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引領,以行業發展和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各技術研發中心為主體,形成涵蓋技術研發與工程應用有機結合的研發體系。一是抓好創新機構建設。設立了企業科技委員會,2011年又在行業內首批成立了科研部,歸口全院創新管理工作。二是以研發平臺為依托開展創新。2008年以來,先后設立了9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各中心開展多種類型的課題研發,在吸引國內外研發資源、發揮產學研結合優勢、形成高水平成果、提升企業整體技術實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做好科技研發中長期戰略的制定。超前開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積極培養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客戶需求。四是注重產學研結合,形成協同創新。充分發揮“學研”的先導作用,將現有技術資源與市場需求高效整合,加快研發成果的轉移轉化效率,創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四)加強創新文化建設,促進創新力提升
在國家核電三和文化引領下,山東院以創新創造創業為主題,重視企業創新文化建設,開展員工創新行動,不斷促進企業創新力的提升。山東院堅持的理念是,把所承擔的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既作為生產經營的主體,也作為企業和員工技術創新的平臺。如果一個項目僅僅按照國家規程完成設計投產,沒有形成創新成果,這就不是一個成功的項目設計,必須有所提高,有所創新。山東院把創新團隊、創新個人、企業創新標兵作為企業先優評比的核心項目,引導建立全員創新意識和企業創新文化,使創新工作常態化。
(五)山東院創新的主要成果
一是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創新人才隊伍。目前,山東院研發人員約占全部人數的25%,高級職稱人員所占比例約為50%,涵蓋了全部業務板塊。1人入選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人被評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獲評電力勘察設計行業“資深專家”,3人入選山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52人進入國家核電“813”科技人才。二是科技投入持續增加,科技成果豐碩。科研經費投入逐年增加,近四年科技活動經費總額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平均保持在3.2%以上,R&D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保持在2%左右,為科技項目研發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持,并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從2008到2012年底,共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5項;獲得授權專利78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電力專有技術19項,軟件著作權19項;參編國家、地方及行業標準29項,主持行業與國際標準對標1項。三是通過創新,贏得市場和利潤。近三年,山東院主營收入年平均增加了30%,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應用帶來收入占企業年總收入的60%以上,年平均利潤增長50%,已經走上技術創新能力強、市場份額增加、利潤提高、再創新的“三螺旋”上升軌道。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國際、國內電力市場持續萎縮的情況下,山東院各項經營指標持續提升,盈利能力大大增強。
三、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力要關注的因素
2013年,山東院在制定《員工行為指引》過程中,通過資料研究、高層訪談、中層訪談、員工座談會、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分析等方法,客觀了解山東院的管理現狀和文化特征。經過基本的數據統計分析,在200余人次的網絡調查問卷中,關于“創新能力建設方面,山東院有待加強的方面(最多選兩項)”:“形成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占58%,“完善的創新基礎平臺”占53%,“培育良好的創新氛圍”占37%,“提升全員的創新能力”占31%,“領導積極倡導,銳意創新”占15%。根據問卷結果,可以看出山東院在創新力建設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的地方,如創新激勵機制、創新平臺、創新文化、企業家精神等,另外也有一些問卷之外的影響因素,如員工培訓等。
(一)企業領導者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企業領導者是企業發展中一種特殊的人力資源,是創新活動的倡導者、實行者和推廣者,是企業創新活動的核心。離開了企業家強烈的創新的意愿和能力,就不會有任何的創新措施的實施。
(二)完善企業創新的激勵機制。企業的具體激勵措施多種多樣,主要包括物質激勵、情感激勵、企業發展前景激勵三大類。目前絕大部分企業對于創新的激勵過多的集中于物質激勵,反而會對創新起阻礙作用,這提示我們對創新的激勵必須從工作本身出發,激發員工“自發的、為工作而工作的內部動力”,否則,過度的外部刺激,特別是物質刺激可能會事與愿違。
(三)構建“鼓勵冒險,寬容失敗”的創新型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將企業凝聚起來的“膠水”,這種凝聚效應全面體現于企業的各個方面,任何為了提高企業創新力的舉措必然應該有相應的企業文化轉型計劃。最有助于創新的企業文化應該是這樣:更加外向型而非封閉型的文化;更加靈活、適應變化的文化而非一味求穩的文化;扁平化而非等級化管理的文化。
(四)加強員工培訓。企業員工的創新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后天的學習和訓練。因此,企業應重視員工素質提升,加大員工學習培訓經費投入,對員工加強創新方面的學習、訓練,提升創新技能,從而提高企業的創新水平和持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網絡文件.
[2]呂宏芬,余向平,企業創新力的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企業經濟,2007年第5期.
(作者單位: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