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曾經的偶像企業會變成失敗者?它們為什么不再優秀?通常說來,有三種力量在起作用。
戰略已死!
任何戰略都不可能永遠成功。近年來,戰略的壽命有所縮短。對人類來說,最容易引起死亡的疾病是心臟病、癌癥和中風。相比之下,戰略出現如下狀況時就會死亡。
1、遭遇復制
隨著時間的發展,原本新穎的戰略會變得老套。捷藍航空在西南航空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犀利士、艾力達抄襲了萬艾可。谷歌的安卓平臺在很多方面都復制了蘋果的iOS系統。有些戰略比其他戰略更難復制(特別是那些利用了網絡效應的戰略),不過,只要潛心鉆研,大部分戰略都可以被解碼。
2、遭到淘汰
新人創造了更有效的方法滿足顧客需求的時候,好的戰略就會被更好的戰略淘汰。數碼相機淘汰了膠卷,Skype的客戶再也不用支付昂貴的國際電話費。相對于傳統的百科全書而言,維基百科創造了免費的百科全書。有時候,一個具有無限潛能的戰略可以得到復制,但也會被淘汰出局。
3、元氣大傷
強大的客戶或新的競爭對手,可以通過奪取利潤豐厚的生意,使得某一戰略不起作用。特別是在互聯網上,議價能力從廠商轉移到了消費者手上。顧客手頭擁有幾近完美的信息,他們使所有的東西價格下降,比如汽車、保險、賓館和奢侈手表。對許多公司而言,在利潤方面,和資金充足的對手相比,消息靈通的客戶構成了更大的威脅。競爭激烈,會使利潤下降。歷史上,大部分公司都是寡頭壟斷。通過管理障礙、專利墻、銷售壟斷和規模經濟,大公司會將新公司排擠出去。今天,這些障礙慢慢瓦解。管制放寬、技術商品化、網絡全球化、大量風險資本掃除了障礙,一群新公司踏平了曾經看似堅不可摧的防御工事。
難逃的3法則
1、大數定律
眾所周知,大公司的發展比小公司難。要想使一家擁有400億資金的公司增加25%的收入,必須創造100億的收入。而一家擁有4000萬資金的公司想要增加25%的收入,只需要再創造1000萬就夠了。商業和生物學類似,大的東西增長相對緩慢。
2、平均法則
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永遠超越平均現象。杰克·韋爾奇任職GE的最后五年,市值從不到900億美元增長到5000億美元。2000年,伊梅爾特繼承了韋爾奇的衣缽,為了保持高速增長,他不得不在頭五年任期內使GE的市場價值增長到3萬億美元。但這是不可能的。將時間從一年延長到五年,然后延長到十年,超越平均速度的可能性為零。從長期來看,根本不會有快速發展的公司。
3、收益遞減規律
收益和利潤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所減少。市場日益成熟,公司發展緩慢,生產率提高越來越難,就像切肉的時候,越靠近骨頭,越難切。不管運營項目如何,時間越長,投入回報比例會越來越低。
這三個法則不像重力一樣不可克服,但是只有少數公司可以做到。最好的辦法是,將大公司變成小公司,為其設定富有挑戰性的增長目標,大膽地將資源轉移到快速增長領域,舍棄增長緩慢的領域,尋找新的差異化。
總之,有一個簡單但很多人經常對它視而不見的經驗是:為了保持成功,你得愿意放棄一些不再成功的東西。
成功腐化組織
1、文化:勇于開拓→誓死防衛
一旦一家公司獲得了行業領頭羊的地位,它的員工自上而下都會固步自封。組織的氛圍由勇于開拓變成誓死防衛。曾經向現狀發出挑戰的執行官也安于現狀。有人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他們馬上會問,“這對公司的根基有什么用?”結果就是,公司不再嘗試冒險。
2、創新→提升;探索→坐享;綱紀成為重中之重
隨著一家公司的發展壯大,它的重心會由創新變為提升,從探索變為坐享。紀律、專注和一致成為重中之重。這些對效率來說很管用,但對增強適應力來說就是死路一條。不久之后,商業體系的各部分都密不可分,任何一丁點改變都極具毀滅性。
3、過去正確的戰略變成教條
通過強化多年前甚至是十多年前的政策決定,成功使戰略成為教條般的信念。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的“最好的”方式現在變成“唯一”的方式。成功也使幸運變成了天賦。如果一項戰略來自于某位開創者或者首席管理者,想改變陳舊的策略,就會非常困難。在成功面前,你無從爭辯,面對一名成功的首席執行官,你更啞口無言。
4、思想上的懶散和“摘桃”策略
充足會使執行官的思維越來越懶惰,他們開始認為,成功就是要在開銷上超過對手,而不是在思維方式上超過他們。當資源替代創造力的時候,投資者就該減少股份了。
5、“富二代”思維
公司幾十年的平穩增長會讓執行官們認為,成功會繼續。如果高管沒有從創業家做起,沒有白手起家過,通常會把成功視為理所當然。建立一樣東西比管理一樣東西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勇氣,而改變一樣東西就需要更大的努力了,在職業上機械死板的人從來意識不到這一點。自我滿足和理所當然是過去成功所產生的無法避免的副產品,同時也是未來成功不可調和的仇敵。所以,富二代思維為制約企業長遠的發展,滿足現狀,自然就難以有長遠的發展。戰略也會在這種停滯不前中逐漸失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