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智君
(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
對需求結構優化問題的探討
——基于消費需求結構的角度
祝智君
(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的措施在短期內可以產生明顯成效,但隨后的經濟增長乏力表明了“政府投資+對外貿易”的發展戰略呈不可持續性。轉變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調整需求結構、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已經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最為關鍵問題之一。
需求結構;消費需求;轉型;因子分析
(一)需求結構的定義
一個國家的總需求包括內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內需是指國家內部產生的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而消費需求又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外需是指國家外部產生的需求,主要指出口。需求結構指GDP中內需與外需及內需各組成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需求結構與經濟增長直接相關,體現了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需求結構的合理與優化對于維持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增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現階段我國需求結構的特點
目前我國需求結構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擴大投資需求和對外出口需求,居民消費占總需求的比例過低,而投資比例相對較高,而且在消費需求中,居民消費率過低,對經濟拉動力不足。研究表明,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更為穩定和明顯。投資每增加1%,可以拉動GDP增長0.2%;但居民消費每增加1%,可以拉動GDP增長0.8%。凱恩斯的乘數理論也證明了消費乘數相對于投資、凈出口乘數具有更為顯著的經濟帶動作用。可見合理的需求結構應著眼于增加國內消費需求總量,進而拉動經濟增長。
消費需求分為政府消費和居民消費,本文主要從居民消費的角度進行分析。
(一)恩格爾系數
恩格爾系數是由食物支出金額在總支出金額中所占比重來決定的。一個國家經濟越落后,則在每個國民的平均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費用所占比例越大,即恩格爾系數越大。根據國際通用標準,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型社會;50%~59%為溫飽型社會;40%~50%為小康型社會。我國在2000年成功實現由溫飽型社會向小康型社會的轉型。之后我國的恩格爾系數基本一直呈下降趨勢。與恩格爾系數相對應的,2012年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也較1990年增長了近10倍之多。
(二)與發達國家的消費結構進行對比研究
1.服裝、食品類需求所占比重較高
發達國家消費結構的特點之一是作為基本物質生活資料的食物消費只占消費需求的15%左右,比重較小。如美國的食物需求一般在總消費支出僅占10%左右,日本約為17%~19%。發達國家不僅食物消費的比重較低,而且在消費支出結構的排序上,食物消費的排位通常也很靠后。另外,服裝消費支出在發達國家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也較低,一般只有6%左右甚至更低。這表明發達國家居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已得到很好地滿足,從而有足夠的支出用于享受和發展資料的消費上。而我國的消費層次還沒有完全脫離滿足基本生存層面,城鎮居民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將消費的重點放在外形修飾上,仍未形成對于享受和發展資料消費的意識。
2.居住消費支出比重較高
住房在現代社會更多扮演著發展和享受性質消費的角色,它的數量和質量最能反映物質消費生活的豐裕程度。這一點在發達國家體現的尤為明顯,在發達國家大部分居民的住宅都較為寬敞舒適,別墅式住宅較為普遍,因而發達國家的居住消費需求在消費結構中占的比重較大。而住房消費在我國城鎮居民消費需求中所占比重也較大,這一點與發達國家的數據一致,但是我國居民并未達到享受型住房的層次。居住消費支出高與我國近年來高居不下的房價息息相關。
3.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比重較高
發達國家通常建有完善、全面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居民的醫療保健支出大部分由政府承擔,因而發達國家的醫療保健支出比重一般較低。但美國是一個特例,美國政府只是對老人、低收入群體及少數民族等弱勢群體給予一定的醫療保障幫助。我國居民的醫療保健支出較高,這主要與我國不健全的醫療保障體制和不徹底的市場化醫療體制改革有關,相關投入無法滿足人民需求,因而城鎮居民必須從可支配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于醫療保健方面的消費,普通居民醫療保健支出的負擔過重,甚至已超過一些家庭的承受能力。
4.交通通信消費支出比重較低
交通通信消費支出是衡量生活現代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發達國家交通通信支出的比重都比較高。而我國的交通通訊消費水平則較低,雖然近年來大力倡導通訊普及和推廣高鐵等現代化的通信與出行工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5.居民教育投入比重較高
由于發達國家政府十分重視國家教育投入,因此居民發展和享受需要的滿足程度較高,且發達國家居民教育支出的比重也很低。如美、德等發達國家,其居民的教育支出比重通常僅占其消費支出的2%~3%。而我國學校為了生存和發展大幅提高學費,普通城鎮居民的教育負擔越來越重,導致居民教育投入比重較高,而我國居高不下的儲蓄率也與龐大的家庭教育經費開銷有著極大的關系。長期以往,這必然會影響我國消費結構的層次升級和優化。
(一)日本
當今世界的很多發達國家都曾采取過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戰略。作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日本也是第一個遇到以對外貿易拉動經濟瓶頸的國家。在凱恩斯理論的指導下啟動了長達十年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調轉了經濟發展方向,為日本經濟走向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巴西
20世紀中后期,巴西的經濟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在同等發展中國家中率先步入了由低收入國家轉向中等收入國家的重要時間段。但巴西未能有效處理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轉型這一問題,致使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嚴重影響到消費需求的合理化,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增長乏力,最終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通過日本和巴西兩國需求結構轉型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可表明:在某一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依賴政府及外來投資來驅動經濟增長是擺脫貧困、迅速發展經濟的有效方法,但是當需求結構嚴重制約經濟發展且經濟發展后繼無力時,若仍依靠高投資來推動一國的經濟增長,必將導致國家經濟下滑。
需求結構主要指消費、投資及凈出口三類需求之間的比例,由表1可以直觀地看到近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及消費、投資、凈出口三大需求的變化。

表1 2007—2013年我國消費、投資、凈出口變化情況
2007—2013年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略低于投資(如圖1)。據統計,我國的消費率和投資率均與世界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發達國家消費率一般在76%~79%,投資率為18%~21%;而表1可知,我國的消費率一直在47%~50%之間輕微波動,投資率約占GDP總量的一半左右,均與世界平均水平有較大差異,屬于典型的高儲蓄、低消費的國家。

圖1 2007—2013年我國經濟增長及組成
[1] 劉臻,劉凌. 貨幣資金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 會計之友, 2007(12).
[2] 邱姬.淺議國有企業的貨幣資金管理究[J]. 金融財會,2012(4).
[3] 吳柏安. 消費結構與經濟增長相互影響機制研究[J]. 湖南商學院學報,2010.
[4] 尹清非. 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居民消費結構探析[J].消費經濟,2006.
[5] 張連城,李方正. 中國需求結構失衡判定的國際比較[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4(4).
[6] 遲福林. 推進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與改革[J]. 當代經濟, 2012(4).
(責任編輯:董博雯)
祝智君(1990-),女,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F016
A
2095-3283(2016)10-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