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娟 吳有進
(1.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8;2.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
淺談高職院校教師綜合能力提升途徑
劉紅娟1吳有進2
(1.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8;2.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高職院校教師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是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要素必須與時俱進,全面提升。從高職教育的特點出發,從道德品行修養、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五方面探討提升高職教師綜合能力的途徑。
高職院校;高職教師;綜合能力
經濟發展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而教育的關鍵在于師資。當前,我國社會就業形勢比較緊張,高職院校招生生源呈不斷縮減的趨勢,學生質量也在不斷下降。這對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富有創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要實現這個目標,高職教師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因此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本文主要從師資的道德品行修養、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計算機和外語運用能力等幾個方面探討提升高職教師的綜合能力。
作為高職院校教師,必須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體現“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師形象,更好地引導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師德是教師的一種職業道德,它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人們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期望如此之高,是因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行為的示范性和對社會影響的深遠性。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教師,其師德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專業型、技能型及綜合型人才。2.要具有愛崗敬業精神。教師對工作崗位的熱愛是保障教師將個人追求融入教育事業的有力支撐,是抵御各種外界誘惑的精神力量,是學生成長成才的有力保障。3.加強人文素質修養。教師應注重個人的人文素質修養,增強個人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和行為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主要包括教學語言表達、教材駕馭、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以及教研四個方面。教學能力是高職院校教師能夠立足于高職院校的根本,高職教師只有提升教學能力,能夠清晰透徹地講授課程內容,使學生真正領會課程精髓,有效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才能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奠定扎實的基礎。
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一般通過三個途徑來實現:一是制定培養計劃,規劃培養目標。各教學系(部)應該根據本系(部)教師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計劃,明確提出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應具備的教學能力和應達到的教學水平。培養計劃要科學合理、易于操作,絕不可泛泛而談,而且要規定時間和所需完成的內容,并做詳細計劃。在計劃中要明確提出教師要達到的普通話水平、發表的教研論文數量、計算機等級和外語能力等,并提出相應的培養措施。二是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建立由各班班長、學習委員組成的學生信息反饋網,通過定期填寫“任課教師教學情況調查表”、“教學環節測評表”、“課堂教學測評表”,召開學生座談會等方式,反饋任課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建立由任課教師、教學督導室及教學管理部門組成的教師信息反饋網,通過隨機聽課、教學常規檢查、實踐環節檢查等方式對教師作出綜合評價。三是建立激勵機制,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主要從指導實踐教學以及實際動手能力兩方面著手。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達到一定水平的表現是要具備較高水平的實踐技能及理論基礎。一般從以下兩個途徑實現:第一,建立詳細合理的制度。對高職院校教師提升實踐能力提出硬性的要求,明確和規范獎懲制度。比如在規定時間內要求教師務必完成規定的實習任務,否則就要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對于實踐技能以及理論基礎都達到較高水平的教師,根據標準在津貼方面給予獎勵,適當提高這類教師的課時費等。第二,在工學結合職業教育模式的實踐和研究中,除了解決校企合作機制和實習基地外,還需要相關教師具有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接觸各行業真實的業務,在課堂上建立起密切聯系實踐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從不斷參與企業和社會實踐中獲取第一手資料,以便將課堂理論知識密切聯系實際業務。由于高職教育是以職業崗位要求為主導、以應用技術和職業技能為核心、以產學研相結合為途徑的教學過程,因此學生既要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具有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作為高職院校教師,還應該積極獲取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以保證教學中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教學質量。
開展科學研究是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綜合能力的一個必要途徑,以科研促進教學,以教學帶動科研,在教學中發現問題,通過科研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主要可通過三個方面實現:一是通過科研開發,提高科研能力。積極參與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的最佳途徑。通過參加科學研究,能夠培養教師寓于理論、敢于實踐、肯于吃苦、勤于鉆研和勇于開拓的精神。教師應珍惜參加科研的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企事業單位的科研項目。二是通過學術交流提高科研能力。在學術交流中,教師可以了解到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和動態,開闊自己的視野,學習和借鑒其他教師的科研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并通過撰寫學術論文和編寫教材等,來提高推廣科研成果的能力。三是打造一支科研建設學科梯隊,提高整體科研能力。科學研究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工作,中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是要通過老教師“傳、幫、帶”。建設一支學科梯隊是保證教師整體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斷提高的有效途徑。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千差萬別、充滿活力的個體,傳授的內容是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變化的科學知識,尤其是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更新越來越快,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越來越多,這就意味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教師的創新能力主要包括思維創新、教學思路創新和教學手段創新。創新能力的提高,一是開闊視野,培養思維的創新性。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發展中,高職院校教師必須打破自身的封閉性,走出書齋,開闊視野,深入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通過對實際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得出自己對生活、科學文化和社會的積極的法并傳授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不脫離時代和現實生活,才能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二是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豐富教學內容。在現代社會科學文化知識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增長速度極快,知識更新周期也越來越短,教師如果還只是沉浸在自己上學時掌握的知識里,埋頭于一本教科書中,就會變得狹隘和知識貧乏,更談不上會給學生以教育和啟迪。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和吸收各種知識并努力加強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邊緣學科知識的學習與了解,加強橫向聯系,活躍學術氛圍,不斷將新學科知識融入自己的專業知識中,才有利于培養創新意識和豐富教學內容。三是勇于突破,大膽實踐,創新教學方法。信息時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己經有了突破性進展,通過運用遠程教學、多媒體教學、微課、慕課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信息化手段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更具直觀性。教師要徹底改變“紙上談兵”的陳舊教學模式,要盡快打破課堂教學和現有知識結構的限制,因材施教,不要壓抑學生個性發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獨立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高職院校教師必須善于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有效的教學手段,創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總之,作為一個合格的高職院校教師,要不斷完善專業知識理論體系,深入實踐并能夠將實踐經驗引入課堂教學之中,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第一要務。同時,還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具備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進行科學研究,及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還應積極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果。高職院校教師應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覺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專業型和技能型人才。
[1]薛建平,史良俊,譙時文.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培養途徑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4(1).
[2]于永順.淺談師德對師生關系的重要性[J].散文百家(下旬),2015(1).
[3]徐嬌,龔濤,朱鏈鏈.高職院校教師能力提升途徑的探索[J].學園,2015(27).
[4]鄭向周.高職教師職業能力再提升之途徑[J].繼續教育,2016(5).
[5]文蕾.探索提高高職教師能力的途徑[J].高校論壇,2015(6).
(責任編輯:喬虹)
劉紅娟(1980-),女,黑龍江龍江縣人,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會計;吳有進(1968-),男 ,廣東雷州人,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會計學。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職院校教師綜合能力提升途徑研究”(項目編號:GZD1213002)研究成果之一。
G718.5
A
2095-3283(2016)10-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