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鉛中毒,噪音和灰塵是兇手
今年62歲的王欣華,家住哈爾濱市阿城區小嶺鎮小嶺街。她家對面,便是哈爾濱第三水泥廠,而她也是廠里的老員工。 2006年,廠子由國企改為私營,正式更名為哈爾濱小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小嶺水泥廠)。這家工廠始建于1935年,因歷史較長,廠區周邊形成了企業家屬、居民和商鋪混雜共存的現狀。
2009年,鑒于工藝設備陳舊落后,小嶺水泥廠啟動技術改造,拆除兩條舊生產線,新建了一條約2500 噸/天的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年產水泥100.94萬噸。新項目建成后,水泥廠每天24小時生產不分白天黑夜工作,那些運料車、水泥罐車接二連三地從王欣華家門口經過。只要運料車一過,王欣華家就像是生活在云霧里一般,朦朦朧朧,天氣干燥的話,就連馬路對面的水泥廠都看不清。
2009年年中,王欣華添了外孫,為了就近照顧女兒,她便讓女兒在家坐月子。孩子剛出生,每天生活在噪音和灰塵當中,常常哭鬧不止,攪得一家人心煩不已。看著女兒和外孫因休息不好,臉色蠟黃,王欣華心里特別難受,只能把大門和窗戶都關著,全家人每天從后門出入,并把家里冬天儲存蔬菜的菜窖裝修出來,讓女兒和外孫住在里面。因菜窖在地下,聲音和灰塵都小了很多,孩子才算能睡個安穩覺。這樣的日子,王欣華一家一過就是三年。
2012年,王欣華見外孫每天都不吃飯,時不時還會嘔吐,忙和家人帶著孩子來到了哈爾濱兒童醫院檢查。檢查結果為鉛中毒。醫生追問了一句:“這么小的孩子按理說不會鉛中毒,你們家是不是住在工廠附近?”王欣華直點頭:“我們家對面是家水泥廠。”“工廠排放的一些污染物,會通過空氣、土壤、水源,被人吸收到體內,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鉛中毒。孩子小,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藥物治療,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多吃西紅柿和卷心菜,這兩種蔬菜排鉛效果特別好,一直要吃到孩子完全康復為止。除此之外,我建議你們全家人都去做個檢查,以免延誤了病情。”
在醫生的建議下,王欣華全家人都做了檢查,結果顯示每人都有輕微的鉛中毒和干眼病。孩子小,抵抗力差,所以比較嚴重。王欣華的老伴因長期無法休息好,還患上了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王欣華找到小嶺水泥廠的領導,希望他們能給出一個解決方案。
500米的“衛生防護距離”,生命的“安全墻”為何不建
可不管王欣華如何溝通,對方始終沒給出正面的回答,只在居民生活區的南側和西側修建了一道6米高60米長的隔音墻。噪音雖然減小了,但灰塵絲毫沒有改善。王欣華每天都會為孩子準備西紅柿和卷心菜,時間久了,厭倦了的孩子一到吃飯時間就大哭,王欣華決定開始“反擊”。
2013年年初,被逼無奈的王欣華撥通了哈爾濱公共頻道的電話,求助媒體。經過電視臺調查,王欣華得知,早在2009年,小嶺水泥廠新項目正式投產運營前,黑龍江省環保廳便要求其在投產前,將距離工廠500米內的居民全部搬走,通過環保測評后,才能正式生產。這500米,便是法律規定的“衛生防護距離”。經王欣華初步統計,目前在500米“衛生防護距離”內的居民約有790戶,300米范圍內居民約有384戶。王欣華依稀記得,2009年,新生產線投入生產前,確實有幾十戶人家搬走了,其中幾戶屬于常年沒人住的人家。2011年11月,黑龍江省環保廳對小嶺水泥廠進行環保驗收,并出具了《環保驗收意見》。
經過商議,大家一致要求小嶺水泥廠盡快將“衛生防護距離”內的居民搬遷至安全局域。每個人都在請愿書上按了手印。可小嶺水泥廠給出的答復卻是搬遷人數多,需慢慢規劃。這一等就是一年多,王欣華他們只能向黑龍江省環保廳繼續上訪舉報。
2014年10月,黑龍江省環保廳調查后,要求小嶺水泥廠停產整頓,同時制定搬遷安置補償方案。黑龍江省環保廳還約談了阿城區政府和小嶺街道辦事處主管領導,并向阿城區政府發函。
事情到了這一步,小嶺水泥廠開始采取“對抗”的態度,為了“震懾”住王欣華他們,水泥廠找理由開除了一名老員工。有員工私下說,被開除是因為這名員工的哥哥和王欣華一起四處上訪舉報。
當晚,曾跟王欣華一起奔波的毛大爺找到她,支支吾吾地說:“這段時間我腿腳疼得厲害,可能沒法四處跑了。”王欣華和毛大爺是多年的老伙計,她頓時明白了,只勸毛大爺把身體養好。臨走前,毛大爺忍不住叮囑道:“老妹子,有些話就不直說了,你家,我家,隔壁鄰居都有親戚朋友在廠里上班,要是廠子出了問題,這些人的飯碗怎么辦?”
王欣華知道,自己干的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可她必須得做。在王欣華不懈的斗爭維權下,黑龍江省環保廳再次向阿城區政府發函。可這并未起到作用,小嶺水泥廠甚至一度恢復了生產。接到反映后,黑龍江省環保廳信訪辦發函給小嶺水泥廠,勒令其立即停產,落實居民搬遷工作。2015年6月4日,黑龍江省主管環保的副省長親自批示:“請阿城區政府兌現承諾,抓緊啟動搬遷工作。”
和國家環保部成“盟友”,吸一口新鮮空氣咋那么難
環保廳領導批了,市領導批了,分管環保的副省長也批示了,可事情依然沒有任何進展。2015年7月,王欣華及其他7位住在小嶺水泥廠周邊的居民向國家環保部申請行政復議,請求撤銷黑龍江省環保廳的《環保驗收意見》。很快,國家環保部受理了王欣華等人的行政復議申請。
2015年11月,環保部做出復議決定,撤銷了黑龍江省環保廳對小嶺水泥公司出具的《環保驗收意見》,并下達了“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通知書”。
對此,小嶺水泥廠將國家環保部起訴至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指其行政復議決定違反法律,缺乏事實支持,請求法院予以撤銷。同時指出,黑龍江省環保廳出具意見的時間是2011年11月11日,根據《行政復議法》規定,行政復議申請人提起行政復議的期限應當是自2011年11月11日起的60日內。行政復議申請人提起行政復議的時間2015年7月31日,遠遠超過了法律規定的60日,所以環保部依據行政復議申請人的復議申請做出的決定違法。
對此,王欣華等人回應,他們根本不知道黑龍江省環保廳出具的這份《環保驗收意見》,黑龍省環保廳在沒有詳細調查了解的情況下,出具的意見明顯不合理。
綜合事實,國家環保部堅持認為,根據規定,小嶺水泥廠的改造項目需按照黑龍江省環保廳批復中的要求,對500米衛生防護距離內的居民搬遷安置,才能獲得竣工環保驗收。而直到2015年10月現場勘驗時,王欣華等7位居民代表仍居住在500米衛生防護距離內。所以,他們對撤銷這份《環保驗收意見》沒有異議。有關工作人員給王欣華打來電話說:“大姐,對于侵害老百姓生命安全的污染企業,我們支持你到底。”
2016年5月13日,小嶺水泥廠訴環保部一案在北京第一中院第三審判區開庭。法庭沒有當庭宣判。聽說國家環保部成了王欣華的“盟友”,廠區里的居民都紛紛站出來和王欣華一起為呼吸一口新鮮空氣而戰。6月中旬,小嶺水泥廠最終認同了國家環保部的撤銷,同意撤訴,并且愿意停產整改。
2016年8月18日,王欣華得知了一個好消息,小嶺水泥廠已經重新開始啟動搬遷工作,并派出工作人員進行登記。對方上門后,王欣華問道:“我們大概什么時候可以搬走?”“有望半年內,但因為人員眾多,需要一定的時間,分批次撤走。”終于有了滿意的答復,王欣華覺得未來的日子又有了奔頭。(文中當事人和小嶺水泥廠均為真名。未經作者同意,本文禁止轉載,上網)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