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強
6月25日晚,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這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順利開啟。
從第一枚仿制導彈發射到《東方紅》樂曲響徹寰宇,從第一艘神舟飛船完美升空到航天員太空漫步……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航天實現了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一躍成為世界航天大國。
1958年,毛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時,距離新中國成立還不到10年時間。當時的中國,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還沒解決,搞航天發射更是要設備沒設備,要技術沒技術。“朝鮮戰場上,他們武器先進,還不是照樣吃敗仗?”時至今日,回想基地第一任司令員孫繼先的話,依然振聾發聵!是的,航天先輩留給后人的不僅是彪炳史冊的輝煌業績,更有激勵一代代航天人不懈進取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東風精神,這是航天人在逐夢太空征程中取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迎著熱浪走進東方紅衛星發射場,目睹銹跡斑斑的發射架和一件件簡陋不堪的設備,東方紅一號發射現場指揮劉慶貴將軍的話猶在耳邊回蕩:“沒有一年干幾件事的決心和幾年干一件事的恒心,是干不成事兒的!”正是因為毛主席的英明決策,一代代航天人牢記領袖期望囑托,接續戮力奮斗,勇攀科技高峰,中國航天事業才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輝煌盛景。
今年“七一”前夕,重慶江津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副館長肖榮,將“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生前穿過的大衣送到基地。睹物思人,讓人不禁感慨萬端。年僅35歲就成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的錢老對航天事業鞠躬盡瘁,先后主持了航空工業建設規劃、噴氣和火箭技術建立規劃,直接領導了兩彈結合試驗,將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讓百廢待興的新中國盡快走出了西方大國的核威懾、核壟斷。不可否認,假若錢老當初沒有選擇回國,憑他的聰明才智及美國優越的科研條件,其成就當遠不止此。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錢老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什么叫家國情懷,什么是使命擔當。
遙想當年,第一代東風人“上不告父母、下不示妻兒”,從朝鮮戰場直接轉戰到“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遍地無人煙,風吹石頭跑”的“生命禁區”。他們懷著“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的豪情壯志,住干打壘、吃青稞面,甚至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靠沙棗、駱駝刺充饑。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用端過槍的手拿起筆,用拼刺刀的精神學技術,邊搞建設邊搞試驗,用忠誠、智慧和汗水在大漠戈壁干出了令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偉大壯舉。用老汽車兵陳朝忠的話說,“當時條件艱苦,但大家的想法也簡單,就是要響應毛主席的號召,打破外國的核訛詐!”
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兩彈結合”七勇士之一劉啟泉,闊別數十年后再次踏上揮灑過青春和汗水的熱土,他言語中流露出的是對艱苦歲月的留戀,對航天事業的不舍。在東風革命烈士陵園,撫摸昔日戰友的墓碑,劉老激動不已:“能夠在有生之年再次回到基地,了卻了我的夙愿。”撫今追昔,我們怎能忘記那一段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怎能忘記那一個個風華正茂的開拓者!
傳統應當銘記,歷史不容遺忘。面對南京大屠殺紀念碑上,令人觸目驚心的“300000”這一數字,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應該深思長悟、念之系之。1937年12月,在滾滾硝煙和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小鬼子對手無寸鐵的百姓展開了殺人比賽,繁華的金陵古城頓時橫尸遍地,處處彌漫著死亡的氣息。
我們應該清楚,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年后,作為戰敗國的日本不僅沒有像德國那樣反思犯下的滔天罪行,反而故態復萌、變本加厲。他們竭力美化軍國主義戰爭,甚至公開質疑《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當政者不顧亞洲人民的感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參拜“靖國神社”,為甲級戰犯揚幡招魂。特別是安倍政權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強行推憲,企圖為再次發動戰爭清障。
我們應該清醒,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速度”令世界為之側目更讓某些國家深感不安,為了保住其霸主地位,不斷煽風點火在我周邊制造事端,企圖絆住我們前進的腳步。家門有騷擾,世界不太平,忘戰必危啊,這是多么痛的領悟!
章東磬先生在《父親的戰場》一書序言中寫道:破敗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抗日陣亡將士墓碑前的不遠處,游客們誰也沒有時間來墓碑前探一下頭,來撫慰一下殘碑壓著的六千多位都在青春歲月變了鬼的異界英靈,他們都是為國捐軀為我們今天而死,今天的我們卻不記得他們了……滄海橫流,我們似乎淡漠了曾經的傷痛,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意識有所退化,當和平官、和平兵的思想逐漸滋長。往往臺上表態時信誓旦旦,面對利益調整時卻顧慮重重,接受任務時挑肥揀瘦,生怕個人吃虧。如果說理想信念坍塌,是最大的潰敗,那么精神家園失守,無疑是最危險的失守。
“聽吧,新征程號角吹響,強軍目標召喚在前方……”嘹亮的《強軍戰歌》唱出了全軍將士的心聲。當前,軍隊改革浪潮風起云涌,轉隸轉型任務空前繁重,我們既不能只盯著自己的小九九、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更不能心浮氣躁、心不在焉,必須保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政治定力,保持“心中有敵情、眼里有敵人、肩上有責任、胸中有激情”的使命擔當,保持“直面挑戰、從零開始、再創輝煌”的精神狀態,視崗位如戰位、把工作當事業,加強學習研究、苦練過硬本領、強化作風養成,用一流業績書寫合格答卷,在履行新職能新使命中書寫革命軍人的好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