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君 王 輝 高 燕
?
離床報警鞋墊在預防患者跌倒中的應用
郭麗君 王 輝 高 燕
目的:探討離床報警鞋墊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風險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對全院內科跌倒高風險的患者在采取常規預防跌倒干預措施的基礎上,采用離床報警鞋墊提醒護理人員,聽到報警后護理人員通過自身協助、指導家屬正確攙扶、呼叫護工協助等方式解決患者需求。結果:2015年使用離床報警鞋墊后內科跌倒高風險患者跌倒發生率較2014年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離床報警鞋墊能降低跌倒發生率,提升護理安全。
預防跌倒;離床報警鞋墊;護理安全
跌倒是患者非預期性地跌坐在地面、地板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的非預期事件[1-2]。美國醫院評審聯合委員會的警訊事件數據庫顯示,導致嚴重傷害的跌倒在警訊事件中一直位列前十[3]。我國跌倒傷害的疾病負擔在全世界最高,造成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損失約為世界其他地區的2倍,平均每年每例住院患者會發生1.4次跌倒[4-5]。我院2014年全院共發生患者跌倒63例次,其中0級傷害41例次,1級傷害14例次和2級傷害8例次(我院跌倒傷害分4級:0級為無受傷;1級為輕微傷,包括瘀傷、擦傷、不需要縫合的撕裂傷等;2級為重傷,包括骨折、頭部外傷、需要縫合的撕裂傷;3級為死亡),跌倒給患者造成軀體傷害的同時也給醫院帶來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因此我們研制了離床報警鞋墊來預防跌倒發生。2014年跌倒患者中有40例跌倒風險評估為高風險(Morse評分>45分)[6],占64%,因此在2015年將離床報警鞋墊先用于跌倒高風險的患者,提醒護士第一時間發現患者下床并趕到床邊進行有效干預,明顯減少此類患者跌倒發生,收到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內科跌倒評估高風險的成年患者,排除昏迷、癱瘓等無下床能力患者。2014年患者5781例為離床報警床墊實施前,男3657例,女2124例;年齡(70±6)歲。2015年患者6233例為離床報警床墊實施后,男3891例,女2342例;年齡(70±1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4年給患者實施常規的預防跌倒措施,患者新入院后2 h內由責任護士或值班護士進行跌倒風險初始評估。評估采用成人Morse量表,評分>45分為高風險患者。高風險患者每天評估1次,當患者轉科、發生病情變化(意識、活動、自我照顧能力等改變)、調整治療輸液、特殊檢查(血液透析、放療、無痛胃鏡腸鏡、CT磁共振增強造影、胸腔穿刺、腰椎穿刺、腹腔穿刺等)或發生跌倒后,需在1 h內完成再評估,并同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預防跌倒再次宣教。
2014年針對跌倒高風險的患者的預防跌倒措施有:(1)告知患者和家屬。(2)簽署知情書。(3)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4)警示標識。(5)協助活動或攙扶。(6)留家屬24 h陪伴。2015年在2014年原預防措施的基礎上給患者應用離床報警鞋墊?,F報道如下:
1.2.1 離床報警鞋墊的設計和使用方法 離床報警鞋墊(圖1)包括帶有壓力傳感器的鞋墊和紅外線接收器兩部分組成,鞋墊后跟內部設有壓力傳感器,傳感器外設有防水套,避免傳感器受潮失效。使用前根據患者床號等信息進行壓力傳感器與紅外線接收器的匹配設置,將離床報警鞋墊置于患者拖鞋內。一旦患者下床腳踩拖鞋后,鞋墊后跟處壓力傳感器即發出報警信號,遠在護士站的紅外線接收器收到信號發出響聲報警,顯示患者床號信息,提醒護士第一時間知曉并趕至患者床邊處理。

圖1 離床報警鞋墊
2.1 應用方式 離床報警鞋墊用于我院內科跌倒評估高風險的成年患者。聽到報警后護理人員通過自身協助、指導家屬正確攙扶、呼叫護工協助等方式解決患者需求。
2.2 使用問題解決
2.2.1 鞋墊尺碼問題 鞋墊制作時選擇36~41號常規尺碼,各科室根據患者選擇合適的尺碼。但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因患者自身拖鞋尺碼小,制作的鞋墊無法墊入現象,我們臨時根據患者拖鞋尺碼對鞋墊進行裁剪縫合后使用。另外也出現患者自身拖鞋尺碼大,制作的鞋墊放入后較小,為保證壓力作用,鞋墊后跟不能移位,但鞋墊因較小前部易發生移位,因此我們在鞋墊后跟底部增加了黏扣(圖2),以保證貼合緊密。

圖2 鞋墊底部
2.2.2 鞋墊院感問題 為保證鞋墊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在鞋墊后跟處增加了拉鏈裝置,保證壓力傳感器反復使用,而鞋墊價格低廉可一人一用,減少院感風險。
2.2.3 壓力傳感器失靈問題 使用過程中曾發生患者家屬誤將水杯打翻致鞋墊受潮,患者下床行走后壓力傳感器失靈,護士站紅外線接收器未報警現象。因此在原有基礎上又進行了用具改良,在壓力傳感器外層增加了防水套設計,保證鞋墊在受潮時仍能正常使用。
2.2.4 報警信息設置錯誤問題 在使用離床報警鞋墊前,首先要對壓力傳感器和紅外線接收器進行患者信息匹配設置,使用過程中發生過患者因遷床致床號改變,但未及時對離床報警鞋墊裝置進行患者信息更新,導致患者離床后報警提示仍為原床號的錯誤發生,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需及時更新患者信息以免延誤至患者床旁的時間。
2.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跌倒發生情況。
2.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跌倒發生情況比較(例)
離床報警鞋墊由帶有壓力傳感器的鞋墊和護士站的紅外線接收器兩部分組成,當患者踩到帶有壓力傳感器的鞋墊時,壓力傳感器因重力作用發出信號,護士站的紅外線接收器接收信號后報警并顯示床號,保證護士第一時間知曉患者離床、及時給予協助。鞋墊底部的粘扣設計保證了與鞋體的貼合;鞋墊后跟處的拉鏈裝置使壓力傳感器能反復使用、而鞋墊一人一用,保證院感安全;壓力傳感器外層的防水套設計有效避免了壓力傳感器的損壞。使用前需做好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告知使用的目的,確?;颊咝畔⒃O置正確,必要時及時更新。
離床報警鞋墊的設計將信息化理念引入護理工作,通過預警管理、早期干預減少患者跌倒的發生,提高護士工作效率。使用報警鞋墊后護士能早期和直接的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幫助解決,減少患者下床的機率。如鞋墊在短時間內多次報警,護士能提高警惕,再次提醒患者和家屬下床跌倒風險,告知家屬必須時刻陪伴患者。
離床報警發出后護理人員到達床邊需要時間,特別是夜班護理工作繁忙時,護理人員到達床邊有時間差,當工作人員到達床邊時患者已下床。2015年使用離床報警鞋墊后有5例跌倒與此有關,因此我們今后將繼續對鞋墊進行改進,增加語言提示功能,提醒患者待工作人員到達后離床。本研究使用的鞋墊制作使用簡便,除醫院外還可推廣至福利院、老人院或社區醫院使用。
[1] Lamb SE,J?rstad-Stein EC,Hauer K,et al.Development of a common outcome data set for fall injury prevention trials: the Prevention of Falls Network Europe consensus[J].J Am Geriatr Soc,2005,53(9):1618-1522.
[2] Ungar A,Rafanelli M,Iacomelli I,et al.Fall prevention in the elderly[J].Clin Cases Miner Bone Metab,2013,10(2):91-95.
[3] Cumbler E,Likosky D.In-hospital falls:evaluation and response[J].Continuum (Minneap Minn),2011,17(5):1063-1076.
[4] 吳 明,楊麗然,胡 雁.住院患者跌倒預防知識和行為的調查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 2013,28(13):1163-1165.
[5] 成 磊,胡 雁,吳金球,等.《住院患者跌倒預防臨床實踐指南》的設計和初步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67-270.
[6] Healey F,Haines TP.A pragmatic study of the predictive values of the Morse falls score[J].Age Ageing,2013,42(4):462-468.
(本文編輯 馮曉倩)
212002 鎮江市 江蘇大學附屬人民醫院護理部
郭麗君: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6-05-30)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9.056
本研究設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201520794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