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王翠玉
?
品管圈在降低急診危重患者轉運缺陷中的應用
王 玲 王翠玉
目的:探討品管圈在降低急診危重患者轉運過程中缺陷的作用,以提高急診危重患者轉運質量,保證轉運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通過品管圈活動,運用品管圈手法將轉運中存在的缺陷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措施并實施,將改進前后的缺陷問題進行比較。結果:實施品管圈后急診危重患者轉運缺陷明顯降低。結論: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有效降低了急診危重患者轉運過程中的缺陷,保證了患者轉運途中的安全,提高了圈員運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了全科護士護理安全意識和專業知識。
品管圈;急診患者;轉運缺陷
急診工作有別與其他科室,患者的安全轉運是急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院內轉運為危重患者進行診斷性檢查、急診手術或轉入相應科室等提供安全轉運措施,保證患者得到持續監測及治療, 轉運危重患者不是一個簡單的運送過程,而是搶救危重患者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監護、治療、護理的過程[1]。由于轉運過程中的環境條件的限制、病情變化及特殊的治療措施等都會給轉運過程帶來困難,增加不安全因素,轉運缺陷也是時有發生。為了解決患者轉運中的缺陷,我科于2014年3月成立“救生圈”品管圈活動小組,針對轉運中存在的缺陷問題,運用品管圈手法加以分析、改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2014年3月5日~5月5日,我科院內危重患者轉運376例次,男191例次,女185例次。年齡8~89歲,平均50.6歲。包括重癥醫學科、手術室、神經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等科室。氣管插管76例次,氣管切開12例次,呼吸機輔助通氣15例次,胸腔閉式引流13例次,中心靜脈置管95例次。患者均留置尿管。
2.1 成立品管圈 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性質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活動團隊,通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應用科學統計工具及品管手法,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2]。我科“救生圈”品管圈活動小組共6名成員,均是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護士。輔導員由總護士長擔任,在整個品管圈活動中給予指導和支持,圈長由病區護士長擔任,負責整個活動的組織和策劃。
2.2 選定主題 所有圈員以腦力振蕩的方式提出四個問題,根據上級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個評價項目,采用“5,3,1”評分法進行匯總,得分最高的降低急診患者轉運過程中的缺陷為本次的主題。
為更好的實施本次的活動,根據主題,制定了詳細的活動計劃書,并繪制成了甘特圖,主要運用了頭腦風暴法、柏拉圖、魚骨圖、冰山圖、雷達圖等品管圈工具。
3.1 現狀把握 收集統計了2014年3月5日~2014年5月5日危重患者轉運缺陷的項目及次數,共7項37例次,其中觀察病情方面導致的12例次,轉運前評估不足導致的缺陷8例次,轉運流程不合理導致的缺陷6例次,儀器物品準備不充分導致的缺陷4例次,患者準備不充分導致的缺陷3例次,轉運工具選擇不合理導致的缺陷2例次,護送不到位導致的缺陷2例次,并繪制成立柏拉圖(圖1)。

圖1 活動前轉運缺陷項目柏拉圖
3.2 目標設定 由現狀把握中繪制的柏拉圖可見,觀察病情、轉運前評估、轉運流程及儀器物品列在前3位,根據“80-20原則”將這4項列為本次活動改善的重點內容。目標值=現況值-改善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圈員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個成員就管理目標對自己能力進行的評估而得出,平均分為3.5分,以5分為100%計算,本次品管圈活動圈員能力為70%,目標值=現況值-改善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37-(37×81.8%×70%)=16。
3.3 解析 圈員通過腦力激蕩法,對患者轉運環節中的護士、流程、工具、環境進行了解析,并繪制了魚骨圖(圖2),找出患者轉運缺陷的根源,最終確定改善重點內容為專科知識缺乏、工作流程不健全、儀器日常維護不到位3個方面。

圖2 急診患者轉運缺陷分析魚骨圖
3.4 對策實施
3.4.1 設立搶救儀器日檢查記錄單、成立專科儀器管理小組 活動實施前,搶救室儀器由搶救班護士每周一大檢查1次并進行記錄,平時進行日常維護。在此次的品管圈活動中,我們設立了搶救儀器日檢查記錄表單、成立了專科儀器管理小組,搶救儀器每日進行檢查記錄,如有送去維修故障等及時記錄,專科儀器管理小組每月檢查4次,同時對所負責的儀器進行帶教及考核。同時將搶救班由原來的周工作制改為月工作制。
3.4.2 更新交接記錄單、建立患者轉運評估單 活動實施前交接記錄單只有住院科室存檔,活動實施時我們將記錄單設為一式兩份,住院科室存檔1份,急診科存檔1份,每天由責任組長檢查有無遺漏或不足,及時提出改進措施。同時設立了患者轉運評估單,根據患者的評分,選擇不同年資的護士和醫師護送。
3.4.3 加強重點環節的風險管理 急危重患者交接、輸血、特殊用藥、患者管道管理以及患者現存和潛在風險的評估等,做為交接班時討論的重點,對患者現存的和潛在的風險作出評估,達成共識,引起各班的重視。完善護理緊急風險預案,設立轉運專用應急箱,同時規范了轉運儀器的放置。對夜班、中班、節假日等,新老護士搭配,培養護士獨立值班時的慎獨精神,在護理組長負責制的基礎上實行節假日病區護士長及骨干輪值制。
3.4.4 加強科室護士專科知識培訓、培養護士的風險意識,提高責任心 制定年度授課、查房、業務學習、專科儀器培訓計劃,以常態化學習為基礎,以層級化培訓為要點、采取院外、醫院、科室、片區多樣化學習,建立人手一冊培訓記錄。
培訓護士的技術操作熟練度及急救儀器的使用能力,每周不定期進行搶救演練,通過演練不斷加強護士的應急應變能力。制定急診崗位培訓小本子,組織人員對科室人員層級能力評定,指定輔導老師,實施一對一輔導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素質,保證護理質量。
4.1 效果確認 本次品管圈活動的有形成果主要為急診患者轉運缺陷大幅降低,我們重新收集匯總了活動實施后2個月時間內的轉運缺陷次數,共5項13例次,觀察病情方面導致的5例次,轉運前評估不足導致的缺陷4例次,轉運流程不合理導致的缺陷2例次,儀器物品準備不充分導致的缺陷1例次,患者準備不充分導致的缺陷1例次。并繪制成柏拉圖與實施前進行比較(圖3)。目標達標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13-37)/(16-37)×100%=114%,進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37-13)/37×100% =64.86%。

圖3 活動后轉運缺陷項目柏拉圖
對于急診科而言,患者的安全轉運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轉運過程中,必須提高安全風險意識。準確評估病情、認真落實護理安全措施、備齊急救物品、采用合適的轉運體位、良好的溝通協調、細致的病情觀察是確保患者安全到達目的地的基本條件[3],此次的品管圈活動有效地降低了急診患者轉運缺陷次數。通過品管圈活動進行患者安全轉運的管理,針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利用PDCA循環法、頭腦風暴法、魚骨圖法等基本工具找到問題的根源,制定相應的對策并進行實施,同時優化現有的工作流程,降低患者轉運缺陷次數,保證患者安全轉運。
品管圈活動激發了護士的積極主動性,增強了護士的團隊精神。良好的護理配合在急診科患者院內轉運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負責轉運的醫護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扎實的業務技術,較強的責任心和應急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同時還要有良好的團隊精神[4]。借助團隊的智慧,制訂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學的轉運流程,使轉運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5]。品管圈成員集思廣益,細致分析問題,制定措施,積極落實,增加了凝聚力,強化了團隊意識。整個活動過程中,圈員們積極查閱品管圈管理的相關知識,掌握了繪制柏拉圖、魚骨圖等品管圈相關工具。活動實施后,品管圈成員的QC手法運用、護理安全意識、溝通技巧、團隊精神等相比活動前均有很大的提高, 提高了圈員運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次品管圈活動,制定了合理的危重患者轉運流程,規范的交接記錄單。規范的轉運和交接流程,增強了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及科室之間的溝通和協作,提高了醫療護理質量,確保患者安全,減少了意外和糾紛的發生[6]。可行的危重患者轉運評估單,并根據評分結果安排適當的醫護進行護送,護送醫護人員高度的責任心、熟練的應急能力和業務能力,轉運前的全面評估、充分準備,轉運中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并采取有效的救護措施,降低了急診患者轉運缺陷,同時提高了護士的安全意識,責任感及專科知識,保障了護理安全。
此次品管圈活動選擇的主題反應了當前科室的實際問題,基本按照我們制定的計劃實施,全體圈員齊心協力,靈活運用品管圈手法并加以實施,效果明顯,而且制定更可行的流程,轉運更加規范化。但此次品管是我們首次組建品管圈團隊,數據收集的效率還有待提高,方法還有待完善,雖然患者轉運的缺陷有大幅下降,但存在的缺陷的問題仍不容忽視,今后將繼續開展安全活動,將患者的轉運缺陷降到最低,保證患者的安全轉運,保證急診護理質量。
[1] 陳文紅,趙樹娟,孫 曄.急診科患者院內轉運專職護士崗位設置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9):1087-1090.
[2] 劉庭芳,劉 勇.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3.
[3] 蘭 藝.急診病人院內轉運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對策[J].右江醫學,2013(2):316.
[4] 施 芹.急診科危重病人院內安全轉運的護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3(12):43.
[5] 董穎越,段麗麗.團隊合作模式在病人跨院區轉運安全管理中的實踐與效果[J].護理研究,2015,29(33):4224-4225.
[6] 朱青龍.基層醫院轉院病人安全轉運的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13,11(1):252.
(本文編輯 馮曉倩)
363000 漳州市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五院·廈門大學附屬東南醫院急診科
王玲: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5-12-12)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