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葦錕,白福臣
(廣東海洋大學 管理學院/海洋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廣東 湛江 524088)
動態視角下近海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的轉型研究
張葦錕,白福臣
(廣東海洋大學 管理學院/海洋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廣東 湛江 524088)
休閑漁業是破解近海傳統漁業發展困境的有效路徑之一,是漁業經濟發展的新范式。針對近海傳統漁業與休閑漁業的開發路徑約束構建動態博弈模型,結合轉型因子、折舊因子與貼現因子對其兩者開發戰略進行比較分析,并從休閑漁業開發戰略所產生漁業經濟收益分析得知,近海傳統漁業可轉型為休閑漁業,且轉型速率恒為正,并與轉型因子、折舊因子與貼現因子大小相關。當近海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轉型飽和之時,漁業經濟市場剛好達到鞍點均衡,總存在漁業穩態發展路徑趨向均衡點。
近海傳統漁業;休閑漁業;動態博弈;鞍點均衡
漁業,狹義上主要包括水產捕撈、水產養殖和水產加工等等,即平時人們所說的近海傳統漁業,源于海洋和近海水域的捕撈與養殖;廣義上主要包括漁業流通服務業、漁業工程業和漁業建筑業等等,而休閑漁業隸屬漁業流通服務業。休閑漁業是將旅游觀光及水族觀賞等休閑活動與現代漁業方式相結合,發揮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有效配置,又將第三產業向第一產業滲透,集水產品養殖及交易、垂釣、觀光、游玩與休憩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漁業+旅游”新型漁業。
近海傳統漁業捕撈養殖是生產主導型產業,除滿足自給自足外,將剩余的漁產品通過市場交易獲取經濟收入,以換取其他生活必需品,已成為漁民相對固定的收入途徑。“增船增網就能增產增收”是漁民的傳統觀念,由于漁民過度捕撈魚類,以致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近海漁業資源因漁民的“枯漁而捕”而逐步銳減,到 2010年后,部分近海水域出現富營養化,遠超漁業生態承載力,加上海岸帶大規模填海造地,中國的部分近海漁場尤其傳統4大漁場(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和北部灣漁場)已名存實亡。伴隨漁業經濟的演化發展,防止近海漁殤再度出現,近海傳統漁業應進行轉型升級。
隨著“十二五”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對于他們而言,單位工作時間的邊際收入等同于單位非工作時間的邊際滿足感,生活物質需求普遍得以滿足,更樂于把較多單位工作時間放在尋求旅游生活的精神享受。依據大旅游發展理論,旅游業發展必是經歷“旅游–旅游休閑–休閑旅游–休閑”,日后旅游業的發展必是以休閑為主題。休閑漁業集“觀、游、憩、吃”于一體,恰能讓人們感悟漁家生活、領略海岸生態風光、釋放壓力和緩解身心疲勞,又能促進漁民轉產轉業,拓展漁民增收路徑。目前我國浙江舟山、廣東電白與遼寧大連的休閑漁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多以“漁家樂”家庭經營模式,將現有的內陸水域進行拓展,與現代旅游業相結合,吸引眾多民眾前來參觀游玩,體驗漁家生活,感受漁家氣息。囿于海洋科技技術攻關滯后,漁業科技儲備不足,休閑垂釣游玩型漁業尚沒形成規模,總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2014年中國漁業經濟進入新常態,漁業產業應進行局部調整,近海傳統養殖漁業向融合觀賞、垂釣和游玩的休閑漁業轉型升級,實現近海漁業和旅游資源的優化配置,破解近海漁業發展困境。
國外對休閑漁業的研究主要從微觀層面出發分析休閑漁業的潛在消費市場及其管理環境,不少國外學者將方差分析、信度分析與聚類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應用于對休閑漁業進行問卷調查與面對面訪談所收集的數據探討中,道出休閑漁業是世界漁業經濟的新亮點,擁有數十億美元的世界性大產業。Frederick W.Bell[1]闡述了發展漁業的經濟價值與傳統漁業所存在的瓶頸,說明了發展休閑漁業的可行性與必要性。Tony J.Pitcher[2]從經濟學、社會學與生態學等角度分析了發展休閑漁業的連鎖效應,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拉動多產業協同發展。Kuo-Huan Ting等[3]將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應用到發展休閑漁業體系中,提出臺灣發展休閑漁業應將融入消費者游客的生活文化方式及生態保護。國外學者全方位、寬領域與多層次分析研究發展休閑漁業,也給了我們啟發,對休閑漁業的研究不能只限于某一維度,突破傳統思維舊框框,將多學科應用到研究發展休閑漁業的進程。
國內的休閑漁業處于剛起步階段,屬于朝陽產業,從 2002年才開始提出發展“休閑漁業”這個設想。王茂軍、欒維新[4]從大連發展休閑漁業的資源分析入手,提出大連發展休閑漁業的緊迫性。徐勝、呂廣朋[5]提出漁業經濟應從粗放式向集約式轉變,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休閑漁業就是促進這一轉變的路徑。閔寬洪[6]對休閑漁業的類型及社會經濟效益進行淺析,指出與傳統漁業相比的優越性。柴壽升[7]將休閑漁業與傳統漁業進行比較分析,再借鑒美日休閑漁業的發展模式,提出發展休閑漁業要建立科學規劃管理機制,不可盲目開發。張爽等[8]將休閑漁業與傳統漁業進行比較,從生態環境維度出發淺析休閑漁業。江秀輝等[9]在此基礎上采用 AHP層次分析法對海島休閑漁業開發的影響因素進行評價,發現在其影響指標中,資源價值占據關鍵地位。國內對休閑漁業的研究是從理論上分析休閑漁業的開發目標與管理范式,指出破解傳統漁業瓶頸是要發展休閑漁業。
無論是國外學者還是國內學者,對于休閑漁業的研究,均提到一個共同點,休閑漁業是利國利社會利民的新產業,是漁業產業優化升級的新范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休閑漁業數據收集困難,國內學者只是對其進行定性分析,而沒有像國外學者那樣做定量分析,但國內學者對休閑漁業與傳統漁業的比較分析只是純理論,較少以動態博弈視角探討休閑漁業開發。筆者擬以動態博弈視角從如下3方面進行完善:(1)考慮近海傳統漁業與休閑漁業都是Stackelberg模型(雙寡頭)領導者,分別構建近海傳統漁業與休閑漁業的動態博弈模型,充實博弈論在休閑漁業開發中的應用;(2)結合漁業市場的轉型因子、折舊因子和貼現因子,刻畫休閑漁業開發運動軌跡歐拉方程,將漁業市場經濟份額劃分為技術積累效應和市場博弈效應;(3)分別對近海傳統漁業與休閑漁業的發展進行博弈均衡研究,在經濟利潤最大化前提下探討近海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轉型的可能性。
為方便比較近海傳統漁業與休閑漁業,現假設休閑漁業與近海傳統漁業是兩個不同的群體,或是同一個地方的兩個不同參與人。假定發展近海傳統漁業在 t時刻所產生衍生品的開發市場需求量為Q1,發展休閑漁業在t時刻所產生衍生品的開發市場需求量為Q2,那么在這個地方整個漁業市場在t時刻開發需求量為Q1+Q2,其中t∈[0,+∞)。在漁業市場存在一個衡量表示所給定的市場規模,可表示為A,A>0。Frederick W.Bell在探討休閑漁業與近海傳統漁業時引入一個轉型系數①δ,設δ∈(0,1],δ越小意味著此海域轉型為休閑漁業的要素尚未成熟,若“硬轉型”,漁業經濟可能出現負收益。而且,漁業衍生品的演繹有其自身的特殊,這種特殊不僅表現在漁業衍生品的中間產品與最終產品的優化升級上,更表現在下面分別從近海傳統漁業與休閑漁業的開發兩個不同戰略選擇進行動態博弈模型的構建。
2.1近海傳統漁業開發戰略
近海傳統漁業是生產導向型漁業,主要集捕撈、養殖、加工與銷售等渠道于一體的漁業,過于依賴漁業資源,比較單一的漁業。假設開發中現存漁業資源的儲存量為Xt,近海傳統漁業開發需求量為Q1,這兩個變量必滿足:發展近海傳統漁業所需要的成本是一個關于儲存量(X)的函數,表示為 C1(X),必滿足,當漁業資源儲存量減少時,進行再捕撈養殖的單位成本就會上升。近海傳統漁業開發商的生產利潤函數如(1)式所示。從會計學意義上說,計算某件產品或產業的經濟效益,需將某時刻的利潤貼現到今天的收益用于核算,用τ(τ>0)表示貼現因子。近海傳統漁業從 0時刻開始無限上期發展,其利潤總存在個上限,如(2)式,總存在利潤的最大值。

2.2休閑漁業開發戰略
休閑漁業是科學技術型為主導的漁業,對漁業資源依賴度比較少。考慮休閑漁業的開發函數,需引入技術進步積累資本K,那么休閑漁業的開發成本C2(K)是一個關于技術知識水平的成本函數,滿足,當技術積累資本越豐厚,休閑漁業的開發單位成本也就越低。休閑漁業是集觀光、游玩、休憩于一體的漁業,存在投資額 I,假定F(I)是二階可導的投資函數。從會計學意義上說,技術資本是存在折舊的,γ是其折舊率,且γ∈(0,1),意味著折舊率越低,剩余技術資本存量越多,越有利于休閑漁業的開發。開發休閑漁業不可能無限地上升,也像近海傳統漁業那樣存在上限約束。休閑漁業開發利潤函數、利潤上限約束與技術積累資本存量的函數如式(4)~(6)所示。

3.1開發戰略比較分析
Pontryagin引入影子價格②刻畫Hamilton函數以計算現值,也構建影子價格增長率的歐拉方程,該歐拉方程由邊際單位成本與貼現因子組成[10]。 Frederick W.Bell在此基礎上構造出一個與存量相關的運動方程。
先以近海傳統漁業開發戰略為例,構造出近海傳統漁業的Hamilton函數(7)、影子增長率歐拉方程(8)與近海傳統漁業運動方程(9),其中?代表的是影子價格。


將式(7)進行關于近海傳統漁業開發需求量(Q1)求導,可得式(10):

將式(10)進行關于時刻(t)求導,并令其等于0,結合式(8)、式(9),消除?,可得一個關于的運動方程(11),與是近海傳統漁業開發需求量(Q1)及休閑漁業開發需求量(Q2)對時刻(t)的導數。

同理,以近海休閑漁業開發需求量(Q2)為例,也可以得到另外一個關于的運動方程(12)

綜合式(11)與式(12)可知,無論是近海傳統漁業發展最優控制演變路徑還是休閑漁業開發最優控制演變路徑,均受到休閑漁業開發的需求量及其變化率或者近海傳統漁業發展的需求量及其變化率的影響,當然也受到轉型因子δ的影響,轉型因子δ越大,休閑漁業與近海傳統漁業之間的差異性就越小,越有利于近海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轉型升級。至于近海傳統漁業能否向休閑漁業轉型升級成功是不確定,需從整個漁業市場經濟份額進行考慮。
3.2市場經濟份額
利用式(11)與式(12)計算出近海傳統漁業、休閑漁業與整個漁業經濟市場份額的單位產出發展增長速率。

綜合式(13)、式(14)與式(15),近海傳統漁業、休閑漁業與整個漁業經濟市場份額的單位產出發展增長率均是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技術積累效應與市場博弈效應。先分析技術積累效應,技術積累效應降低了近海傳統漁業的發展速率,加快了休閑漁業的發展速率。休閑漁業是技術先導型產業,在均衡的情況,技術資本存量是大于資本初始存量,所以單位剩余技術資本存量(F( I)-γK)是單調遞增的,技術積累對近海傳統漁業的負影響不斷擴大,對休閑漁業的正影響也會逐步上升。
分析市場博弈效應,將式(13)的市場博弈效應拆分為:

近海傳統漁業依賴漁業資源的開采成本(C1(X))是上升的,又由于它是生產型產業,進行技術再開發的成本巨大,式(16)后項為負。技術資本開采成本(C2(K))是上升的,會降低近海傳統漁業單位產出的發展速率,式(16)的中間項也為負的,那么近海傳統漁業的市場博弈效應為負。隨著時間沉淀,這個負效應不斷加強,同理可知休閑漁業市場博弈正效應是緩慢上升的。由于以上已設δ∈(0,1],2是大于δ的,可知技術積累對休閑漁業開發發展的正效應大于近海傳統漁業生產發展的負效應,但市場博弈對近海傳統漁業所帶來的負效應也大于對休閑漁業所帶來的正效應,整個漁業市場經濟份額發展速率不確定,這取決于技術積累與市場博弈所帶來的效應大小,如果技術積累所帶來效應大于市場博弈所帶來的,那么整個漁業市場經濟份額發展速率上升,整體收益是不斷上升的;反之,整個漁業市場經濟份額的發展速率是下降,整體收益也是遠遠低于最優控制的最佳值。
為進一步細分漁業市場經濟發展速率,定義漁業市場的轉型升級速率為Z,該轉型速率由休閑漁業與近海傳統漁業發展速率之差表示,具體如式(17)。
由技術積累效應與市場博弈效應對近海傳統漁業、休閑漁業及其整個漁業市場的發展速率影響,再結合漁業市場的轉型效率,可以推出以下2個命題。

由技術積累效應與市場博弈效應對近海傳統漁業、休閑漁業及其整個漁業市場的發展速率影響,再結合漁業市場的轉型效率,可以推出以下2個命題。
命題 1:在近海傳統漁業與休閑漁業的開發博弈均衡中,近海傳統漁業開發戰略單位產出增長率是為負的,且不斷增大;休閑漁業開發戰略單位產出增長率是為正的,且不斷加強。近海傳統漁業是可以向休閑漁業轉型的,那么轉型之后,整個漁業經濟產出增長率是增還是負,取決漁業市場經濟的轉型效率Z,即是取決于技術積累的正效應與市場微分博弈的負效應強度的大小。
命題2:近海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轉型是恒定的,是因為漁業市場轉型速率恒為正,技術積累與市場博弈對轉型速率是正效應的,這種正效應是單調遞增的。那么正效應的增加速率又取決于轉型因子(δ)、貼現因子(τ)與折舊因子(γ)的大小。如果轉型因子(δ)或者貼現因子(τ)越大,轉型速率就會加快;如果折舊因子(γ)越大,轉型速率就會減慢。
結合命題1與命題2,近海傳統漁業可向休閑漁業轉型,且這個轉型速率不會輕易停止,待要素完備時近海傳統漁業可優化升級,直到成功轉型為休閑漁業才結束。綜合技術積累與市場博弈兩種效應,轉型因子與漁業經濟產出收益是正相關關系,轉型因子越大,意味著此近海域轉型為休閑漁業的要素完備,若加快近海傳統漁業的轉型速率,便有利于近海傳統漁業轉型升級;貼現因子與漁業經濟產出收益也是正相關,貼現因子越大,意味著未來的經濟效益放在今天的貨幣價值衡量也是可觀的,對消費者來講,勞動所帶來的邊際收入低于精神享受的邊際需求,消費者寧愿減少勞動,而選擇游閑觀光休憩去獲得更高的幸福感,加快近海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轉型效率;折舊因子與漁業經濟產出收益是負相關,折舊因子越大,開發休閑漁業所需的開發成本下降得比較慢,技術剩余積累資本低,減慢近海傳統漁業的轉型速率,不利于近海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轉型。另外,漁業市場規模對近海傳統漁業與對休閑漁業的影響均是等量的,對近海傳統漁業的轉型速率沒有影響。因此,發展休閑漁業要把握好近海傳統漁業的轉型要素是否完備(轉型系數),并考慮雙方的貼現系數以及折舊系數,優化近海漁業資源合理配置,促進漁業經濟增長。
在實際漁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希望近海傳統漁業對漁業資源的依賴程度盡可能減少,以免過度依賴所產生的負的外部性,維持漁業生態承載力。由于很多近海海域的傳統漁業轉型為休閑漁業的要素尚不完備,許多投資者擔憂發展休閑漁業可能會發生資源錯配。休閑漁業盡管投資低,回報快,對漁業資源依賴程度低,但休閑漁業過多涉及人的活動,人的行為范式始終是不自覺的,難免會為自己的便利而亂扔垃圾污染環境。休閑漁業是憑借自然條件及天然稟賦所發展的,為治理環境,投資者又得增加投入,造成發展休閑漁業的利潤偏低,預期收益會降低。投資者是理性的經濟人,受預期收益的約束,不會為微利可圖或無利可圖而去投資發展休閑漁業。因此,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發展休閑漁業之際,也要管制游客的不良行為范式。
通過命題1與命題2可知,近海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轉型,是解決近海傳統漁業發展困境的“出路”。對社會實際投資者講,需進一步微分發展休閑漁業的投資份額與技術資本。令C2( K)=d- cK。根據Pontryagin對影子價格歐拉方程的界定,影子價格是投資的一種重要參數,可將投資歐拉方程分解為產出效應、折舊系數與貼現系數,用方程表示為:,其中代表投資產出的邊際彈性,假定可將、△K與△X變形為如下:

從式(18)與式(19)很難找到均衡點,但近海傳統漁業與休閑漁業的市場博弈中,近海傳統漁業技術落后,是依靠人工捕撈養殖,終會被市場所淘汰,這時近海傳統漁業產出Q1變成0,那么由休閑漁業產出利潤函數一階導數即是式(4)可以計算出休閑漁業產出Q2。

命題 3:在休閑漁業開發過程中,存在鞍點均衡(I*,K*),在均衡點附近總存在穩態路徑將休閑漁業投資與技術積累推向鞍點均衡。
命題3表明,近海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轉型升級是當代漁業經濟的新趨勢,在對休閑漁業進行開發投資時,總存在穩態路徑將休閑漁業的開發投資量及技術資本存量推向鞍點均衡,并在近海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轉型飽和之際達到均衡。鞍點均衡保證了地方政府決策者愿意鼓勵發展休閑漁業,緩解了投資者出于資源錯配的憂慮。
本文基于動態博弈模型對休閑漁業與近海傳統漁業的開發路徑的社會經濟效益進行比較分析,在分析過程中將技術、投資、替代因子、貼現因子與折舊因子考慮進去,得出3個結論:(1)當近海傳統漁業與休閑漁業的動態市場博弈達以均衡時,近海傳統漁業的單位產業經濟效益增長率是負,且不斷下降,休閑漁業的單位產業經濟效益增長率為正且逐步上升,近海傳統漁業轉型過程中,總的漁業經濟產出收益取決于技術博弈效應與市場博弈效應的大小;(2)近海傳統漁業轉型速率總為正,隨其轉型因子的上升而上升,隨技術折舊因子的上升而下降,隨經濟收益貼現系數的上升而上升;(3)當近海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轉型之際,總存在穩態路徑,促進近海傳統漁業優化升級,將休閑漁業開發推向鞍點均衡,實現漁業發展的新跨越。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認為,經濟增長源于社會分工。漁業經濟規模取決于漁業勞動分工專業化,囿于漁業勞動分工專業化的停滯,休閑漁業的產業資源優勢尚沒得到充分迸發。在部分近海傳統漁業轉型為休閑漁業的過程中,當地的漁業經濟收益難免會發生波動,只有休閑漁業的技術積累博弈效應大于近海傳統漁業的市場博弈效應,總的漁業經濟產出效益增長率才為正的;休閑漁業與近海傳統漁業之間的轉型系數越小,意味著轉型要素不成熟,有些近海傳統漁業不應轉型為休閑漁業,同時若雙方折舊因子越大,漁業經濟產出速率就會減慢,其他各要素條件尚沒成熟,部分近海傳統漁業轉型休閑漁業就會越困難,休閑漁業難以發展起來。因此,政府要重視休閑漁業發展,防止近海漁殤再度出現,給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制度管理環境,加大對漁業技術創新的補貼力度,健全休閑漁業上中下產業發展體系,完善休閑漁業的基礎設施與服務建設,大力發展休閑漁業,破除近海傳統漁業“瓶頸”,讓休閑漁業成為當地漁業經濟的新亮點。
注釋:
①轉型系數指的是促進傳統漁業向休閑漁業優化升級的Lagrange因子。
②影子價格反映了資源稀缺度及資源的邊際使用價值。
③這一推導過程是是由兩個漁業的一階求導共同求出的,實質是發展休閑漁業與發展近海傳統漁業之間的博弈,稱為市場博弈效應。
[1]BELL F W.The economic valuation of saltwater marsh supporting marine recreational fishing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7, 21(21):243-254.
[2]PITCHER T J.Charles Hollingworth.Recreational fisheries,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evaluation fish and aquatic resources[M].Britain: Blackwell science ltd,oxford,2006:175.
[3]TING K H,LIN K L.Application of a Sustainable Fisheries Development Indicator System for Taiwan′s Aquaculture Industry[J].Aquaculture,2015,437(2):398-407.
[4]王茂軍,欒維新,李向諾,等.大連市濱海休閑漁業的發展設想[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22(1):88-92.
[5]徐勝,呂廣朋.試論我國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的轉型[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6-9.
[6]閔寬洪.我國休閑漁業發展淺析[J].中國漁業經濟,2006,24(4):21-23.
[7]柴壽升,王剛.現代休閑漁業與傳統漁業的比較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9-13.
[8]張爽,張晨,韓興勇.從生態環境角度研究休閑漁業的開發與管理[J].湖南農業科學,2009(9):75-77.
[9]江秀輝,馬宇,許曉陽.海島休閑漁業開發評價研究[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4,28(4):30-35.
[10]魏權齡.數量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02-210.
Study on the Transition of Traditional Fishery to Recreational Fishery on the Dynamic Perspective
ZHANG Wei-kun,BAI Fu-chen
(Management College/Research Center of Marine Economic and Management,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China)
Recreational fishery is the best path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fishery dilemma and is the new normal of the fishery economic development.With the dynamical differential game equation solving the developing path constraint between traditional fishery and modern fishery, analyzing their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bined with transformed factor, depreciation factor and discount factor, we could learn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of fishery industry economic benefits produced by recreational fishery strategy that traditional fishery transforming to recreational fishery is a general trend, which transformed rate is positive related to transformed factor, depreciation factor and discount factor.There is the equilibrium path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fishery to recreational fishery, when the fishery economic development reaches the saddle point equilibrium.
traditional offshore fishery; recreational fishery; dynamical game; saddle point equilibrium
F224.3,F326.4
A
1673-9159(2016)05-0023-06
10.3969/j.issn.1673-9159.2016.05.004
2016-01-25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S2013010015197);廣東海洋大學“創新強校工程”特色創新項目(GDOU2015050227);廣東海洋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1112247)
張葦錕,男,1990年生,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海洋經濟
白福臣,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海洋經濟與產業發展、資源經濟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