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愛群
(三峽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
大學英語3+X 模式下翻轉課堂可行性研究
程愛群
(三峽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翻轉課堂在“互聯網+”的時代改變了傳統授課模式,重在課前輸入,課堂成果展出,課后鞏固。本文分析了大學英語3+X模式下翻轉課堂實施的可行性,曾出現的問題以及應對的策略。學生學習觀念的改變和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是翻轉課堂實施的關鍵。教師在資源準備、課堂成果形式設置、教學效果檢驗等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課堂成果形式的展示是亮點,師生配合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
大學英語3+X模式;翻轉課堂;可行性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很多教學管理者提議減少大學英語學分或將大學英語作為選修課程。如部分研究型大學四年制本科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課程學分已經大幅縮減(如表1)[1],地方本科院校正陸續跟進,漸漸掀起一股大學英語學分縮減熱潮。我校為地方綜合性院校,自2004年以來一直走在改革的前列,是全國60所改革示范院校之一。我校所實行的是2004版和2009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案。為了順應國家的大學英語改革形勢,從2016年開始,筆者所在院校將實行新一輪教學改革模式,也就是3+X模式。所謂的3+X 模式,是指學生由以前的四個學期學完大學英語改為三個學期,學分由16個學分減為12個學分,原來的第四個學期為選修課程群實施時間。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第四個學期將會選擇選修課程群中的某些課程,也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會學習準專業英語課程,傳統意義的大學英語必修課程在前三個學期就已完成了。客觀上說,大學英語課程就變成了3+X 模式。 在學時減少的情況下,至關重要的是要重視教學效果,真正實現學有所用,也就是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目前的情形是,“讀寫譯”課堂長期堅持的是大班教學,“聽說”是小班教學模式。一個讀寫班分成兩個聽說班,由一個教師負責該大班的讀寫教學和由這個班分成的兩個聽說班的口語和聽力教學,形成一拖二的模式。 在學時縮減的形勢下,怎么才能提高教學效果?眾所周知,讀寫課堂因學時限制,一直采用的是教師講授為主的形式,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只能寄希望課外的自主學習。課堂的有效利用成了爭論的焦點,那是否可以改變傳統課堂的講授模式,將部分知識性輸入轉移到課外呢?翻轉課堂也就成了最好的契機。翻轉課堂在全世界已風靡好幾年了,但在英語教學領域特別是大學英語教學領域的應用還不太普遍。英語在我國屬外語而非第二語言,學生語言上的障礙與參差不齊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將翻轉課堂的理念應用到目前的外語教學有多大的可能性? 我們是部分的翻轉,而是全盤意義的翻轉呢?到底翻什么?課堂到底該如何把握?李京南[2]對已進行的翻轉課堂的實踐進行了總結,提出了一些存在的問題和反思,對今后要實現的翻轉課堂實踐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由于我校是全國招生,生源的復雜性可想而知,許多學生來自老少邊窮地區,也有一大部分來自英語基礎較好的地區。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較大的差異,那么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翻轉課堂能否實現?在翻轉課堂運行模式中學生的管理又該做什么樣的調整?這些都是筆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為了實現真正意義的教學效果提高,也為了避免大規模實施翻轉課堂的各種不利因素,筆者所在學院決定進行較小規模的翻轉課堂的實驗,以檢測這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際運用價值。
要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實踐,需把握三個關鍵點。一是翻轉課堂的基本特征是學習知識在線下(課下),內化知識、拓展能力在線上(課堂);二是翻轉課堂應有微視頻等配套支持;三是翻轉課堂提高學習績效的依據在于人性化學習理論,包括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步驟學習,教師在課堂的指導需根據不同情形隨時調整,實現人性化學習要求。三個關鍵點中,前兩點是翻轉課堂的形式,第三點才是翻轉課堂的實質。

(1)實驗對象的挑選。由于翻轉課堂需要學生在課前完成多項自學任務,需要自主性強的學生,且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英語水平相對穩定,所以采用高考成績作為挑選的標準。班級學生希望他們所在的學院相對集中,來自一個學院是最理想的,以利于管理。
(2)師資隊伍。現筆者所在學院有60多位長期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已順利完成前兩輪教學改革。有多名教師獲批了省部級教學研究項目,教學與科研實力較強。他們已做過關于翻轉課堂或類似的教研項目,能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實現新的教學模式的推廣和應用。
(3)教研團隊。最近,學院成立5個教研團隊為我們的教學提供有利支持,團隊中有關于素質拓展研究的,也有關于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團隊成員已在近兩年內系統學習了翻轉課堂的有關資料。
(4) 有省級語言實驗中心為翻轉課堂提供技術支持,并努力搭建學生課外翻轉內容的學習和檢驗平臺。
(1)參與翻轉課堂學生的具體要求。因為翻轉課堂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學生在中學時已適應了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而現在要求知識性輸入都在課前完成,需要較強自制力和學習能力。課上要求參與討論,通過團隊合作,根據教師的設計來完成不同的課堂展示任務,無論對語言能力還是其他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語言能力相當的學生比較適合參與這樣的實踐。
(2)參與翻轉課堂教師的具體要求。參與翻轉課堂實踐的教師均為長期擔任讀寫譯教學的骨干教師,有豐富的從教經驗,近年來參與過翻轉課堂的教研項目,對這一新的教學理念有了更深的認識。更為關鍵的是,教師已經認識到了翻轉課堂的關鍵是課程的設計,更確切的是課堂成果展示形式的設計,這是課堂討論是否能產出有實際意義的成果的關鍵,也是翻轉課堂真正能吸引學生的地方。
(3)翻轉課堂的實例。我們采用的教材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題 ”教學理念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一冊。現借用李京南的課程設計與開發模式[2],作了一些修改,分為4個階段:一是確立產出項目:根據單元主題和教學目標為每單元設定產出項目也就是確定課堂成果展示的形式。二是細分學習任務:分解各單元產出項目,設定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學習任務,確認組長和組員各自要完成的任務。三是組織支撐材料:確定完成項目所需技能和知識,提出所需材料,按需求進行選用、補充和開發。四是生成執行教案。按課時安排學習任務的開展步驟和評價方式。課程實施分線上和線下兩個部分:線上部分主要解決項目完成所需要的語言和文化知識輸入,內容包括視頻講解和練習測驗,同時提供學習練習中的及時交流;線下部分主要是課堂活動和課外小組活動,為學生提供分析、綜合和評價的實踐機會。
各單元的教學流程可用圖1表示。以教材第1單元“fresh start”為例,單元項目是關于新生教育的公開演講。

圖1 翻轉課堂各單元流程圖
(1)讀寫譯課堂規模過大。目前筆者所在學校的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已整合成“大學綜合英語”一門課程,一個教師將全面負責一個班的聽說讀寫學習,班級規模為72人左右,跨學院、跨專業選課并非全面放開,基本保證兩個學院的學生在同一時段上課。在這樣的班級規模中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需要教師對較大規模的班級有著極強的管理能力,各種監控手段都要考慮到人數的問題。
目前比較成熟的辦法是,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組,分組的標準各異,教師需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編組,有指定或是推選的組長。建立QQ為紐帶的聯系網絡。任務的發布將不再困難,現在QQ群有作業發布功能,可以提醒到每一個組員。在這種情況下,每組組員人數建議在8人內。全班可組成9個組左右。分組活動的形式已在筆者所在班級實行4年,組員之間的聯系比較緊密。當然組長的作用非同小可,組長的選定需謹慎。
(2) 線下學習不充分。根據李京南、伍忠杰所在學校翻轉課堂的實踐情況[2],在課前的輸入性知識過程中,存在視頻觀看明顯不足的問題。在其他的翻轉課堂實踐中還存在其他的問題,但都可以概括為線下學習不充分。在前面講過,翻轉課堂的關鍵是提高學習績效。而績效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線下自學是否充分,如果沒有充分的線下學習,學生對自己將完成的項目式任務就會因基礎知識的缺乏而不能高效地完成。
當然,視頻的觀看不是線下學習的唯一途徑,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完成課前基礎知識的輸入。但是教學視頻在英語教學中是個非常好的學習素材,可以鍛煉學生多種能力,如聽力、分析等能力。當然,翻轉課堂的優勢在于整體的教學設計,而不僅僅是教學視頻等技術應用。學生需完成一定量的視頻觀看,同時,可以查看教師發布的其他線下學習資料。 針對這一點,筆者所在學校在學生完成線下學習之后會有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課程的設計者會針對線下學習設計一個小型的測驗。另外,每一個同學需要向教師提一個問題通過QQ發送給教師,教師在課前收集到這些問題,會進行綜合分析,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在實際課堂中來解答。測驗或是問題的提出都將進入學生學習的評價。
(3) 課堂討論不熱烈。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往往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工具性動機一直是英語學習中最為關鍵和有效的,運用語言解決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習, 當學生用英語解決了實際問題時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其學習的成就感。
為了增加課堂討論的熱烈氣氛,組員之間的合作非常重要,組長的協調能力也是非常關鍵的,這就是我們要發揮小組協作的重要原因。另一重要方面是作為課堂討論的引導者教師在整個課堂設計中是最關鍵的,要從根本上解決課堂輸出效果,教師在對每個單元成果展現形式的設計中就要頗費一番心思。根據不同的單元主題,其成果展現形式會不同,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第一冊中Unit 1 是個演講稿,那么我們的成果展現形式可以圍繞public speech 展開。 而第三單元是關于digital campus,在“互聯網+”的時代,學生對網絡不再陌生。針對這樣的話題也很有興趣,因此這個單元可以用調查報告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學生可以借此學到很多網絡知識,也可以學會訪問很多的有效資源,了解智能時代國外的學習英語的方式,既可以讓他們做好這個調查報告,也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總之,教師在這個課堂成果展示中需要結合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課文的主題,找到最佳的成果展示形式,而無需千篇一律地如以前一樣采用導入、課文分析、語言點學習的模式。學生也會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增強英語學習的信心和成就感。課堂討論過后教師適時的點評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環節。
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是基于“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是“互聯網+”時代下的產物,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但翻轉課堂的成功實施有賴于多方努力。設計理念中要關注的學生知識輸入接受程度,輸出形式的精巧設計,同時對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要實現真正意義的較大規模的翻轉課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 廖百玲,林上洪.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置議[J].中國高教研究,2015(10):96-101.
[2] 李京南,伍忠杰.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實踐與反思[J]. 中國外語,2015(6):4-9.
[3] 劉貴芹.高度重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努力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2):279-282.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S].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劉 琳
Feasibility of Flipped Class in 3+X English Teaching Model
CHENG Aiqun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China)
Flipped college English class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n “Internet+”era, which focuses on the input before class, the output in class and the uptake after clas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flipped class in the condition of 3+X English teaching model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ed and the copping strategies. The change of students′ learning concepts and teachers′ teaching concept is critical to flipped class. Teachers have to work hard for the material preparation, class demonstration and examinations, of which class demonstration is the highlight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essential to the new teaching model.
3+X English teaching model; flipped class; feasibility
2016-06-02
程愛群(1970-),女,湖南益陽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方面研究。
G642
A
1009-3907(2016)10-0108-04